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师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对福建省高职院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瑜伽选修课,其中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瑜伽选修课。瑜伽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符合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教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瑜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一些非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也走进了大学课堂,如瑜伽就倍受女大学生的青睐。研究高职院校女生瑜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设置合理的瑜伽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瑜伽课程形式,提高了女大学的身心健康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以及相应的职业中心校在瑜伽课程的教学的相应状况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对影响高职院校瑜伽的相关教学因素进行了总结,进而指出目前在高职院校瑜伽课程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有关的建议和对策,进而能够为相应的新兴项目很好的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文娟 《考试周刊》2014,(57):108-108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专业开设方面进行了很大调整,融入了多个创新型教学项目,瑜伽课程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在多元化教学发展道路上的高职院校,其教学优势不仅体现在实践能力上,还体现在趣味教学上,因为没有高等教育教学任务重,所以高职院校在选择专业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本文结合高职高专瑜伽课程的发展动向,深度解析其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瑜伽选修课学生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设瑜伽课的必要性,论证了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同时给出了高职院校开设瑜伽课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6.
"三自主"选课与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真贯彻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开展了体育选项课教学,作为高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体育则起步较晚.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三自主"选课开设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实施"三自主"选课的价值,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高职院校弹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职业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弹性化"特征,其运作机制包含了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教学机制三个方面;为保障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弹性化,有效解决深圳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供需矛盾,建议深圳市高职院校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开发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校体育管理的开放性,强化师资力量,优化体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比较尴尬,许多高职院校忽视了体育课的教学或是对体育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和思考,因而造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缺乏高职学校特色、与专业关联度不高、过于注重竞技体育、教学方式死板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降低了体育课程开设的意义,浪费了宝贵的课时资源,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就业也缺乏帮助。笔者认为,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在符合课程体系标准的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模块,要体现出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和职业指向性,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瑜伽走进健身行业,社会对瑜伽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为培养专业的瑜伽教师,满足社会需要,推动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如今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瑜伽课程愈来愈多.然而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缺少一套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本文试图以高校体育专业瑜伽教学体系为研究内容,从瑜伽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瑜伽教学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探索如何将高校体育专业瑜伽教学更好的得到开展,旨在完善、优化瑜伽教学体系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目前得以迅速发展,但是我国高职体育发展一直没有摆脱大学体育和中专体育体制的模式。所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跟随形势,面对目前现存问题进行全面的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努力通过更新体育课程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创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育课程知识结构等路径,以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进行全面教育,建立和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理念,同时努力构建起一套与职业密切相关的高职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