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论。文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由此来看,曹丕认为文气大体是先天禀赋所定。文体与文势的提法初见于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求,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但是文体论观点最初见于《文赋》。其文曰“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  相似文献   

3.
行云  郑增强 《河北广播》2006,(1):97-97,103
从事新闻播音至今十年有余,其间常听同行或听众谈及一个话题,某某人播音风格老化了、过时了,不适应现在听众审美口味了,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很严肃的业务问题,那就是播音员怎样与时代含拍的问题.播音员怎样播出时代气息的问题。想搞清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对你的受众群进行分析.看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4.
啸海 《新闻三昧》2003,(9):25-25
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为人当以忠直为上,为文则应忌平、直、露,力求文势跌宕曲折,变化多姿。转沂之法就是使新闻作品文势跌宕、题旨深化、扣人心弦的重要一招。比如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抢菜记》、通讯《“谬论”是怎样走向世界的》,就是比较好的例子。《抢菜记》是一件揭露营业员抢购私分短缺商品的批评稿,作者用了大半篇幅写营业员抢菜私分的情节。老实说,这种现象在广大读者眼下已司空见惯,但凭这些材料不足以令人震动、回味、深思。记者巧就巧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也可形成一定的风格。大凡成熟的记者的新闻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斯诺的明丽畅达、法拉奇的尖锐泼辣。新闻作品的风格是记者在占有大量的客观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体现其思想水平和倾向性,反映人物个性特征、语言习惯的东西。新闻作品的风格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一样,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学范畴,是记者采写过程中诸方面因素有机结合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美的风貌。有些人认为,风格只属于文学创作范畴,作为“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不存在风格一说。新闻是“易碎品”,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成怎样就怎样。这其中…  相似文献   

6.
王刚 《新闻前哨》2005,(2):51-52
新闻作品是否有自己的风格,这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有人就认为:风格只属于学创作的范畴,是艺作品的专利。作为“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的新闻,其体的本质特征是再现,新闻报道(消息与通讯)只是按固有格式写作而已,无所谓风格。事实上,新闻作品不仅存在风格,而且是能形成风格的。  相似文献   

7.
周漫 《新闻前哨》2005,(5):49-49
作为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鲜明风格的主持人,很难引起听众的注意力。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就要有追求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的勇气,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主持风格。主持人的风格是其精神个性的外化。主持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判观以及文化修养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其风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因此,多少年来,报纸同仁一直为让消息活起来而不懈地努力着,提出散文式写法呀,让消息软下来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想让消息活起来。尽管如此,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见诸报端。具体分析,在死板的消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消息,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要想让经济类消息活起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点上选择新闻题材。一般来讲,经济题材的消息不易写活,而社会题材的消息相对容易写活。因为社会题材的…  相似文献   

9.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消息死则报纸难活。因此,多少年来,报纸同仁们一直为让消息活而不懈地努力着,什么散式写法呀,什么让消息软下来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想让消息活起来。尽管如此,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存在于报纸的版面上。具体分析,在死板的消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或说主要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笔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要想让经济类消息活起来,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0.
维亚席姆朗斯基说:"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风格属于美学范畴,风格是一种稳定的达到美学层面的独特性的表现,有声语言风格由创作文本的风格和创作主体的风格汇聚而成。播音风格,即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解说风格,即创作主体在解说创作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1.
写好消息,是每一位记者都要练好的基本功。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多少年来,报社编辑记者一直为让消息活起来而不懈地努力着,提出散文式写法呀,让消息软下来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想让消息活起来。尽管如此,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见诸报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消息,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  相似文献   

12.
消息是报纸上的常用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作为一名记或通讯员.要想使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尽快发表.让报纸多发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径、最拿手的技艺、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上熟练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运用消息这种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3.
沈蕾 《视听纵横》2007,(4):115-115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就是指主持人在多个或多种电视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稳定性的个性特征。目前,全国已有数万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在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中脱颖而出,让观众成为你的“粉丝”,就要凸现出个人的与众不同,也就是个性化风格。这种个性化如今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主持人的风格直接影响到节目的风格,关系到整个节目的传播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新闻(着重指消息)是报纸上的“大宗产品”,应该具有独特风格。有人说,新闻文体是叙述、传播事实的应用文体,应用文体是没有风格的;写新闻不必去讲究什么风格,只要文字通顺,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这看法对么? 新闻是否纯属应用文体?有待研究。就算这样吧,应用文就没有风格吗?古今有不少书信、报告之类的应用文,都因风格独特盛传于世。那末,作为传播不厌其广、影响不厌其大的新闻,怎么可以不讲究风格呢?  相似文献   

15.
想当一名好记者,就要善于抓“活鱼”。这是新闻界的行话。抓住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烹调手艺又能技高一筹,才能奉上一盘美味佳肴。2007年,笔者也无意间抓到了一条活鱼,且精心烹制,《今年不藏压把了》一文见报后,受到读者和同仁的好评,在2008年度湖北省地市报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反思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一番斟酌,一番回味...  相似文献   

16.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一张报纸,没有鲜明犀利、风格独特的言论,即使消息的信息量很大,即使通讯的可读性很强,也算不得一张好报纸。从第二届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的评选来看,我深感言论是目前地市报纸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这次评选,共选出一等奖好新闻21篇,其中言论只有一篇;二等奖中的言论也嫌分量不足。怎样改进地市报纸的言论写作?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魅力,魅力就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包含了外在的形象、风度气质、语言能力和知识修养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有鲜明特色的主持风格。本文叙述仅就主持人个性风格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一、主持人个性风格与节目的关系主持人一旦被定位在某一节目之后,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这样内容的节目,应该用怎样一种风格来表现?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是怎样一种状况?自己怎样通过主持来恰当地表现节目的这种风格,使内容、风椿达到协调统一。而且,主持人的形象只有在其所主持的节目中反复地出现,成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中,通过新闻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努力,确实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会议消息。但是,先进人物报告会却少见出新的报道。因为报告会不像其他会议,内容形式还有些变化,它的程序几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报道出新就比较困难。自然,记者要想写出好的报告会消息,就要多下一些功夫。  相似文献   

19.
消息是狭义的新闻,是新闻体裁的典型样式。新闻体裁的基本风格是各种新闻体裁的共性,不同的新闻体裁在风格上有着各自的个性。消息的风格在许多方面便与通讯、评论的风格不同,其基本风格大致可以概括为5句话、20个字,即:结构自然,言简意丰,平实贴切,理直辞达,新颖明快。  相似文献   

20.
郭增彬 《新闻记者》2003,(12):54-54
拿过一张报纸,看上面某位编辑编出来的许多篇消息,虽然各自新闻事实不同,但写作手法、写作风格,大抵是一个模式;通讯也都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言论也是如此。这就不好。报纸上只允许一种风格,哪怕这是一种好的风格,等于只允许一花独放,也不免使人感到单调。要想让一张报纸上百花齐放,既让海棠和月季释放出芳香,又让牡丹和芍药呈现出各自的异彩,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