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中辉 《新闻窗》2013,(5):47-47
一、新时期网民新闻评论的特点 网民新闻评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新闻性和议论性。但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其内容、功能有很大不同。正确掌握网民新闻评论的特点,对于促进网民新闻评论良性发展、实现网络传媒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间,我国的新闻摄影事业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锐意改革创新的原则,在批判“十年文革”给新闻摄影造成的破坏之后,开辟了改革、开放、搞活、振兴、发展的新时期,积极变革,探寻正路,勇于开拓。追求创新,发展横向联系,争相走向世界,展现着崭新局面,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并预示着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这些新的变化、新的突破、新的发展走向表现在哪里呢?我把它概括成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与大家一起研究商讨: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是指报纸、广播等新闻舆论工具就当前重要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文字体裁。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其主要特点是:“准确的针对性、鲜明的思想性、深刻的理论性、强烈的时效性、独特的新鲜性、严密的逻辑性”。近年来,在我国的报纸上,新闻评论渐渐活跃起来,评论佳作也时有出现。但是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新思想、新学科、新成就不断出现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文风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敦安 《传媒》2000,(1):19-19,21
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新闻评论文风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与广大读者的要求相比,与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报纸只有在不断推进全方位改革的同时,深化新闻评论文风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引导舆论的重任,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目前而言,新闻评论文风有七个方面问题,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 一、脱离新闻,不讲时效。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的报道,评论则是及时对报道的重要事实或有新闻价值的当前重大问题、事件的评价和议论。但目前我们报纸中的许多新闻,却没有以新闻报道为依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就当前发生的重大问题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的一种政论性文体,是新闻宣传诸手段中的重型武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新闻评论也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无论是新闻评论的定位,还是内容、体裁、文风及作者队伍,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趋势。 新闻评论的定位日益趋近新闻的本质和规律 新闻评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自有职业记者起,新闻评论就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在历史舞台上有声有色地活跃着。而且由于它具有报刊的“灵魂”和“旗帜”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6.
评论现象的新兴学科,目前尚处在新生、成长阶段,学科的系统工程正在集智建设中。为了使这门新兴学科尽速茁壮成长,一方面我们固然对古今中外的各种评论现象,特别是当前的评论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对近百年新闻评论研究发展的状况,进行总结、概括,以丰富、强化新闻评论学内容。本文试图从王韬、梁启超到邓拓、赵超  相似文献   

7.
侯一华 《视听界》2002,(5):45-45
笔结合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十六年自办电视节目的实践得失和兄弟县市台的办台经验,对县市台新闻及评论类自办节目的定位与走向作以下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陈海波 《新闻窗》2012,(1):83-84
新闻评论写作是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之一,在实务新闻学课程群构架中居于重要位置。在全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新闻评论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需要与时俱进.从而培养出适应当代媒体环境、准确感知社会舆情、具备一定评论素养和写作技能的“准”新闻人。  相似文献   

9.
简论新闻评论改革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缺一不可的两种基本新闻手段。新闻报道重在叙述新鲜事实、传播最新信息以显示其导向功能,新闻评论则贵在结合实际阐述政策疏导思想以引导舆论。如果说前者为新闻媒介的主体;那么,后者则是它的灵魂或旗帜,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实践表明,为了搞好新闻宣传,发挥正确的导向功能,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两者还常常需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协同动作,形成合力,以便从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及时、深刻、全面、有效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论和路线。 下面仅就我国新闻评论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作些初步探讨。我以为我国于七十年代后期由阶级斗争为纲转而进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与新闻诽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新生 《新闻记者》2007,(10):77-78
台北市地方法院2007年8月28日作出一项判决:新闻媒体从业者胡忠信诽谤陈水扁之女陈幸妤罪名不成立。该案缘由是,2005年10月中旬,胡忠信在电视评论节目中,指责原告"前往美国开户,疑似洗钱"。台北市地方法院认为,该言论为新闻评论和意见表达,不是陈述"确定有开户"的事实。法院认为,是否构成诽谤罪,必须探究被告在主观上有没有相当理由确信所  相似文献   

11.
短新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头、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不是粗、浅、陋的短,而是有特色、有血有肉、有丰富内涵的短。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新闻评论发展至今,表现出三大趋势:功能的健全,由以前的政治宣传工具裂变成市场经济的新闻媒介功能;内容的大众色彩,由以前政治性论说为主的评论内容发展为丰富多彩的面向大众的评论格局;形式上的群众性,一改往日单纯的说教模式,展现出时评、配论、对论等多样化的评论形式,满足了受众对观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具有传播政策导向、表达自身立场、反映公众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开启民众智慧、统一受众认识等功能。因此,新闻评论在媒体中历来占据重要地位,肩负特殊职责和神圣使命。只是,长期以来.新闻评论流于教条化、空洞化、八股化和官僚化,在态度上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在内容上搬抄文件,图解政策:在文风上生硬呆板,晦涩深奥;在效果上脱离实际.隔靴搔痒,影响乃至丧失了应有作用的发挥。新闻评论的改革与创新,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新闻评论不仅要运用定性分析,还要以定量分析为基础,才能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评论工作要有所作为,应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解读改革发展的政策,使人们对改革形成广泛共识,从而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二是逐步确立变革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文明素质。评论应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有丰富的内容,主要是:唤起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修补乃至重建社会诚信体系,发挥官员的公共道德示范作用,倡导良好的家庭美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  相似文献   

16.
大家好!感谢《新闻与写作》在我们学校举办这场评论互动会.很高兴与在座的诸位朋友一起探讨当下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发展的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为何受到欢迎? 新闻评论是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对正在、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评论在各种媒体上以繁荣兴旺之势铺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珠江模式”和专业台系列台崛起带来的冲击波渐渐趋于平静,广播的发展似乎又陷入困境。面对报纸和电视的激烈竞争,广播呼唤着新一轮改革浪潮。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是新闻。这是因为广播作为大众传媒之一,其首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其次才是教育、娱乐等功能。从历年听众调查情况来看,了解新闻获取信息都是受众收听广播的首要目的,广播要想吸引受众,新闻就必须发挥带头作用。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台都在新闻改革方面积极进行探索。1994年10月,中央电台对其三套节目进行全面改革,推出整点新闻、半点信息,以及《新闻纵横》、《九州…  相似文献   

18.
蒋艳芳 《新闻知识》2006,(11):26-28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不为效果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荒谬,一样不可思议。”[1]在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当属劝服理论。西方传播学中的劝服理论(p e r s u a s i o n),又译为“说服理论”,是传播者试图利用传播的信息来改变他人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研究。最早对劝服理论开展系统研究,并卓有影响的是以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霍夫兰(1912-1961),他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劝服》被视为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代表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也是…  相似文献   

19.
"五四"精神与新时期新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本文从新时期新闻改革的视野,思考如何传承"五四"的民主、科学传统,如何创造性地发展"五四"的民主、科学精神,从而保证新时期新闻改革在健康、正确的轨道上继续运行,推进新闻改革持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一向以“代言”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面临“轰动效应”渐趋弱化的态势,开始评论自我。4月18日至24日,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新闻研究机构的同志聚首武汉,围绕“新闻评论如何回答时代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者冷静地分析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看到了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以他作为一名评论员的思考,作了《改革的时代呼唤评论的改革》的发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署名评论、专栏评论兴起,新闻评论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了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了受众,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范荣康认为,要摆脱困境,第一位的是要更新观念。现在。存在着不适当地強调、夸大新闻评论的宣传功能和作用的现象。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