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16):72-73
作为国粹的京剧,是一种符号化了的文化,但是,京剧和《红搂》总是“人不托戏,戏不托人”,当年鲁迅就曾“刻薄”过梅兰芳在《黛玉葬花》中的扮相,“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为她该是一副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个麻姑。”(梅兰芳演过《麻姑献寿》)虽说鲁迅虽与梅兰芳有过节儿,但是,到以男旦著称的京剧里去寻“千红同杯”“万艳一窟”的大观园,的确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6-27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显微市场     
中国历史上的国际贸易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一是鲜为人知的茶叶之道。当时经营茶叶之道的就是“大盛魁商号”,民间素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一说。作家邓九刚历时十余年深入内蒙古的“茶叶之道”,广集素材,厚积薄发,用他那粗犷而奇诡的笔锋和对大盛魁商号的认知,进述了几乎与清王朝二百多年兴衰同步的这家商号由兴衰走向寂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鹿璐 《北京档案》2016,(8):42-44
在北京五四大街路北有一幢通体都是红砖砌成的大楼,因这里曾经是北京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所在地,很多人亲切称它为“北大红楼”.北京大学的校舍原在景山东街的马神庙四公主府,1916年,学校在沙滩兴建学生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18年8月红楼建成后,改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是北京大学的文学院所在地.红楼在建成之后的多年中一直是北京城最高和最有现代气息的建筑之一,但其盛名决非源自建筑本身.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那些生活工作在这里,曾经照耀过历史的大师,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赋予了红楼更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南博馆属于遗址类博物馆,于1988年2月8日建馆,迄今为止,已接纳中外观众近百万人次。该馆馆藏文物丰富,仅“文帝行玺”金印、“丝缕玉衣”等国家一级文物就有二百多件,玉器二百多件(套),具有民间韵味而且独一无二的唐宋民间瓷枕二百多件。该馆的基础设施也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兼具现代岭南建筑特色的馆舍,宽敞明亮现代化的视听室,修缮整齐的绿化带。为这座博物馆赢来了“岭南文化之光”的美称,享誉国内外。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在管理上,它在整个广州市博物馆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写下的这个题目是《萧剑集》作者为自序所加的标题。集之作者粱先生是原任山西大学中文系、现任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精研古代文学,尤深于《红楼梦》的研究。 只看《萧剑集》这一书名,很像一本随笔、散文乃至诗词之类的集子,实则是一部学术文集──这种为书题名的风格,本身就表明他有才华气概,不是世上常见的平庸死板的“学者”,那么没有文采,枯燥乏味得让人敬而远之。这儿有“心光”四射──何谓“心光”?精神、智慧、学识、才气,甚至“灵性”(雪芹用语),都可包涵在内。这方是中华文化的质索所培养出来的高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文化高原的最顶端,放着一本《红楼梦》。其笔法细腻,学问超凡,见识脱俗,读之如临其境,如沐春风。然则红楼“隐真”,五味杂陈,其意趣深远,二百余年无人能解,是为学界奇观。  相似文献   

8.
傅虹 《浙江档案》2006,(8):32-33
百年“红楼”是一座怎样的建筑,深藏了怎样的历史,又诉说着怎样的前世与今生呢?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  相似文献   

10.
红楼往事     
位于北京五四大街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因其红砖、红瓦,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红楼。  相似文献   

11.
篇幅何其多     
美国报纸的篇幅之多,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除了地方小报和少数大报如《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之类每天只出几十页而外,相当多的报纸,每天的篇幅从一、二百页至三、四百页不等,周末甚至达到五、六百页。浪费之大,实在惊人。  相似文献   

12.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亲自在梵谛岗内主持驱魔,他说:“以天主之名,我命令你离开这个女子!”他就是这样把“魔鬼”从一个22岁女子的身上赶走。这也是二百年来第一次天主教皇亲自作法驱魔。这次驱魔发生于1982年3月,第一次在一本新书:“我的四位教皇”中透露。此书的作者是一位梵蒂冈大员,已故法国大主教翟克·马由。  相似文献   

13.
每个角色都在这个活动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利益最大化.他们要的是“红楼”能给我什么。却没有人在乎“红楼”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文摘     
1986年4月27日是《中国青年报》创刊三十五周年纪念日。二百多位老青年报人从各条战线赶回“娘家”过“报节”,更增添了纪念活动的欢乐。三十五年来,先后有一千一百多人参加了《中国青年报》的工作,至今,报社已为各条战线输送了五百多人。因此,中国青年报社又有“人才摇篮”之美称。  相似文献   

15.
荧屏上的白岩松,冷静、睿智、从容自信.他在二百多期“东方之子”的主持中,特别善于巧妙地提问,丝丝入扣地拔动观众的心弦.  相似文献   

16.
说“五道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道将军”是一个常见于唐人笔下的形象,《太平御览》卷734引《三国典略》: 崔季舒未遇害,……妻昼魇,寤 云,见一人长一丈,遍体黑毛,欲来逼 己。巫曰:此是五道将军,入宅者不 祥。 又《太平广记》卷302皇甫恂条引《通幽记》: 皇甫恂,字君和,开元中授华州 参军。暴亡,其魂神若在长衢路中,夹 道多槐树,见数吏拥篲,恂问之,答 曰:五道将军常于此息马。恂方悟死 耳。  相似文献   

17.
一条二百余字的社会新闻,在全国优秀广播稿(节目)评选中,一举荣获一等奖。一个“○”,若干鸡,似乎是小事一桩。“小稿”靠什么说服了各级评选人员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把曹雪芹写的前80回比喻成断臂的维纳斯。从较早的逍遥子,到著名的高鹗,再到现在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仿佛是一道屏障,难以跨越却又勾魂摄魄。  相似文献   

19.
辜晓进 《新闻实践》2013,(11):72-76
每每传来国际上老牌报纸或关门、或停印纸质版、或在与网络融合发展上取得进展的消息,总是让传统媒体人有一种难以述状的复杂心情纠结其间,一方面感叹昔日辉煌难以再继,一方面苦苦寻觅新的出路而不得其要,由此“他山之石”便成了解秘难题的“半道超车”之捷径。“由技术驱动的改革之路是残酷而无情的”,深刻体味这句话的含意,或许会对我们的寻踪之途打开思路、开拓眼界,增强忧患,后场发力.  相似文献   

20.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以怪为美,乃是人之爱美天性的别出与奇效。爱怪,是人们不甘于精神堕入平庸的一种反应。譬如在绘画上,一些画人走出怪的一路,实则往往是以精神的注入来消除“对象”,画出“物我合一”的生命存在。这样的怪,其实并不怪,只不过不同于流俗罢了。如我们所知的“扬州八怪”,即清代扬州地区的八个画家,就是这样的。他们有的已仙逝了近三百年,有的则不满二百年。在这二三百年之间,对他们的怪,论者纷纭,且颇有欲与其神交而悠游者,足见此怪之精神不死。近来,又有一本《扬州八怪传》问世,其成为此二三百年间之幽灵说尘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