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夹竹桃》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深情地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是文本最具特色的一句话。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  相似文献   

2.
课文第4节写夹竹桃从春到秋开放的情景,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凭借生动的语言材料,理解作者所说的夹竹桃的"韧性".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归纳,关于夹竹桃的"韧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解读:(一)花期长,生命力旺盛;(二)默默无闻,不彰显自己;(三)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越发坚强,面对舒适的自然环境仍旧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句,放大文本语言情境,丰富教学情境,让夹竹桃的"韧性"深深烙在孩子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自此,"语用"一词走入一线教师的认知。于是,在听课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案例:【案例回放】在教学《夹竹桃》第四小节夹竹桃的韧性后———师:同学们,当夹竹桃的韧性在你我心中悄悄生根时,我的心头随之还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题为"夹竹桃",著名的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为何洋洋洒洒在第三小节用了200来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浪费笔墨了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作者的幻想,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体  相似文献   

5.
"游戏着教语文"是李继东老师提出的教学主张,它不只指一种游戏方式,更是一种游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李继东老师在《夹竹桃》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游戏着读,体味韧性,感知结构,迁移运用,使"游戏着教语文"的教学主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6.
正【板块一】概括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夹竹桃》一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一句话呢?生:"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师板书:韧性、幻想)师: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还抒发了作者对夹竹桃由衷的喜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师借班上课,执教《夹竹桃》。 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后。教师提问:“作者为了侧面衬托夹竹桃的韧性,前后赞美了14种花,但是最终可以落在一个词上。找找看,哪一个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呢?”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四者之间的有效对话,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以《夹竹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与文本对话,奠定学生品悟的基础《夹竹桃》一课中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作者怎么突然用了一个"也有"呢?找来原文,读罢茅塞顿开,原来课文在这里删去了一小节,原文是先介绍作者的家乡几乎家家都种夹竹桃,然后由面到点,转而具体描写"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抓住关键词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就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9.
《夹竹桃》是江苏版小语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 ,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这一重点段后 ,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 :月光下的夹竹桃怎么会引起作者幻想的呢?(配乐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生 :我觉得作者是因为看到了月光下的夹竹桃投在墙上的影子 ,呈现出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的景象 ,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得作者闻着它的花香 ,看着它的模模糊糊的影子 ,出神了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以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章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而造句这一练习形式正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造句这一传统练习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 把造句同解释词语结合起来,就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象教学《社戏》一文中“……又漂渺得像仙山楼阁……”里的“漂渺”一词时,发现学生理解不透,记不住,于是就让学生仿课文形式造句,又自己换角度造了一句:“远望那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再让学生与原文比较在用法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夹竹桃》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这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寄托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朗读品味,从而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课文整体与局部的有机把握,捕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阅读与思维的能力,他们完全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从容对话,自我建构。再加上平日课外阅读的有效补给,特别是对《牵牛花》《草》…  相似文献   

12.
这份教学设计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中规中矩和具体翔实。教学目标是清晰的,梳理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这样的定位也是准确的。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设问指向明确,并考虑到了学生参与热情的激发。如"换词填空"是个很巧的设计,能让学生对文本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表层到内在;而"细品课文"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文本中较能触动自己的词句品味批画,  相似文献   

13.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季先生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细细研读这篇文章,发现朴素无华的文字背后,竟藏着多处智慧的火花,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匠心独运。教学中,我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悉心揣摩,去体会和品味夹竹桃的花色奇妙、韧性独特以及花影迷离的特点,去感悟季先生对夹竹桃所怀有的独特而深厚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即便是孩子,故事内容也能轻松读懂。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则故事的道理,必须让学生跟随农夫完整、真实地体验这个"揠苗助长"的过程,在一笑过后,品出其中的滋味,这样道理才会植入学生的心田,才会为学生们以后的人生路指明方向。于是,在教学中,我紧扣字词教学,借助它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意。一、以词悟其神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充分关注文中重点字、词"的教学要求。通过对文章中关键字词的感悟,能够使学生对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流程:一、实物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棵植物叫夹竹桃。请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植物,并把你观察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成为文本表达秘妙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一次次比较中,真正领悟了文本"对比衬托""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的表达秘妙。这样的比较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智能,凸显了语文教学"意图本位"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四者之间的有效对话,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以《夹竹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与本对话,奠定学生品悟的基础 《夹竹桃》一课中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作者怎么突然用了一个"也有"呢?找来原文,读罢茅塞顿开,原来课文在这里删去了一小节,原文是先介绍作者的家乡几乎家家都种夹竹桃,然后由面到点,转而具体描写"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  相似文献   

18.
《夹竹桃》是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精品。文章用朴实的语言,如叙家常而又舒张有致地抒写了对夹竹桃的"爱"——"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文章语言质朴且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汉语的魅力。如何让《夹竹桃》一课,如一首清新婉约的小诗,在学生心间缓缓流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夹竹桃相遇、相知、相惜,沉醉向桃花更艳处漫溯。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换词换句的比较朗读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一处描写蜘蛛捉飞蛾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巧用文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巧用文本,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识字解词能力。识字解词是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第一道拦路虎,旧式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早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自己读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重点指导学生以文本平台,以自己的认知经验为基础,通过多一笔、少一笔、换偏旁等方式方法促进生字记忆,并通过在文本中多次复现强化巩固,对于词语理解重点让学生在读写文中体悟、理解、阐释,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方法过程向同学们汇报。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