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俄罗斯经济“激进式”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是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所借鉴的因素之一;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是符合本国国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渐进式改革”不断分泌出阻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因素,改革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改革本身。所以,随着改革的深化,改革所面临的阻力也在逐步加大,“渐进式改革”进行到目前这个阶段,必然要向“攻坚式改革”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过渡之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出版◆○杨瑞龙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走了一条有别于苏联、东欧国家激进的“休克疗法”式的改革道路,即渐进式改革道路。尽管渐进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已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什么是中国渐...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改革经历了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时代,即“休克疗法”的激进式改革和普京战略的渐进式改革。普京提出“强国富民”的战略宗旨,强调俄罗斯经济要实现突破,要实现从地租经济向发展经济的转变。从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原因,掌握俄罗斯当前的变化状况并展望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渐进式改革-中国改革道路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即激进式改革道路和渐进式改革道路。本对两条改革道路做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两表现在制度变迁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渐进式改革的典范,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的难度加深和边际成本的递增,渐进式改革暴露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遍及各国的经济改革实践,使经济转型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在原苏东国家中,引人注目的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式转型”和以匈牙利为代表的“渐进式转型”两种模式的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绩效。比较分析两者的经验教训,对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转型,稳步推进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要发展,无疑要走现代化道路,要把摆脱贫困落后、迅速推进现代化确定为战略目标。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改革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但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新矛盾,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即激进式改革道路和渐进式改革道路.本文对两条改革道路做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两者表现在制度变迁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渐进式改革的典范,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的难度加深和边际成本的递增,渐进式改革暴露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即激进式改革道路和渐进式改革道路.本文对两条改革道路做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两者表现在制度变迁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渐进式改革的典范,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的难度加深和边际成本的递增,渐进式改革暴露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提出改革的口号以来,中国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坚持改革的有序性原则,“摸着石头过河”,循着一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避免了前苏联东欧激进式改革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所造成的巨大震荡。现在,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以前所有被绕开的问题,都累积成今日无法回避的矛盾,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改革战略的有序原则为我国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对我国行政改革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我国行政改革采取渐进式的缘由,我国渐进式行政改革的特点和内容等问题形成了独特思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渐进式行政改革理论,对于我们继续深化行政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积淀了丰硕的成果。这场改革具有两个鲜明特点:(1)从改革方式看,是“渐进式改革”;(2)从改革内容看,是“创新式改革”。两个特点交相辉映,共同演绎出了一曲举世瞩目的华彩乐章,构造了中华民族走向传大复兴的重要前奏。充分认识和理解两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是总结这场改革运动丰富经验的重要方面,并对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整个改革开放大业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扎实推进需要科学、系统、恰切的改革方法论作为支撑与指引。突变式和渐进式改革是课程改革推行中的“两条道路”,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在我国,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的积淀、非均衡性教育结构的掣肘、改革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决定了选择渐进式课程改革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渐进式课程改革亦有其无法祛除的症结与流弊,对此,应有效而合理地规避其内在风险,减少改革阻力,提高改革绩效。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我国的基础性改革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体制创新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技术进步是主要手段,市场机制则是基本取向。同时,还应注意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与结构性改革、政府改革等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高考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受到“高考”瓶颈的制约。关注近几年来俄罗斯高考制度的改革,可以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国内矛盾凸显期与国外摩擦多发期的交织,社会上出现一股新的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他们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上纲为崇奉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恶果,加以批判和否定,似乎又面临一轮改革“姓社姓资”争论的轮回。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的方式分为诱制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各自变迁的成本特点不同,中国体制转轨选择的是渐进式改革道路,它是由中国改革的性质和目标决定的,中国渐进式改革注重社会的承受力,改革成本始终处于政府的有效控制下。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考试与教学孰重孰轻”、“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旧冲突”是两大必须解决的矛盾。解决好了这两大矛盾,必然会有力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俄罗斯最近十多年的改革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更是社会观念、心态的一场改革。改革中人们社会心态有明显的变化:单一的价值取向被多元的价值观所取代,人们的宽容程度增加。本文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改革过程中社会心理等一些方面作了综述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