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品课”改为“品德与生活课”后,我们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实践着“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在参与中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并贯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使得品德与生活课的效益大大增强。“举荐、轮换班干部”就是这样一个来源于学生生活,又有效地反作用于学生生活的系列教学活动。新生入学还没到一周,就有一些家长向我打听什么时候选举小干部。“小干部”,在以往的观念和做法中,是一种地位的…  相似文献   

2.
一、拉萨市城关区小学综合学科教学现状小学综合学科包括小学《科学》和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其中《品德与生活》在一、二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则在三至六年级开设。这三门课都是这轮课改新开设的课程。三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中都强调本课程是综合课程,是跟语文、数学、英语同等重要的课程(在我区的传统主干科目中还有藏文)。从2005年我区小学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那么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教改方案从三年级起开设了《社会》学科,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如何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一、精心设计《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如何通过社会常识课的教学,既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社会事物,又增强社会意识,融知识教学与激发情感于一体呢?我们认真地开展了教学研究,选择了四年级《社会》课教材《万里长城》一课进行重点研讨。长城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78):111-112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各种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软件逐渐应用到生活中,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媒体的突出代表就是微课,由于传统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自行理解,微课的出现给学生自学、复习,教师讲解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本文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题,从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以及基于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策略等两方面进行探讨,寻求基于试析微课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策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小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形象性、具体性,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故而借用数学中的集合思想,可以使学生对于某一道德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浅到知之深,由知其表象到知其本质,可以形象直观地说明其主要特征。这对于加深品德教学中的第一次感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有着显著效果的。下面试举几例来阐明这个问题。《小浪花》一课是让一年级学生懂得个人离不开集体的道理。课的开始,先要让学生对“集体”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老师在教学时用了“小队、小组、学校和马路上一群人”4幅小图片让学生鉴别哪些是集体。学生回答了…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做最好的自己》是新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父母关心下成长》中的一课,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困难,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不足,寻求自信的支撑点,不断完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家庭作为学生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场域,是儿童品德生长的原点;而《道德与法治》课,更是要教师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儿童的变化,走进儿童生活,让  相似文献   

7.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而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发育不完善,心理不成熟,往往贪玩、好动,对事物感到新奇、好问,对实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认识不清,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所以,要让一年级小学生喜爱《品德与生活》课、走进《品德与生活》课、理解生活中的浅显观点,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进  相似文献   

8.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作为低年级的品德启蒙课程,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生活"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会生活"是教学这门课程的目标。品德教学也要从学科性质出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在"生活"二字上下功夫,让品德教学根植于生活这片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我到三年级任教《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八、九岁年纪,因此,"小叛逆"不少,其中有一个学生最为突出。这个学生姓黄,名字中有一个"锋"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案例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属于历史常识类课文,着力向学生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的是文化启蒙的教育。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这一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童心如镜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集体生活真温暖》,书中有几幅图,我请孩子们给图中的小主人公起个名字。“我给他起个名字叫小笨。”前排一个有着一双亮眼睛的男孩子答道。  相似文献   

12.
周红芳 《教学随笔》2009,(10):29-31
去年,身为品德学科教研组长的我精心组织了一次“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提高品德课实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一位年轻的老师执教了一堂二年级《我与小动物》的品德与生活课。整节课无论是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还是从教学的准备来说都是相当充分的,可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引起了所有听课教师的争论,并最后导致了教研活动的“补课”,但也由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辽师大版教材的主要教学资源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他们在生活、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几课就能完成的,甚至有的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强化,不断的督促和约束。在具体的教学中,预习、授课、复习等活动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中期末复习环节必不可少。针对《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期末复习,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把握教材特点,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由7个单元22课组成。在上册教…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语文课,它有自身的教学目的和特点。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带着新理念走进新课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打破旧课程的局限,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此,本人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教学,其宗旨是在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学生的情操。人类的高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对社会情感的…  相似文献   

15.
吴丽红 《福建教育》2020,(48):40-41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凸显品德学科特色,充分发挥课程的桥梁作用,组织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让学生逐步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本文以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提升学生生态保护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顾雪飞老师《感受着·感动着·行动着》一文(载于《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年第5期)。为这节课的设计之精巧,匠心之独运而叹服。但对本课的题目《有多少人为了我》感觉有话要说,遂找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  相似文献   

17.
某校要举行一次"教学之春"课堂展示活动.张老师执教的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他们需要关爱》一课.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以"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为单元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悟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从而萌生出民族自豪感。引人入胜的京剧是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一课中的第一个小主题。2.学生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京剧最多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他们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认识。京剧对他们而言是居庙堂之高的,与他们没有任何情感关联。从心理上来说,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本课重要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整合、融合——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南京市地方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第一课《交通规则记心间》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不仅有先进的交  相似文献   

20.
自2016年教育部发文将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后,新版教材编写更具特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增设了"探究与分享"模块。笔者就该模块的形式与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爱在家人间"(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