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高举旗帜、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为突破点,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为途径,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在改革实践中要坚持"两个课堂三个融合":第一课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第二课堂为课外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通过实践该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实践技能强的大学生,受到社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中苏两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给世界带来震动。由于两人的政治生涯及人生经历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改革的思维和方式迥异。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使其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戈尔巴乔夫一帆风顺的仕途使其采取了激进式的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结果,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到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阐述和规划,反映出党的领导集体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发展过程,其发展成果是形成了更为成熟和系统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框架包含了价值目标、内容体系和方法论原则。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区分为“自目标”和“它目标”两个结构化概念,党对政治体制改革价值目标的设定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十三大政治报告规划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系列内容,十四大至十七大政治报告做了多方面补充发展和某些局部调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体系。同时,邓小平等历任党的领导人和历次党代会,在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论上,都提出了若干规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贾永健 《天中学刊》2012,27(4):57-60
近年的审判管理改革未改变造成审判权责脱节问题的体制节点,却着力于加强对审判权的政治和行政控制,以致权力和责任脱节问题更加突出,反而不利于政治合法性的强化。遵循司法规律的司法改革才能更有效解决审判权责脱节问题,实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法治目标和"强化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以人为本是该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以对人的研究为基础,增加关于"人"的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现实的人出发,直接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强调通过实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改革思想博大精深,丰富而全面,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其闪光的组成部分.邓小平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区分为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提出制度建设对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开创性地规划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同志90寿辰和建党73周年前夕,武汉地区军队院校在海军工程学院联合召开了“邓小平生平思想及政治理论课改革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总参、总政[1994]4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会议收到论文65篇。各院校领导和政治教员50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广泛交流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大家热烈赞颂了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在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丰功伟绩;认真学习了他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及其它有关新时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选择适当的改革策略关乎政治体制改革乃至整个改革的成败。在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中,邓小平实施的政治体制改革方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渐进与局部突进有机结合的总体战略;二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的运行策略;三是理性设计与试验探索有机结合的操作方法。这三大策略方法平稳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发展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制度理论 ;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二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 ,提出并强调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 ;提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仍然有从思想政治上继续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 ;高度突出制度建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邓小平管理改革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改革思想。在管理改革中,邓小平坚持人的解放,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最高准则,始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摆到突出位置,明确了管理目标;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1.
渐进式改革是邓小平关于改革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是邓小平改革战略思想的核心和精华。邓小平渐进式改革的战略思想主要表现在改革要先易后难、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先沿海后内地、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便开始提上了日程。机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大、十五大都把它列入了重要议题。机构改革是一场利益大调整和权力的再分配,必然有很大的风险和阻力,邓小平同志称之为“一场革命”。本文主要从这场“革命”的必要性、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简单地回顾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得出了三点认识:毛泽东改革是邓小平改革的基础。邓小平改革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毛泽东时代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努力;邓小平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此次改革成就非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科学发展观高度融会了当代中国的三种传统,即中国儒家传统、毛泽东时代追求平等和正义的传统和邓小平时代以"市场"为中心的传统。总之,当代中国改革的本真意义,就是要深入地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周波 《文教资料》2013,(1):102-104
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归结为三项,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在"学习领域"的概念下,创导"行为导向"教学。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既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学习领域课程的改革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课程在既无成熟课程标准、又无合适教材的情况下,只能先"模仿和借鉴"本科课程;而针对模仿和借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经历了"降低与强化"、"紧扣与淡化"以及"取消与整合"的改革进程。从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出发,"打破与重构"将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和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6.
对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在改变以往传统的"三基"课堂教学目标上,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学生从维持性的学习向创造性的学习过渡,从封闭的学习向开放性的学习过渡,因此,本文就市场营销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改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还将是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个重大议题。在相互依存的时代,日、德、印、巴等国无法将其国家实力转化为国际政治权力,加之体制的改变要难于体制的维持,现阶段增加有否决权常任理事国的安理会改革不可行。增加非常任理事国数量,提高"集体否决权"的可行度,倒是一种联合国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着手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活动以前,在他的头脑中就已经描绘出一幅改革蓝图,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邓小平改革的总目标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思想上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在经济体制上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政治体制上由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9.
陈敬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41-43,54
政治发展的路径问题,即政治发展采用什么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促进政治发展的方式、手段有两种:一是政治革命,一是政治改革和改良。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有革命也有改革,中国的政治革命和改革是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他们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本文就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进行的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明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着手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活动以前,在他的头脑中就已经描绘出一幅改革蓝图,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邓小平改革的总目标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富强、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在思想上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在经济体制上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政治体制上由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