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读深悟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解读,关注深度阅读,抓实品读深悟,引导学生潜心探究文本,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意蕴,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品味文本独特的艺术美感,进而增强学生文本解读和品鉴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中的文本基本解读是指准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准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准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失误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偏差,这些偏差包括偏离作者的初衷、偏离文本特有的情感基调以及偏离文本的核心价值。为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有效性,确保阅读教学的效果,笔者依次提出了应对策略:一是走近作者,把握文本信度;二是对比阅读,拓展文本广度;三是关注素读,延伸文本深度。  相似文献   

4.
朱凯 《现代语文》2009,(8):43-4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与他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可以说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一味追求热闹,忽视文本,不善解读,这不能不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一种对话,是编者、作者、文本、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复杂对话。在这诸多的元素中,文本是关键,它是架设在编者、作者、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对文本的解读应成为语文课关注的焦点,而解读文本离不开品悟语言。语言承载思想,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可以从解读读者、解读背景知识、解读标题和配图、解读篇章结构、解读语言、解读语句或语段、解读作者、解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阅读策略、解读文本的留白等10个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和欣赏作品的核心。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和学生对作品主旨和内容的基本理解和认识,文本解读范式是指在解读作品时可以作为解读典范的基本方式。本文拟对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文本解读范式作简要的述评,并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和整合这一范式作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应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切入解读文本的关键点,把握解读文本的生长点,紧扣解读文本的拓展点,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终实现文本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文本解读的指向教师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教材的自主解读,解读文本的文(存在形式)、道(内容、主旨)、质(作者和文本本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篇作品,必须从文入手来领悟道,从质入手解析文,再从道入手把握文,从文入手把握质。具体地说,只要看用什么样的文字反映什么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此,有人不禁要问:文本是客观事物,人能够和它对话吗?其实,由一篇篇具体的课文组成的文本,不仅仅是客观事物,更是像对话中的一个人,就像一个“你”一样在自身说话。这是因为,一篇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阅读这些文章实际上就是来解读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间接对话,或者说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心灵对话。作者求之以知音,读者求之以会意,双方同时臻于一种新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因此,文本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阅读的本质,其实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乃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历史和未来对话。  相似文献   

12.
胡素娥 《现代语文》2006,(9):115-116
语文课堂上的对话不仅仅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我以为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结合作者的时代正确地理解文本,切实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站在读者的时代合理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超越作者的写作意图。惟其如此,一千个读者眼中才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才真正能够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占为今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及创造性作文思维的目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常才能避免出现人云亦云,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索然寡味的局面。为此,我在上《齐桓晋文之事》一课时,试着提炼出几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古今思维大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文思维和文言文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准确解读文本是提升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出现的浅易解读、错误解读、偏离主旨解读的三大现状,提出教师文本解读时要遵循忠实性、质疑性、创新性三种原则,以作者、学生、教师身份运用四种方法来解读文本:追溯作者际遇,在时代中解读文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语境中解读文本;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在活动中解读文本;提升综合素养,在反思中解读文本。以此提高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切实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依据什么对文本进行解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指向文本的解读,而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指向语言能力的培养,文本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文本解读要考虑到文本自身、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读者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宋颖超 《教学月刊》2016,(Z1):16-19
文本解读是读者对所读文本通过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准确、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准确到位地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标题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本的点睛之笔。标题有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三大特点。概括性指的是通过标题,读者能够知道文章大概介绍什么内容;针对性指的是文章就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文本解读得越到位,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阅读环境、进行多元解读、关注价值取向,使文本解读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让学生更深入文本的内核,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文本的结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环节,如何运用发散思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阅读,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从活用教材,培养学生品评文本能力;了解作者,用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智慧解读,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提炼主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依据什么对文本进行解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指向文本的解读,而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指向语言能力的培养,文本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文本解读要考虑到文本自身、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读者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启迪学生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工具。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追寻并开采文本的情感资源,把握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深遂的思想、丰富的感情,把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与体验和学生的阅读反应综合地组织在阅读教学中,才能使阅读教学更深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倾吐对文本感悟的真感情。一、开采文本的情感点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去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去点燃学生追求崇高、完美的火焰。文本中的情感点…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就要求读者把阅读文本看作是和活生生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碰撞,使读者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达到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