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叠词是汉语古诗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其在翻译成英语时是个难点.本文通过使用许渊冲的"三美"论赏析汪榕培翻译的陶渊明的诗,进而总结出汉诗中叠词的荚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典故往往是诗歌的精华,中国古诗中酒典故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蕴含深远,是诗歌中的灿烂瑰宝。诗歌翻译中对酒典故的处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中国古诗中酒典故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分析如何最好地向目的语读者展现中国古诗中酒典故,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华古诗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诗歌独特的体裁形式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给古诗翻译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古诗《无题》的差异来探讨中西文化意象差异对古诗翻译的影响及古诗英译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4.
黄素 《海外英语》2020,(6):26-27
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其音、形、义使文学作品绘声绘色,朗朗上口.《西厢记》中有大量叠词.这些叠词韵律优美,句式整齐,成就了《西厢记》清新俊雅、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该文主要从叠词的类型和翻译手段入手,简谈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泽中,由于中西文化阃的巨大差异及典故所固有特点,诗歌中的典故翻译一直都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拟从李商隐的<锦瑟>的不同译本,对中国古诗中典故翻译的不可译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是中国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诗中脍炙人口,充满美感,极具艺术感染力,古诗中的美学特征以意美、音美和形美为代表.本文以许渊冲、顾正阳和吕俊的理论为依据分析古诗中的意境美以及在翻译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对外翻译,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我国的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美学视角出发,对古诗中的意境美的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诗歌翻译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的传达。文章拟以翻译的语义对等原则为视角。并结合经典的古诗译例来探讨该原则指导下的古诗意象翻译策略。笔者初步总结出古诗意象翻译的三大具体策略:保留原诗意象:替换原诗意象;省略原诗意象。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译古诗时需要翻译主体的审美介入。作为意义的诠释者,翻译主体主要通过有介介入、显性介入和自然介入三种途径,对中国古诗进行再现和创造,将中国古诗中的意象译成英文的同时又保持其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译古诗时需要翻译主体的审美介入。作为意义的诠释者,翻译主体主要通过有介介入、显性介入和自然介入三种方式,对中国古诗进行再现和创造,将中国古诗中的意象译成英文的同时又保持其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月亮文化内涵及其古诗翻译,指出在翻译古诗应当遵循价值对等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价值原则等原则,力求在翻译古诗时重现文化内涵,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接受中国古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格律体古诗的英译.不但涉及两种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学系统,或者说两种文化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中国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翻译名家都竞相将中国古诗的名篇译为英文,其中包括提出了著名的诗歌翻译理论——“三美”理论的诗歌翻译大家许渊冲教授。以许渊冲的英译诗《兰亭诗》(之三)为研究对象,对该诗所体现的“三美”理论进行探析。在翻译实践中,应采取“扬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叠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十种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运用这十种方法,可以较生动准确地翻译汉语叠词.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国古诗英译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和地名的翻译问题。通过对《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中一些英译古诗的分析,阐述在古诗英译时如何利用许渊冲提出的“三化”理论即等化、浅化和深化方法处理人名和地名这些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背景的不同,使得隐喻翻译过程中折射出了不同文化和思维之间的特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中国古诗的隐喻翻译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分析中国古诗的翻译策略,体现英汉两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自18世纪以来,无数中国古诗被翻译成英文,其中许多还不只一种版本,在古诗语言中,大量的单音节词往往有多义,其语法功能比较灵活,句法也常常省略,而且还具有严格的体式和韵式,英语译文如何取得对等效果,作者从形美,音美,意美等三方面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突出问题,认为古诗翻译就是追求这三者的完美结合,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加强古代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的食入主义认为“翻译是一种输血”,译者通过摄食原文,并从中吸取营养,原语文化的精髓通过翻译输入到译入语文化当中。以食人主义为理论指导,分析庞德的翻译实际上是获取力量的行为,通过翻译来吸取中国古诗中的精髓,从而为美国诗坛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一类叠词,提供了在Antconc中的正则表达式,方便各类叠词的提取。基于1对4《傲慢与偏见》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汉语文本中的叠词展开研究,发现在翻译汉语中叠词的分布符合Zipf-Alekseev的分布规律,词类的分布同样符合该规律。在了解翻译汉语中叠词分布规律的同时,最终帮助译者更好地使用叠词这一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20.
自从18世纪,无数中国古诗被翻译成英文,其中很多不只一种版本。古诗翻译要求译者根据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古诗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最大限度地达到译文和原文在形式,意境.情感上的和谐统一。本文依据现行翻译理论及准则,指出了古诗翻译中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达到与同仁们互相学习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