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致贫"是目前中国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民族地区"教育致贫"现象为主题,以贵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贵定县、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建始县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访谈,结合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回收的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致贫"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针对问题成因,就中国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加强地区经济建设,增加居民收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结构优化,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资助帮扶范围,加大高中阶段教育帮扶力度;加大教育帮扶政策和理财意识的宣传力度;出台民族地区大学生回乡服务抵偿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应政策;端正对待教育的态度,提高家庭教育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促使"教育致富",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致贫”的形成机制、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致贫"是指由于家庭成员(子女)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经济贫困的社会现象.本文在界定概念的前提下,以家庭为分析单元,引入经济学预算线,对"教育致贫"的机制开展分析,在探究其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致贫"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贫困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治贫先治愚”、“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教育却成为了一些家庭走向贫困的直接原因.教育究竟是治贫还是致贫呢?本文拟从“教育致贫”的现象入手,分析“教育致贫”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教育致贫"问题。为规避"教育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下移教育投入的重心,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育致贫”悖论及其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致贫”是指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范围内,接受学校教育的个体(子女)因教育成本的投入而导致家庭经济贫困的一种社会制度失范现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失衡、高额的教育费用与文凭的贬值、教育投资的偏差与毕业生人力资本失灵的矛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政府评价体系、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家庭教育的理性投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致贫”现象。  相似文献   

6.
由于民族地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民族地区一直处于低发展阶段,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应该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系统的综合研究,进而探索出民族教育发展的最佳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因教致贫”是近几年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它已经与“因病致贫”和“因愚致贫”并称为社会顽症。因教致贫就是说一旦家庭中有孩子接受教育,家庭便开始贫困,贫困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教育的预期收益率却越来越低,教育投入成了“亏本买卖”。这种现实已经导致许多家庭形成了“一方面希望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8.
“因教致贫”是近几年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它已经与“因病致贫”和“因愚致贫”并称为社会顽症。因教致贫就是说一旦家庭中有孩子接受教育,家庭便开始贫困,贫困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教育的预期收益率却越来越低,教育投入成了“亏本买卖”。这种现实已经导致许多家庭形成了“一方面希望孩子上学,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上学”的矛盾心态。“因教致贫”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并进一步形成“因贫致愚”到“因愚致贫”的社会怪圈,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基于案例研究的民族地区数学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以“教学做合一”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知弹性理论为理论基础.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得出实践模式为:观摩教学案例→模拟教学→反思案例→实地教学→总结提升.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具有社区属性的教育,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具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族地区,由于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居民结构的差异,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地域服务优势,对促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研究具有教育学和民族学双重属性,民族教育研究自20世纪末走上制度化道路以来,比较重视自己的民族学特性,而相对忽视自己的教育学秉性。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研究者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及其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借鉴我国教育学元研究最新进展及其成果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于民族教育学反思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旨在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民族性"、"发展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它们集中地反映为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质"。一方面,民族教育政策在存在形式、目的、对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特征,对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也对民族教育政策整个过程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该要从文化和政策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出发,体现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特点,因而是"价值相关",而不是"价值无涉"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9日,一份部长批示放到了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有关负责同志的案头。这份批示的源头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教育局"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一封信"。信中,理县教育局向部长提出了一个恳切的建议——建议教育部"将理县列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总体来说,理县希望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和平台,找准促进县域教育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贫困成因分析与反贫困对策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广西贺州市民族地区教育的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破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尽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客观分析民族地区的教育现实,科学开展实现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2005~2009年<民族教育研究>所载的672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包括作者情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梳理出我国民族教育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在开展"四个认同"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诸如教育内容不够系统、教育方式过于简单、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等。要针对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构成特点,将"四个认同"教育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大系统中,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多个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进一步打牢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治理“因教致贫”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教致贫问题当前主要发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低收入人群身上,且在高校实行“扩招”后表现得尤其突出。应采取如下对策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教育收益的不同,分别确定重点高校、普通公立高校、民办高校的收费政策;通过降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减少“因教致贫”现象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围绕海南民族教育的特点、海南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原因以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措施论述了农村教育对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