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长期存在着只重视教师主体的"单主体"模式,导致学生主体游离于教学之外,出现了教学的"不适应"现象。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主体间性,使学生的"主体"角色进入教学情境中,形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对话、和谐共生的主体交互关系。通过教师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的实践转变,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促进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的较好把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针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地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红色资源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3.
推动实践教学脱离传统的理论教育主导模式,切实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学校、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完善当前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嵌入理论在揭示事物间内在关系问题上的方法论优势,将其移植用于对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之间、尤其是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基于认知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与宏观嵌入可以对实践教学体系做出全方位梳理,从而在主体关系把握、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技能强化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杜梅 《文教资料》2013,(21):165-167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而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生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路径之一.高校“原理”课教师必须立足课堂,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有效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讲深刻、讲透彻、讲生动、讲形象、讲具体,让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走进学生的心灵并内化为他们的主体自觉,切实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启示学生,用正确的价值导向感召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使命。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职业使命,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理论的系统性和教学的针对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显性教育与理性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育对于当代高职学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要想提高高职“两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原则;坚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则。这样才能把“两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一、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因受过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训练而具有组织教学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教学要求,采用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方…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双主体”教育模式的主要实践阵地,通过对现实话题讨论适当安排,可以克服个人社会经验的片面化,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反思性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解压”社会压力,从而使“双主体”教育成为真正的双主体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克服双主体之间可能产生的异化。教师为防止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与现实的断裂、学生自我意识的封装,可以凭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性增强讨论中的说服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引导课堂讨论的价值立场,用情感共鸣克服学生的对政治理论的封装,并最终塑造学生理性平和的社会情绪,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双主体”模式的价值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行为,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讲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通称“两课”)的教师,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对“两课”教学的实际接受效果及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为切实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先后组织了多次教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论师生主体地位提升及内部运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与学生地位的重新思考与师生互为主体理念的形成,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理论质的飞跃。然而,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总结,以期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四门思政类主干课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是由其重要的学科建构功能、价值观初始化功能和整合社会科学功能决定的.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努力建构课堂和谐的“对话”,机制,启发式的前期导入准备是原理诠释的重要铺陈,基于问题展开的师生互动为有效“对话”创造条件,案例教学法最终使理论和实践相连,使教学目的和学生需求相连.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师在其中担任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是,部分"两课"教师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职业倦怠倾向,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增强"两课"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必须预防和消除"两课"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两课"教学的接受过程包括以信息传递为中心的传输系统和以主体对信息的接受为中心的接受系统.二者的相互统一才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两课"接受活动.传输是接受活动的前提;传输是师生平等的互动活动;传输不等于接受.接受目标最终能否得到落实取决于接受而非传输.接受活动包括反映和择取、整合和内化、外化和践行等环节.在"两课"接受过程中,传输与接受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通共振过程.它具有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引导性与持久性的统一等特点,是一个多级反馈、连续运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运行过程.就宏观而言,大学生对"两课"的接受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接受、内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小组课外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普遍采用大课堂进行教学。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存在师生互动难以实施、学生参与度低、课堂管理难度大、多角度综合考核困难、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于建立等问题,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小组课外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和课后有机地结合起来,大班不足小组补,课上不足课下补,是大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学习、研究性学习、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3000份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38名大一至大四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的数据资料分析表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程度较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本文在此基础上概括和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并从教师的理论水平、教育传播方式、教育传播内容三方面对高校提高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利益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政治鉴别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郭镛 《云南电大学报》2006,8(3):21-23,30
“两课”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中的重要群体,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是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排头兵。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提高教育能力,对于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保证“两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具有积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探寻教学规律,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创新中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20.
本重点谈论了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评估体系中的如何树立教师风范的问题。首先给教师风范下了一个定义,然后就学风评估体系中的四个指标: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