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技术史上,很多重大的发明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很多人的贡献逝世已经85年的电话之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现在遇到了新麻烦。最近,一位美国记者称,他有铁证显示,贝尔并非电话真正的发明人,而是剽窃了竞争对手伊利沙·格雷的专利成果。  相似文献   

2.
读一本好书,或者说这本书是否打动了你,判断标准之一是掩卷后是否还会在意识深处察觉它的存在,即所谓“不思量,自难忘”。《无命运的人生》对人们就有这份魔力。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在当下多半是叫好不叫座的。回观近年来国内图书市场,很少有一部诺贝尔  相似文献   

3.
笔一篇刊登在《民主与法制时报》上的专稿,在新浪网上发布后,仅4个多小时就有8家网站全转载。这对于作为作权人的笔而言,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莫名的烦恼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所谓"叛徒"被丈夫项英击毙 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任领袖的瞿秋白,于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西部的罗汉岭脚下从容就义.  相似文献   

5.
如果是命题作文,赵柏田恐怕跑题了。虽然他在回答记者的疑问时这样说道:"书名《赫德的情人》,并不是我故意往历史的面团撒一层胡椒粉来赚取眼球。"某报相关报道立刻用"《赫德的情人》探佚赫德情史"的标题来响应胡椒粉的效果。看看,并不是我一个人想歪了。  相似文献   

6.
报业,你的真正“敌手”是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景辉 《传媒》2005,(11):28-30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不平静的一年--持续10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是谁?     
《新闻战线》编辑部: 这些年来,我们报刊上的各种文章中忽视标点符号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文章中引用别人的话时,在引号外面使用第一人称“我”,这在新华社的稿件和报刊文章中屡见不鲜。有的文章中,引用别人的话中又有引  相似文献   

8.
发表新闻稿件,署上大名,属于常识.这是记者对读者忠诚,对文章负责的表现.也便于读者了解大作出自谁手,满足芸芸众生的好奇心.更可以增加文章的信任度,让人读了放心,知道这不是凭空乱造.所以,我们看到的新闻稿件一般都有“本报记者×××”或“通讯员×××”的标识,好像商品都有商标一样.令人奇怪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冠冕堂皇的记者先生竟变得羞羞答答,像地下工作者似地在新闻稿件中用起了化名甚或匿名,留下“本报记者”四个字让你请详.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论文“一稿多投”现象小议李健(南京图书馆)一稿多投现象是出版界一个老难题,在图书馆界也屡见不鲜.我馆在进行1990—1994年图书馆学论文的编目素引工作中,便多次发现这种情况,在统共收录的3万多篇论文中,一稿多投的,以作者论便不下300人;以文...  相似文献   

10.
巴山 《青年记者》2004,(11):8-8
杨记作品成功了,可他做人却失败了;姜克红记没获取新闻,但他做人却真正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现在不少通讯员对“一稿多投”说法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否定。“一稿多投”的现象很多。请问:究竟“一稿多投”对不对?什么样的稿件可以“一稿多投”,什么稿件不能“一稿多投”? 湖北襄樊市 戴幼南 戴幼南同志: 凡稿件不允许一稿多投,这是新闻单位和书刊出版部门的规定。“一稿多投”的做法违犯了这个规定,很显然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经常发生“一稿多投”的现象,有的同志搞“一稿多投”,是存有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心理,有的通讯员在来稿中还把自己某篇稿件被多家  相似文献   

12.
新闻作品作权的保护既要体现对作智力劳动和独创性的尊重,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功能。因此,对新闻作品作权的保护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也就诞生于1918年了。孔乙己姓孔,名字却不叫"乙己",大伙之所以喊他孔乙己,是因为从描红纸上看到了一句半懂不懂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就给他取了"孔乙己"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14.
15.
周杰 《报林求索》2009,(11):54-58
<正>前几个月,一个"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大头贴"帖子红遍网络,"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是50后、60后、70后绝对熟悉的一句话,因为当时家里孩子多,放学后吃饭前都是成群结伙在外面玩,家里一般都是双职工,下班有早有晚,有的家庭  相似文献   

16.
重视作品标题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标题如同作品传播的眼睛,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创作水平,决定了作品的市场价值;优秀的标题还可提升作者知名度和声誉;同时,由于标题是对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它还可作为人们获取作品信息的重要来源.正因为标题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关于作品标题的侵权纠纷不时发生,如<五朵金花>剧本名称的著作权保护案、"三毛"著作权侵权案、品牌期刊被盗用名称纠纷等等,作品标题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笔者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现状和国内外部分典型案例,针对作品标题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及其意义做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既要体现对作者智力劳动和独创性的尊重,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功能。因此,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原则之一:除个别例外,新闻作品原则上具有著作权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具备如下几方面条件:1.应当是事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只保护表现形式,不保护被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这是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一项基本理论。同样的思想或情感,人们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和利用。文章或作品,就是一种表现或曰形式。2.应当具有独创…  相似文献   

18.
19.
6月15日,《经济日报》头版发了一条消息,报道地处西部边陲的乌鲁木齐铁路局,“截至6月15日十八时,胜利实现安全生产一千天,创全国铁路安全生产最高纪录。”这条报道不准确。 众所周知,全国铁路安全生产最高纪录,不是1000天,而是2000天。这一纪录是柳州铁路局于6月2日创造的。柳州铁路局的安全生产天数,比乌鲁木齐铁路局高一倍——多1000天。当时,这条消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6月5日)都报道了。6月3日的人民铁道报,不仅在报眼显著位置突出报道了这一消息,还在四版发了一个版的广告专页,热烈祝贺柳州铁路局实现安全生产2000天,称赞柳州铁路局“创造了共和国铁路局安全生产之最”。 那么,为什么把乌鲁木齐铁路局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的名字一开始就公开了,但报纸上揭发批判的那些“四人帮”的“死党”的名字,现在是不是可以公开几个?辽宁省直机关和沈阳市三万人参加了揭批大会,人民日报十二月十七日第三版《清算“四人帮”在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