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由于其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等危害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反对,很多国家还通过立法的形式禁止在教育中使用体罚和变相体罚.但事实表明,体罚现象禁而不止.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二是相关法律条款规定与执行的两难;三是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所以,要真正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转变教育观念是基础,加强立法和执法是保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最近二年来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实例 ,从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学等多角度对这种现象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指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是一种非教学的、违法的行为 ,并分析了导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提出了杜绝这种现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体罚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学生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到痛苦,试图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惩罚措施.文章着重从微观层面,即教师层面对体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中小学存在着严重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这种侵害学生权利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只有彻底消除这一现象 ,我国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走向民主与平等。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传统中国,孕育了伦理中心主义取向的原生文化悖论,造就出师道尊严的师生观,导致体罚现象在学校教育中屡见不鲜0伦理纲常与集权政治的联姻,使原生文化悖论逐渐演化成为泯灭人主体性的绝对权威,并派生出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造成体罚现象在家庭教育中愈演愈烈。作为文化悖论的产物,体罚现象的消除关键在于打破尊卑等级,尊重学生的文化存在,在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唤醒文化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文化的自我创造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的特点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法律、法规、条例等。1952年4月教育部发布有关废止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指示,禁止采取使学生肉体和心灵遭受痛苦与摧残的体罚和变相体罚。1984年5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正面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通知》。1986年4月26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1年9月4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3月14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3年10月31日颁发了《教师法》。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小学管理规程》。我国颁布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体罚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学生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到痛苦,试图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惩罚措施。文章着重从微观层面,即教师层面对体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体罚和精神虐待学生的现象目前仍比较普遍,其表现形式有罚跪、罚站、殴打、谩骂、挖苦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它不仅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损伤学生心灵,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同时还抹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并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其危害性足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们一定要采取切实措施,废止体罚和精神虐待现象.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小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因此,体罚和侮辱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花样繁多。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它将严重地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危害、性质、责任、原因及纠正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 一、体罚现象的危害性 对学生进行体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0.
美英韩泰四国教育体罚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就曾强烈地抨击体罚现象,蒙田主张应尊重儿童,推崇没有惩罚、没有眼泪的教育。有些国家早在几百年前就废除了体罚制度,如:波兰1783年,卢森堡1845年,荷兰1850年,奥地利1870年,芬兰1890年。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应符合儿童的尊严”;应确保儿童“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害,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的有关条款也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进21世纪,可世界上体罚学生的现象仍不断地发生,关于是否禁止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认识混乱及教育惩戒行为偏差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惩戒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因此必须全面理解教育惩戒,树立正确的惩戒观念,采取相应的对策,在保证教育惩戒在必要和适度的基础上,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重提惩罚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惩罚教育在正面激励教育背景下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它是一种“厉”而“温”的教育,在严格严厉中可以矫正不良行为,小惩大戒、替代强化,增强耐挫力,培养责任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性、尊重性、关联性、因材施教、艺术性、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应正确理解惩罚教育的内涵,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育的艺术性,杜绝不良惩罚。  相似文献   

13.
体罚一直是各国立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经历了百年废除体罚艰难,到如今却仍举步维艰。基于对传统文化同情的理解,深刻领会他国对于体罚问题的观点和价值判断后发现,我国体罚制度从实体制度到程序规制的整体缺失是我国体罚权论争的结症所在。为了巩固废除体罚的成果,我们势必要思考如何定纷止争;如何在实现禁止体罚的同时,不削弱教师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14.
伍德勤 《教育研究》2006,27(3):88-91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the growing research that demonstrates that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with children is harmful, many Nigerian parents still utilise such methods without realising the implications. Because of lack of a strong evidence-based programme to serve local needs, we developed a community-based parenting education programme (PEP) to help parents reduce violent discipline and learn more positive strategies of dealing with children. Using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in which six communities were se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cross Nigeria, three as the intervention and three as the control, we tes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me with 300 parents of children aged 3–12. Par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communities (n = 150) were exposed to 8-week PEP intervention session on a 2-hour weekly basis. Parents in the control communities (n = 150) were given a placebo treat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observation. Findings revealed positive changes in parental belief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about child-rearing. Significant reduc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parents used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adopting more positive methods in dealing with their children including verbal praise and redirecting; a feat that was lacking prior to intervention. Effect sizes associated with the gains in parental outcomes were in the medium to large range (0.62—0.84). Comparison of means of pre-, post- and delay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wed greater gains b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se findings provided empirical support for wid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P programme, which would help many more parents become more effective in their parenting in ways that support their children's optim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现发展人性、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角度出发,考察美国体罚权制度的内容、功能和法律监督。划定体罚权合法界限的依据是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的"禁止残暴和不平常的处罚"、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的法律程序"。具体标准包括体罚对促使学生服从管教的必要性原则、善意原则、合理原则、最低限度的正当程序等。  相似文献   

17.
何谓体罚?体罚何以会产生?它有哪些危害?又为何屡禁不止?只有从不同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才有可熊准确地把握。而要有效地预防和矫治体罚,则务须倚重法律,但惟有多方配合,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8.
目前,立法上关于教育惩戒权的内容较为笼统,导致这一权力难以获得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内含鲜明的教育价值,对其进行详细的立法规定成为此次《教师法》修订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法》应在明确教育惩戒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界定这一权力的概念及种类等规范意涵,确保立法的可操作性。《教师法》亦应构建教育惩戒权的监督机制,其具体含纳校内申诉机制与政府申诉机制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cultural values of Spanish liberalis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hibition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 laws and codes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eveals great hope and confidence in building up an academic authority based exclusively on the power of reason and capable of ruling an ordered society. However, the study of documents found in the Instituto de Valencia historical archives highlights the difficulty of maintaining discipline as well as managing the political motivations of rebellious students, who demanded more autonomy from the academic autho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