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独立院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产物,贫困大学生数量相对增加.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助学贷款还款率不甚理想的局面,彰显了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感恩教育作为情商教育和德商教育的重要内客,为高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时代化的要求.独立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感恩教育优势,从知恩、励志和施恩三方面探讨高校开展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诚信、感恩、励志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养.近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坚持从认知、情感和实践全方位进行贫困生的感恩、励志、诚信教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激发他们回报社会、服务他人的感恩之行,诚信之心,励志行动,这正是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如国家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国家奖助学金等,这些有效的助学政策的实施使得高校贫困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保障。但是,在这些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学生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文章在分析国家资助政策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从而提出有效解决高校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资助贫困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高校贫困资助生在诚信意识、感恩意识、主体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根源,提出高校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同步进行的教育思路,认为高校在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中。要强化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教育,将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相结合,在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激发大学生胸怀感恩、乐善好施,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海南大学感恩励志教育为例,通过了解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总体开展情况、主要特点,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励志奖学金设立初衷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大学生完成学业。受限于奖优助困对象的特定性,大学生争当"贫困生"或夸大贫困程度等诚信缺失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个人诚信危机与群体道德认同危机同现。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追名逐利心态、学习动机偏颇、误读评比规则等主观因素,也有教育政策笼统与滞后、高校不作为与两难选择以及社会普遍诚信危机等客观原因。文章提出应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管理、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优化社会风气及增强教育政策可操作性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因经济拮据及学业压力繁重,承受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存在着悲观、逃避、焦虑、抑郁、依赖、懒情等心理问题。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彻底脱贫;利用高校的党团组织,营造勤俭节约、诚信感恩的校园氛围;完善高校心理服务咨询机制,加强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贫困生认定的统一标准,这给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了评审认定缺乏“国家标准”、高校认定过程“流于形式”、生源地民政部门“乱作为”、部分大学生“诚信失范”等诸多难题,导致国家奖助学金等助学资源遭受较大损失。我国应尽快出台贫困生认定的“国家标准”、建立高中生贫困认定档案移送制度、完善贫困生信息库的动态评审机制、探索贫困认定与助学贷款绑定机制、强化生源地民政部门尽职履责意识、加强贫困认定学生的诚信守法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学校 目前每年约40%,共计14000余名在校生获得了生源地助学贷 款及国家奖助学金等国家资助。但随之而来出现了许多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后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丧失现象,诚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探索感恩诚信教育新路径、提高感恩诚信教育实效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朱霞  滕祥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46-248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发挥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为切入点,探究其导向和激励机制,提出要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渠道,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是推进和谐校园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据对高校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影响受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结合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际和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学生组织引领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的五维感恩教育模式,并明确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建立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这一方面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相对公平,另一方面在国家贷款和奖助学金的评比中也存在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给资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采用个案调查的形式分析当前大学生资助体系诚信缺失的现状,结合原因提出富有针对性的专项教育和治理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感恩励志教育是以感恩、励志为主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感恩励志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高校育人工作的内在价值,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家庭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和激励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国家设立了三项奖助学金。然而,一些高校在执行和实施国家政策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那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无法真正的享受国家奖助,不利于在校大学生增进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其发放制度必须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论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针对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行为,本文提出应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事业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和友爱教育,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殷切呼唤。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矫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融洽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践行感恩。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惠及千百万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从培养高校受资助学生的服务奉献意识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真情助人、和谐育人的理念,在资助的基础上达到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材、成功的目的,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励志成才意识,感恩意识,服务奉献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提出了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特点,总结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受资助前后思想状况变化情况,包括对资助诚信道德、资助价值认同、资助模式选择和资助情感认同等四个方面,由此提出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三点建议,即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促进知行统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加强社会认同教育,培养感恩观念。本文对正确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实施经济资助、心理帮扶和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广大学生的关爱,弘扬了教育公平理念。文章通过对国家奖助学金特有的物质资助、激励、导向和人文关怀功能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国家奖助学金操作过程中育人功能发挥的不足的问题,提出实现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途径,需要构建立体资助模式,丰富教育内容内涵。通过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诚信教育、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国家奖助学金资助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国家、高校分别开设了各类奖助学金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如何保证奖助学金的运用效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把感恩育人的理念应用到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以及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