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说刘邦     
《河北自学考试》2003年刊登了一篇《闲话刘邦》的文章,作者直言刘邦是一个乡间的无赖。说他年轻时无才无德,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几乎是摸彩票摸来的。并且说刘邦做事讲求功利,只要对他有利,不管多么伤天害理,他都会坚决地去干。最后,作者列举了一段刘邦的经典对白,说刘邦的浅薄程度,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2.
帝王诗     
汉高祖刘邦一生只写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相似文献   

3.
仔细阅读《鸿门宴》,发现人物对话描写很有特点。一是项羽说的话少而短,刘邦说的话多而长。本文写项羽说话共8次,说话最长、字数最多的一次是“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含标点共21个字,次之是“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含标点共13个字,一般一句为五六个字,字数最少的一次是一个“诺”字。写刘邦说话共11次,字数最多的一次是请项伯在项羽面前替自己解释的话,刘邦一口气说了67个字(含标点),次之是刘邦来到鸿门当面向项羽道歉,一口气说出56个字(含标点)。从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说话次数和语句长短来看,我们会发现两人有完全…  相似文献   

4.
“四面楚歌”的故事 秦王朝灭亡后,有两支势力争夺统治权,一支由项羽率领,一支由刘邦率领,刘邦和项羽的生死决战发生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在今安徽境内),在经过激烈的交战后,刘邦的军队包围了项羽和他的军队。  相似文献   

5.
《鸿门宴》是一篇经典名作,其艺术魅力超群盖世,一向脍炙人口,现略陈点滴心得于下。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篇文章写了七个人物。不仅主要人物项羽、刘邦写得跃然纸上,就是次要人物也须眉各异,尽显灵气各有特色。例如,次要人物樊哙就写得栩栩如生。作者通过个性化的动作、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写樊哙入帐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政论家马基维利所说:“一个胜任的君主,必须拥有狮子般的凶猛和狐狸般的狡诈,但若两者不能兼得,宁可拥有狐狸般的特色。”马基维利这段名言的最好诠释了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胜败的原因。项羽和刘邦几乎同时起兵,项羽比刘邦力量雄厚。灭秦后,战争由反秦转变为刘项争天下。最终还是刘邦弱小的一方夺了天下,项羽失败的原因一是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的胸怀和气魄。二是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相似文献   

7.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一书讲到:刘邦从故乡回到京城,一入函谷关遇到几千人告状,告萧何。罪名是用低价强行买百姓田地。刘邦郑重其事地向萧何警告:“人家都告到我这儿了,状纸在这儿,这件事我就不问了,你自己搞定,给百姓个说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下册第236页,2011年版)  相似文献   

8.
吴剑如 《现代语文》2008,(10):147-148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遗憾的是,中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动不动就回到古代,把古人“请”出来,屈原、司马迁、项羽、刘邦……几个老面孔常常在作文中严重“撞车”。不少学生写作文喜欢用手电筒“照”古人,写现实的微乎其微,写自己的凤毛麟角。如要写,则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如以“坚强”为题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一文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说的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于秦王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和项羽也于江苏起兵。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又派兵守关。11月。项羽率军住鸿门。此时,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带来消息:刘邦带军队抢占了皇宫,想要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10.
许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选了《史记》中的"鸿门宴"。该文写项羽谋士范增千方百计欲除掉刘邦,宴会前,以刘邦有"天子气"为借口鼓动项羽进攻;宴会开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犹豫不决时,又自作主张召项庄,嘱其"击沛公于座,杀之。"可终因项伯的阻挠和项羽的优柔寡断,致使刘邦逃离虎口,全身而退。范增见此情形,又气又恼,脱口骂日:"竖子不足与谋!"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中《淮阴侯列传》记载了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兵多少?”韩信回答:“陛下能领兵十万。”“那你呢?”“我是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那你为何被我所擒?”“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将将的缘故。”这段话揭示了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刘邦的“将将”艺术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以礼仪尊下 刘邦曾采纳萧何的建议,以“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的庄严礼节拜有“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韩信为此感激涕零,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一校之长,为何不能…  相似文献   

12.
仔细阅读《鸿门宴》,发现人物对话描写挺有意思。一是项羽说的话少而短,刘邦说的话多而长。本文写项羽说话共八次,说话最长、字数最多的一次是"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  相似文献   

13.
左右手     
萧何与刘邦同乡,刘邦非常信任、倚重他。后来,韩信投奔了刘邦,刘邦只让他做了一名管粮的小官。萧何与韩信交谈过,知道他有奇才。刘邦的军队到南郑时,手下很多人都逃跑了,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也  相似文献   

14.
在刘邦战胜项羽的过程中,成功的传播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宣传战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战场,是使刘邦获得民心的重要因素之一。《史记》的相关记载,为我们研究历史和传播学保留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王云度先生所说的“刘邦是私生子”,“与太公并无血亲关系”,“刘邦从小备受家里人歧视”,并说这是“司马迁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云云,本文提出质疑:探讨龙文化与刘邦的“造神”依据,司马迁的“天人观”以及刘邦与家人的关系诸方面,指出王先生的“新说”系源于对司马迁《史记》文本的误读,其结论不能成立。《高祖本纪》所载“龙种”传说,目的是为刘邦“应天受命”,成王作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  相似文献   

17.
汉初三杰与刘邦合作的原因是他们通过亡秦各取所需,合作解体是因为刘邦、吕后二人对三杰的不信任。其合作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是他们均持一种极端现实功利的人生目的,因而合作缺乏潜力。刘邦和三杰不接受认同儒墨主流文化的影响,内心世界十分单调狭隘,除了他们渴望的目的外一无所有,迫切地追求当下的成功。他们为了目的无所不为,实现目的后认同事为仇敌。他们个人的成功留下了消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一文,引人入胜处颇多,如情节发展之跌宕,人物性格之复杂,遣词用句之精彩,等等。可其留下的疑惑也颇多,如樊哙与刘邦的话为什么那么一致,樊哙为什么敢闯帐,刘邦为什么敢逃席,等等。经过进一步思考,笔者逐渐认识到:鸿门宴,其实是一场有准备与无准备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对人物形象进行立体真实的刻画,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是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司马迁在塑造刘邦这一形象的时候给予独特的视角与关注点——"大骂",同时他敏锐地感知并分析了刘邦"骂"这一情绪背后所隐含的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使得刘邦的"骂"起到了"统御术"的政治功用。在司马迁的笔下,这一系列的举动,体现出刘邦理性地掌控和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司马迁对刘邦形象的塑造,体现出他理性思辨的高度,表达了自己对刘邦这一特质的辩证性的理解,有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也说“三起三落”广东郑传增人教版高中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必修)教参书,在关于《鸿门宴》一文第二段的分析中,有这样的说明:“刘邦到项羽军营,说了一番好话。项羽虽设宴招待刘邦,而宾主双方仍各有打算,斗争时紧时弛,变幻莫测。有人将宴会上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