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方反方两位同学的习作都具备了较高水平,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不相上下。若非要分个胜负的话,反方以微弱优势胜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析"指用斧头砍柴,"理"即为"治玉",引作"纹理、条理、道理"。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木头有纹理,顺理竖砍,势如破竹;而治玉找准了玉石纹路,用力虽微,但可以恰到好处地将宝玉与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字理教学不仅指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同时还指依据字理对词语进行析解,简言之字理析词.我们日常所进行的词语解释,一般为查字典找义项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而字理析词就是从本源上了解该词的本义,而后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选择适当义项理解其文中义,这样的析解方法能抓住根本,诠释到位,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文中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据此,可以说字理析词应该是词语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斤作为部首,跟重量单位没有关系,它的本义是斧头.从斤的字多含有“砍、劈“等义,比如:斫,用刀斧砍.斩,砍、杀.断,砍断、剪断.历史上有孟母断织的典故,古代吴、越一带有断发文身的风俗.析,劈开.剖析一词的构成可以印证,因为它是并列式合成词,剖的本义是切开.……  相似文献   

4.
在前贤时修探究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疏证、文法修辞分析和"以老解老"的方法,全面探研"小国寡民"的本义和衍义,得出:"小国寡民"之本义——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方略,是一种"统治术",是化大为小的管理社会人民的方案;"小国寡民"之衍义——是一种理想的农桑时代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人民和谐相安、互不攻伐。"小国寡民"其理辩证、其用无极,古代的郡县制、行省制以及今天的城市社区化管理都暗合了老子"小国寡民"思想。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木工,在森林里砍了一棵大树,准备做房子的栋梁。他把大树拖回家,举起锯子就锯,锯完以后,发现锯好的木头太短,只好改做门框。他又提起斧子就砍,砍好以后,发现砍出的木头太薄,只好改做扁担。于是他拿起刨子来刨,刨光以后,发现木头刨得太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分"与"析"。《说文解字》中说"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这"分"就是分别、分开、分解;"析,破木也。一曰折也。从木,从斤",指劈开木头,取的是用斧斤破木之意。总之,分析、分析,分而析之,有拆分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分析是否到位,反映出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下。在一篇议论文中,"分析"的本质就是找出(把握)对象、事理之间的联系。议论文中的"联系",主要有篇与段、段与段、段与层、层与层几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雷建平 《高中生》2008,(1):66-66
学生写作时往往有以下毛病:开头导入太平凡,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举事例往往堆彻材料而忽视分析;举例论证之后往往草草收兵,这样就难以提升论题的社会价值。高考作文时间短,考生心里又紧张,我们得有"一定之法"才能作出一篇考场佳作来。这里介绍的就是经营议论文整体结构的一种"万能"方法——五字定乾坤,即"引、理、事、联、结"。"引",即引出论点;"理",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事",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联",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结",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请看以"守望"为话题的一篇议论文。  相似文献   

8.
《湘南学院学报》2018,(3):17-22
"神明"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范畴,"神明"是由"神"和"明"两个单纯词组合而来。"神"本字为"申",本义为闪电,后因原始崇拜观念的影响而成为天神的代名词;"明"原为日月之光或月照入牅,由于日月被先民奉为神祗,"明"字也逐渐具有了"明神"之义;"神明"作为二者之合称,其本义自然与鬼神相关,是自然崇拜的神祗观念的显现,但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演变出"玄道妙理""湛凝精神"等意义,对中国的传统观念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洪玲君 《中国教师》2009,(Z2):252-253
<正>"题"的本义是"额头",而"目"指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作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可见题目对于课文的重要意义。"题好一半文",好的文章必有一个"圆润光滑"的额  相似文献   

10.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讲"仍然需要重视。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掌握分寸火候,有的放矢。"讲"在品词析句时;"讲"在多元解读有误时;"讲"在体验不到时;"讲"在对话不明时。  相似文献   

11.
<正>字理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字理教学在中低年级侧重于字理识字,中高年级侧重于字理析词。笔者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剪枝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字理识字与字理析词在小学中年级的运用。一、字理识字——"舞"字理识字的基本策略:分解组合、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一)"舞"字的情况分析"舞"字虽是课文的生字,但其音、义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因其笔画、部件较多,学生容易写错。我巧妙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段木头,它长得和别的木头一样,但它有一点不同,它想要一颗心。几天过去了,它终于被伐木工砍了下来。它很兴奋,一路上幻想着自己拥有心之后的种种情形。它想:我也许会成为一段最特别的木头呢!漫长的时光过去了,这段木头被卖到了木匠手里,木匠把它雕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而这只兔子把自己叫做"寻心兔"。寻心兔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大法师次露多的家里,次露多给了寻心兔一团清澈的智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我有幸参加在南宁举办的全国第九届字理教学年会,各位专家深厚的汉字文化底蕴令我佩服,讲课教师精妙独到的字词析解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那一刻,我被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所迷醉,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也要学习汉字字理知识,也要像他们一样进行字理教学,我要和孩子们一同感受汉字魅力,一同传承汉字文化。三年来,作为我校字理课题的执行组长,我深深地感受到字理析词教学让我的语文课堂激情飞扬,灵动大气。下面是我在阅读课中尝试运用字理来解析词语的几个案例。一、字理析词,解析文题,切入中心 文题即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作用。所以,正确巧妙地析解文题,将对学习整篇文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字理,即汉字的构字理据和组成规律,字理可以指引我们透过字形,根据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溯本追源,从造字之初的意图去呈现汉字的本义,使字词的析解更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14.
<正>在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两大重要任务。"算理"指计算的原理和依据,即为什么这样算;"算法"指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即怎么样算。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则是算理的抽象,因此教学中要做到算理和算法并重,使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纵观当下计算教学课堂,出现这样几种现象:现象一:重算法、轻算理,导致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不知其所以然。虽然通过一系列反复练习,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速  相似文献   

15.
<正>文论家刘勰曾言:"论如析薪,贵在破理。"意思说,议论事理,好像是在劈柴,要照着木柴的纹理去劈,才能容易地将木柴劈开。笔者以为,刘勰的这句话对议论文写作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议论文写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走向深刻。这是文体特征的要求,《高考说明》中对一类卷的要求是"分析深刻、立意独到"。第二,要想将议论文分  相似文献   

16.
明儒赵撝谦所作《六书本义》是明代文字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明代第一部以阐释"六书"理论为导向的字书。在"六书"名目中,赵撝谦《六书本义》在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称谓上,皆与许慎《说文》一致,唯有"谐声"有别于许氏之"形声"。关于二者的不同和差异,以《六书本义·谐声论》为基点,比较古今方家观点,试就"谐声"定义、性质、特点及其在文字学中的作用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07,(Z1)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意思是说,论述一个问题,好像砍柴一样,可贵的是能破在纹理上,视理而破,顺势运斤,如此方能势如破竹,充分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如果“越理而横断”,抡起斧子乱砍一阵,那是很难奏效的。这一见解相当精辟和深刻。任何客观事物都是有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以后笔算的正确性与快慢。那么,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根据多年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算理教学1.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计算教学中,教材编排了很多有趣的情境图,一年级的"9加几"中有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盒子,二年级上册有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算理图。如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中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通过设置问题"1头大象运2个十根木头,那么3头大象运多少根木头"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求3个20  相似文献   

19.
议论文怎样写才好?刘勰《文心雕龙》中指出“论如析薪,贵在破理”。意思是说议论就像劈柴一样,重要的是能按照木柴的纹理把它劈开。可是我们不少同学不知道“破”其文理发议论,常常是“信马由缰”,或者是强词夺理,“越理而横断”。先看下面一篇议论文:第一稿《海螺与大海》的启示江苏邗江中学高三(4) 景玲“哼!这海水又涩又苦,我该到海滩上去,那儿多  相似文献   

20.
"戏剧"是由"戏"和"剧"两个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戏剧"有"嬉戏、游戏"和"杂戏、戏曲"两个义项。文章通过考察"戏"和"剧"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来推定"戏剧"两个义项的来源:"戏剧"做动词时,为"嬉戏、游戏"的意思,是"戏"和"剧"的本义分别引申或假借为"嬉戏、游戏"的意思,再同义连用而成;"戏剧"做名词时,为"杂戏、戏曲"的意思,是"戏"和"剧"的本义分别引申或假借为"杂戏、戏曲"的意思,然后同义连用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