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秉文是中国第二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即东南大学的创始人,主张平等对待中西文化,吸收其精华而形成新的文化。大学要担负起这种使命,必须首先成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东南大学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学术交流中心,不仅是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学衡派的策源地,还是中国新教育的中心、史地研究会的所在地。同时,东南大学又是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都邀请各国的著名学者来东南大学访学、讲演;东南大学也选派留学生、教师出国学习、考察,并尝试利用外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事务管理。在此交流过程中,东南大学迅速崛起,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党化教育是在"以俄为师"的过程中引进中国的。它的引进不仅使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学统几近中断,还直接阻碍了中国现代大学良性生态的正常形成,广东(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以及郭秉文等众多为中国现代大学建立殚精竭虑的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成为牺牲者。以政治逻辑替代并驾驭大学逻辑是党化教育的逻辑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大学,中国社会因缺少真正的大学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逆向循环,这本身又成为党化教育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3.
1921年,郭秉文发起并创建的国立东南大学是中国第二所综合性大学,它与北京大学一起是当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在郭秉文校长的治理下,东南大学在“科学”方面的实力位居全国各高校之首,其工程教育的标准、内容、方法、目标、实施、教学上的“选科制”,以及研究、教授、推广“三结合”办学模式等都值得今人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4.
郭秉文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在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的办学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秉文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秉在东南大学借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学经验,创立独具特色的大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浓缩了郭秉的大学理念,其成功实践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秉文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杰出的育人成就享誉海内外,他认为:通识教育是"个体参与日常生活之准备",而非"为官员生活预备";学校教育变革应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加强科学教育,传承本民族教育精华,更新道德教育内涵;大学教育是双向的国际文化教育,而非单一的西方或中国文化教育。其教育实践表明:通识教育是学习者通向成功之路;推进通识教育需融合中西教育之长;大学教育应通专结合;教学课程需保持人文与科学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东南大学之父"的郭秉文,自主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便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于一流高等学府创办过程中的重要性。为获得"合格教员",他积极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于外,他遍游海外各邦,礼贤下士,竭诚求聘名师;于内,他积极创造条件,随处留意,养成"合格教员"。在其不断努力下,"南高—东大"名师云集、精英荟萃。正是有了这些"合格教员",使得郭秉文长校的南高—东大迅即在学科建设、招生对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诸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历史业绩,且快速跻身于著名高校之列。  相似文献   

8.
郭秉文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极有特色 ,重视师资、学者治校、依托社会办学、学术并重、寓师范于大学等内容具有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重温郭秉文的这些办学思想特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秉文执掌南高师-东大期间,以社会服务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之一,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下,郭秉文积极求学、勇于探索,逐渐形成与完善了其大学社会服务的思想,主要包括:调整学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推广大学科研,推动社会发展;兴办社会教育,扩大教育受众域。郭秉文拓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将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贯穿渗透到办学的各个环节,其社会服务思想对当前大学更好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秉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早期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引入西方职业指导,介绍、宣传西方职业教育及其制度;同时,组织江苏"职业教育研究会",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建上海商科大学,开展职业教育理论探讨,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早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国家,而郭秉文作为留美学生,在导入美国大学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以郭秉文及其东南大学改革为个案,分析美国大学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导入与影响,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秉文是民国著名教育家之一,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奠基人。他把教育分为"文字教育"和"实验教育",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由于以"修己治人"为宗旨,长期与政治紧密结合,遂重文字教育而轻实验教育。相反,民国新教育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应彻底改变为预备官吏服务的传统,转而为国民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因而需要重新权衡两类教育的比重,改革相应的科目、教材、教法,完成新旧教育之间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但昭彬 《培训与研究》2005,22(1):108-111
郭秉博士是中国近现代名的教育家。他于1919年执掌南高,1920年筹建东大,1921年出任东大首任校长。掌校期间,他提出了“四个平衡”的办学宗旨;创立了“寓师范于大学”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三会”一体的管理体制。他开创了东南大学第一个鼎盛时期,为东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本旨在对其筹建东大、建业东大的历史贡献作一简要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4.
宋业春 《教育评论》2012,(4):135-137
郭秉文从教育性质、教育主体和教育标准等方面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问题所在,力主教育制度变革。在寻求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改革取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改革路径,以及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渐进式改革方略等方面,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与郭秉文办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与郭秉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对我国现代大学学制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分别在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的改革活动,使得这两所大学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府,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卓越典范。通过论述了他们的办学思想渊源,对比他们在大学理念、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校园文化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思想差异与共同点,以挖掘对我国当代大学建设和发展应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秉文活跃于民国早期教育界的年代(1914—1925),正值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界亦在民国初期形成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的“场域”。郭秉文凭借学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网络,借助现代报刊传媒,广泛传播新教育理念,组织新式教育社团,大力推行新教育实践,郭秉文一跃成为民国新教育运动活跃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远非以一校一地所能涵盖得了。同时,他亦是中外教育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实践者,成为中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代言人。他领导塑造的南高东大,成长为二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与北大一道构成了民国早期中国高等教育“双峰对峙”新景象。1925年郭秉文因东南大学的风潮离开国内教育界,标志着民国自由主义新教育时代的终结,然而他培育的南高学风却及于整个现代中国,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考证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参与创建华美协进社的多种史料发现,郭秉文这样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知识分子促成了在美国有组织地传播中国文化。19世纪中期之前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大多由外国亲华分子促成,其后中国在海外日趋负面的形象也多为外国人宣扬。郭秉文作为一位精于实务的制度建设者,为中国人在美国系统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最初的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19.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20.
郭秉文"四个结合"的高等教育改革观强调的是适应与平衡,有其内在的思想逻辑。他以洞明世界之潮流、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为视野,以倡导国民之文化、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平衡协进、借鉴融合为方法,审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明确提出自下而上的学术自主的改革主张,希望中国大学担负起发展文化的责任,提高中国大学在世界教育中的地位,并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对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一次有机融合与成功改造,形成具有独特性且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改革理论。郭秉文"四个结合"的高等教育改革观对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