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一位女记者打动了众多网友,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23岁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给落水女孩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看着女孩的遗体,曹爱文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这张照片一经上网,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帖,绝大多数人认为曹爱文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但是也有人认为,采访是记者的第一要务,因救人而放弃采访的做法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2.
7月,一位女记者打动了众多网友,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  相似文献   

3.
安冬 《青年记者》2006,(17):45-46
7月12日,大河网“网闻天下”栏目出现了一篇题为《女记者曹爱文流泪伤心模样》的帖子,讲述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在采访现场救助落水女孩的全过程。短短几天之内,她成了各大网站的焦点人物,网友称她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河南省委和河南省青联授予她“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而这个梳着马尾辫、大眼睛的年轻女记者今年只有23岁,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部刚刚一年。因为善良而美丽,要做记者先做人7月10日下午,正在电视台紧张工作的曹爱文接到了群众电话,在黄河公路大桥西约300米的地方,有一个女孩在玩耍时不幸落水…  相似文献   

4.
李拜石 《新闻界》2006,(6):127-127,126
2006年7月12日,一篇题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流泪伤心模样》的帖子出现在大河网“网闻天下”栏目,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曹爱文救助落水女孩的全过程。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经过多次努  相似文献   

5.
莫文 《青年记者》2006,(16):73-74
曹爱文,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一位23岁的女记者,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能醒来。看着女孩的尸体,曹爱文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曹爱文的举动经新闻媒体报道后,立刻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引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中旬,一位女记者打动了全国众多网友,成为各大网站的焦点人物,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23岁的曹爱文。曹爱文救人的照片一经上网,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有人说她是“新闻记者的良心”,说她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也有人认为,采访是记者的第一要务,为救人而放弃采访的做法并不可取。记者作为新闻的记录者,当面对处于危险中的人们时,是选择工作还是救人至上,是抢拍镜头还是积极施助,在职业使命和社会公德之间如何取舍,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终极追问。2006年7  相似文献   

7.
一.新闻重要,生命更重要2006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在黄河郑州段采访一起落水事件,当她看到落水小女孩被救上岸,急需进行人工呼吸而120暂时还未赶到现场时,曹爱文毫不迟疑,立刻放下手中的采访工作,开始紧张的抢救。虽然曹爱文尽了最大努力,但小女孩还是因为落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10日下午,一个13岁的女孩不慎落入黄河,正在采访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放下手中的话筒,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对小女孩的抢救工作中。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来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来,类似的见义勇为事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了,但人们之所以关注曹爱文救人这件事,原因无非是曹爱文的特殊身份——正在执行采访任务的记者。那么,记者到底应该采访为先还是救人为先?此前,类似的事例很多。1993年,南非“自由记者”(freelancer)凯文·卡特在饿殍遍地的苏丹,看到一个饿得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正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行。正当…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评出的第十七届中国新闻摄影奖中,有一件一等奖作品,名叫《女记者急救落水女童》的新闻照片,说的是2006年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孟珂在郑州黄河岸边嬉戏时卷入激流被打捞上岸后,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拼尽全力为她做人工呼吸的新闻。这个新闻照片能够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恐怕与作品本身所彰显的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是不无关系的。我们从这张获奖照片中获得的启示是,在人命关天和新闻采访二者的选择中,新闻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0.
曹爱文的事迹最早由大河网一位网友发出,后被大河网编辑在大河论坛置顶,立即在网友中引起了“是先采访还是先救人”的热烈讨论,大河网遂以“女记者救人引发热议”为专题对其进行了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新闻三昧》2006,(12):32-33
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在获得线索前去采访一起溺水事件时,到现场却因抢救当事人而放弃了采访,“由于一直忙着给孩子做人工呼吸,当时连溺水女孩名字都没问到。”当急救车赶来时,曹爱文又接到了另一个新闻线索,她不得不赶赴下一个采访目的地。这次“失败”的采访引来了各界好评,她被网上誉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并受到了单位和上级部门的表扬。而此前不久,另一家电视台却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农民工因肺穿孔被送到医院,但因交不起手术费3000元钱,只能在一旁等待。极度疼痛使他无法站立,只能一脸蜡黄地蹲在地上,豆大的汗珠从脸上不断地…  相似文献   

12.
王华 《今传媒》2008,(1):56-58
作为一门职业,新闻工作有一定特殊性与复杂性,它与繁多的公共事件和复杂的公众生活紧密相联.职业赋予了新闻工作者受尊重的光环、不失尊严和卓尔不群的感觉,但同时也给他们诸多苦恼和矛盾. 当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在落水少女报道现场,趴在女孩子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失败后,无奈地哭了的时候,她被誉为年度"最美丽的女记者";同样是面临悲剧事件,<东南快报>记者却在现场等待拍摄一组市民骑车栽倒在水坑中的场景,而没有预告行人躲避危险,被部分公众指责"良心何在".  相似文献   

13.
7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在采访中先救人后采访的举动,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一时间网评如潮,她的精神感动了国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记者”。最近,河南省委宣传部向全省新闻工作者发出向曹爱文学习的号召,为此,我们特约曹爱文本人撰写了这篇文章,谈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够引起新闻界同行对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河南媒体两名记者从新闻幕后走到前台,在全国各媒体上着实火了一把:一位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7月10日,郑州一名女童在黄河溺水被打捞上岸,在120急救人员尚未赶到,现场其他人缺乏急救知识的情况下,曹爱文中止采访开始对溺水儿童实施急救。虽然最终并没能救活孩子,但事情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另一位是《河南商报》记者白润岱,在自残重伤的杀人嫌犯郭宝尚住院救治而缺乏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为其送去2000元医疗费。两起新闻见诸媒体后,在赢得叫好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质疑媒体与记者作秀者有之,认为记者越位…  相似文献   

15.
刊中刊     
《视听界》2001,(1)
《记者马嘉和她发现的新闻》是2002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报刊登的一篇报道。说的是2000年4月北京电视台一位年轻女记者马嘉接到一个任务,采访被称为北京警方“打拐战役实战阶段的第一案”。在此之前对这个案子报纸上披露的情况是,一位叫康明娥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哥哥把她拉扯大,可14岁的时候,不幸被人拐卖给一个性刘的农民并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对少女如何被拐和“小母亲”的路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在报道一女童落水黄河的事件时,看到女孩儿生命垂危,便不顾女孩儿口中不断涌出的污物,做起了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儿最终没有醒来。曹爱文哭了,同在现场的《东方今报》记者阎善良用镜头捕捉到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候,香港影视明星刘嘉玲来到合肥,一个新开播的电视栏目的女记者前去采访,她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问着问题。有网友在网上对此提出了批评。谁知该栏目的记者竟跟帖说:晕。这也拿来说?报道娱乐明星,本身就是轻松的,又不是采访政要。还有一位自称是××好男儿的人更是振振有词: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18日,6年前勇救落水少女而被江苏省常州市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杨永,第三次将被救少女黄某及肇事者陈顺娣告上了常州市天宁区法院法庭。救人英雄为何次状告被救人呢? 勇救落水少女落下一身病根杨永是江苏省邳州市人,在常州打工。他告诉记者,因为下水救人,他落下病根,成了一生都离不开治疗的“药罐子”。为讨个说法,也为落实治疗费用,他才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被救女孩推上法庭。1999年12月9日下午3时许,杨永卖完老姜骑车经过常州兰陵木器厂附近时,看到河边围着一3勇救落水少女落下一身病根大群人,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6,(10):76-76
据新华网新近报道: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曹爱最近在现场采访一起少女落水事件时,危急之际放弃采访而先对被捞上岸的少女,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抢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网友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赞扬,一天中约有10万人跟帖子阅读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20.
1997年3月初《河南日报》总编室接到了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士德的一封来信.来信说:“两个月前,我采访了我市一对父母义务抚养一个失散女孩的感人事迹,但在采访过程中,失散女孩李小可(现名范鑫鑫)一再请求记者帮她找找她的亲生父母.然而我台只是一个县级新闻单位,影响力只限于当地,希望能与贵报联手,帮助传递这位少女对亲情的呼唤,同时宣传范子红夫妇无私抚孤的优秀品质,因为据李小可讲,她的家可能就在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