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指出军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的培养应紧贴党的创新理论前沿,紧贴学科学术前沿,紧贴自然科学前沿;应围绕部队需求,加强质量监控机制、创新教育机制、立体育人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分,它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术性质、研究任务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的船和桥,方法创新是学术进步的阶梯。目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研究生普遍缺乏方法论自觉,加强方法论教育时不我待。高校应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普遍开设方法论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炼问题、鉴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术研究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认知型隐性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认知型隐性知识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获取渠道,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主观性、知识理论结构非严密程式化和经验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型隐性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对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认知型隐性知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认知型隐性知识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获取渠道,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主观性、知识理论结构非严密程式化和经验方法标准化程度低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型隐性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对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认知型隐性知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军 《湖北教育》2003,(24):62-63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作为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知识分子,其人文素质修养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根据当前研究生教育大都只强调科学素养的实际情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措施频出,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当前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研究多着力于评价方法的改进,学术评价异化的表现等探讨,鲜有对其产生原因的系统探讨。而现行评价体系的异化严重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文章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三个维度对人文社会科学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科研资源分配模式、根据高校特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模式及开展分类评价、完善学术共同体等改革路径,以期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CI、SSCI等索引工具与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术界对于作为索引工具的SCI、SSCI等系统成为评价指标的做法,一直持慎重的态度。本文分析了SSCI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原因,指出了其作为学术评价标准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学术的目的与学术评价的目的三个维度反思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基本问题,以期建立一个符合中国自身学术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当前研究生学术忠诚缺失情况严重,导致学术文章失范、简单重复、剽窃篡改、一稿多投等现象大量存在。研究生学术忠诚缺失既有研究生自身治学不严、水平不高、态度不端、努力不够、道德水平低等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育无方、导师指导不力、惩戒制度缺位等客观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研究生学术忠诚度,即:建立研究生学术忠诚宣誓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学术不忠零容忍制度;完善各杂志社的稿件审阅和查询平台等。  相似文献   

9.
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学术评价机制的科学、公正和客观,对于鼓励学术创新、激发内在潜质、促进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和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认识这类学科学术评价的特点和难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法为据的评价程序和以质量为指向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敏 《甘肃高师学报》2003,8(4):112-114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文化有机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 ,我们应从保证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整体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等方面论述其基本价值 ,以期人文社会科学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影响硕士生招生考试改革的两大因素.在录取率相对较低时,应优先考虑公平性,继续采用现行的"统考+复试"的招考模式,完善复试与调剂流程;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录取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应优先考虑招考效率(专业区分度),由培养单位自主选拔.  相似文献   

12.
应注重提高文科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中,文科研究生的处境是非常困窘的。如果说这种困窘的处境在平时的教学阶段还不是十分明显的话,那么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就显而易见了。从总体上来讲,文科研究生的主要去向还是高校,而去企业、去公司或是去机关事业单位的则寥若晨星。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文科毕业的研究生主要集中在高校这一狭小的领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笔者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文科硕士研究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就陷入了上面所说的困窘境地。因为要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岗位,人家都会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干什么?”对这个问题我想…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的学术环境,提出了“三义四化”之说,即“重建学魂”、“文科增值”、“协调发展”和“学术民主化”、“条件现代化”、“科研氛围化”、“体制完善化”,旨在概括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的诸多要素。  相似文献   

14.
认为文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体现在具有研究素养、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批判能力这四个维度。文科研究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表现为真问题与假问题、生活提问与逻辑提问、经验提问与理性提问等形态,要从真问题、逻辑提问和理性提问等方面来增强文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指出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路径主要是:不断深入实践,在现实困境中不断积累问题素材;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中培养问题意识;不断从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矛盾中去增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理论意识的表现形式,即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定的价值取向。认为目前我国文科研究生理论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注重事实呈现、经验描述和感性思维,而忽视理论渗透、概念构建和理性概括。指出激发理论兴趣、产生理论共鸣、开展理论批判和进行理论思维是培养文科研究生理论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文科研究生的意义,即有助于加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以及对自我的认知。指出了当前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实践项目缺乏专业性、实践期短缺乏深入性、培训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以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启蒙班的成功举办和不断发展为例,认为在提升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方式上,应该多开办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开拓稳定、长期的实践基地,加强文科研究生社会实践相关能力的培训,并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17.
文科科研基地是中华民族抵御国际文化沙尘暴的试验田,也是克服上个世纪以来国人心气浮躁和文化裂变的重要举措。学术与学人的关系是文科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术解”剖析学术根器,“质地说”探究学术特色,“品鉴论”讨论学术品位,“会通观”关注学术焦点,“功夫论”阐发学术节奏,“缘心释”梳理学术间隙。基地考研三要求和学人三境界指向一个可能的目标;欲栽大树擎苍天。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文科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的内涵及所需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科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深入而广博地阅读,拓展学术视野;注重继承,妥善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参加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文科研究生具备批判意识的必要性,指出批判意识表现为真批判与假批判、时代问题批判与理论自身批判、真理性批判、伦理性批判和审美性批判等形态,认为培养与提高文科研究生批判意识的路径包括:让文科研究生拥有“批判的武器”;要求文科研究生不断深入到实践中去;不断提升文科研究生批判意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社会实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研究生自身成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应是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着眼于发挥专业特长、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研究生自身特点和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可从服务于构建和谐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