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你有怎样的味道?我可说不准,我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先来说一说书的味道。书有怎样的味道?刚才想得还挺好,一提笔,又好像全忘了。也是,同一本书,每个人从中读出的都不是同一种味道,或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乐趣     
我最大的乐趣来源于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这年月,每天经过网吧门口,总会见到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学生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从网络中得到的乐趣。也许他们认为这是时尚,我却认为这并不是高尚;也许他们认为这是新潮,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经典。我独爱书。我得到一本新书,就像饥饿的难民躺在  相似文献   

3.
老师的味道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上了十几年的课,接触了男男女女几十位老师,我觉得他们都有自己的味道。但若归纳起来的话,大概有五味。甜: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拥有这种  相似文献   

4.
考试     
今天一提考试,你可千万别眼前全是数语外试卷,一提考试吓倒英雄汉。瞧瞧,别以为考试仅只一种,在我的人生考典中考试可是有味道的,好像五味豆,有时好吃,有时却一粒不想进。  相似文献   

5.
恒久的感动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过一篇叫《小抄写员》的课文,那个叫朱里奥的意大利孩子,为了分担父亲的养家压力,偷偷地在每天深夜帮父亲抄写订单,因此影响了学业,受到父亲的误会,但他一直咬牙坚持着,直到父亲发现了真相……故事中浓浓的亲情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当时我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热泪纵横……十几年以后我成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那时工资很低,但我仍然挤出一些钱来买书读。我终于买到了那本心仪已久的书——《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美契斯。我打开书翻到《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细细读来,泪水又一次打湿书页……《爱的教育》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书中浓浓的“爱”却似海如山——那个守在不是自己父亲的“父亲”身边的孩子;那个为了寻找母亲,万里跋涉的少年;那个曾误入歧途,但终于被亲情唤回,最后为保护亲人而死在歹徒刀下的菲鲁其奥;那个奋不顾身,跳下河中去救同40伴的男孩儿;那个在客船将沉的最后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马里奥……这些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也有缺点,一如我周围的学生,但他们的心底却埋藏着纯洁而高贵的感情,也一如我周围的学生。还有书中的那些成年人,他们不是书中的主角,但他们的宽容、善良、勇敢、爱国的品质却如明灯一般为孩子们指明前进之路。一...  相似文献   

6.
味觉     
在视、听、嗅、触、味五官感觉当中,味觉一直有些神秘莫测。科学家发现人们可以识别甜、酸、苦、咸以及味精味(谷氨酸钠)五种主要味道;但要从舌头上找出能觉察这五种味道的细胞表面蛋白质来,却煞费功夫。现在,一个研究小组已断定了两种新的蛋白质,看采似乎能觉察五味。美国国家牙齿和颅骨表面研究所的尼古拉斯·瑞巴说;“这两种蛋白质具备味觉受体的特征,或许能够解开味觉谜团。但是我们必须事出真凭实话,证明它们的确在起觉察五味的作用。”瑞巴的研究小组跟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霍华德·休斯医疗研究所以查尔斯·朱克为首的研究小…  相似文献   

7.
张小娴有句名言: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此话可以引申其意为:与最亲近的爸爸妈妈,每天住在一起,却可以明目张胆地忽视他们的辛苦。爸爸总是出差,次数多到我已经习以为常他身上风尘仆仆的味道。常常是吃过晚饭,他象征性地宣布一下:今晚九点的火车。然后时间到,拿起行李便匆然出门。年轻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我发现,当下很多父母尽管每天都和孩子之间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他们却不是真正把孩子当做他们的说话对象,甚至并不知道怎样才是和孩子说话。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09,(5):46-46
【成长语录】父母那些刺激的话往往不是恶意,而是轻率,但是却会长久地影响我们。【成长故事】我得承认父母养育了我,没有他们,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拥有今天的成功和荣耀。但是在我的成长中,他们确实给我的心灵留  相似文献   

10.
生活细笔     
<正>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纪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相似文献   

11.
我想我们的生命中一定有这样的一群人:在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他们在一旁守候.拿着小花被轻轻地把我们抱起;我们蹒跚学步肘,他们用已经经并不利落的步伐紧跟在我们身后.现在,我们已经不是每天跟在他们身后转的孩子了,他们却因为我们在饭桌上欢喜的笑脸觉得欣慰……你是否想过要留住那些爱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但是不少语文课依然是"上起来味同嚼蜡,听起来昏昏欲睡,学起来少慢差费"。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出语文课应有的味道呢?实践告诉我,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五味":韵味,情味,滋味,趣味,回味。一、语文课要有书声琅琅的"韵味"清代古文家曾国藩在谈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以说,语言  相似文献   

13.
<正>王尚文说:“文本细读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心灵来关注文本中任何一点蛛丝马迹,进而深入思考、分析、探索,最终破解作者的“情感密码”。翻阅《文字味道》一书就被这“文字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深深所吸引,黄吉鸿老师讲出了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对于文本能感觉到却又讲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黄老师的书,至少让我品出了三种味道。  相似文献   

14.
甜味,是五味之一,也是宝宝喜欢和需要的味道之一,适当补充甘甜的食物,而不是糖,对宝宝的健康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5.
阳光的味道     
阳光是有味道的,我深信。不过感知阳光的味道,不是用鼻子,而是用心。抱上一本薄薄的又很有分量的书,坐在阳台上,感受那周身弥漫的懒懒的阳光。指尖,在书页上滑过,而阳光,又在指尖上滑过,浅浅地一掬,便捧起了满怀的馨香。阳光的味道是浓浓的书香,这味道不是呆板腐朽,而是昔日儒雅之士折扇一挥的洒脱豪放,它不会流失,不会消逝,反而会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浓郁。忘不了,那个午后,妈妈为我晒被子的情景。妈妈的笑容很灿烂,阳光一般;晒过的被子很干爽,满是阳光的味道。睡在这样的被子里,总会做一个阳光般温暖的梦。这时,阳光的味道是暖暖的、纯纯的…  相似文献   

16.
主动文化     
好友在电邮中问起哈佛学生的特点,我毫不犹豫地答:非常主动!举个例子。教育研究院的学生,每个课程都要读许多文章,阅读量是惊人的。学生有时候也会有怨言,但是抱怨的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唯恐读得太少。我在头两年开始教的时候,学生反馈中唯一的批评就是阅读要求不够多。我们的大纲一般包括必读的和参考的,但是一般学生都会全部读完。许多学生还会给同学介绍一些他们自己看过的书,这些书往往是教师没有看过的。看书主动,做功课也非常主动,甚少有拖拉、应付的现象。他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而不是为了满足教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新高考》2007,(12):64-64
给小孩看的书《克雷洛夫寓言》畅销国内外。克雷洛夫的朋友称赞他的书写得好,销路广,可克雷洛夫却总是谦虚地说:"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那是因为我的书是写给小孩子们看的,他们容易把书弄坏,所以才印得多。"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新高考》2007,(12)
给小孩看的书《克雷洛夫寓言》畅销国内外。克雷洛夫的朋友称赞他的书写得好,销路广,可克雷洛夫却总是谦虚地说:"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那是因为我的书是写给小孩子们看的,他们容易把书弄坏,所以才印得多。"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正>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今年16岁,就读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从小我就对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我只能从同学那里借书来读。从幼儿园到现在,除了教科书,我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但我并不为此感到苦恼,相反我却很快乐,因为我知道手上的书不是自己的,所  相似文献   

20.
我就是戈多     
《新作文》2006,(4)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备受煎熬。读者们看了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叫戈多的人,有十分奇特的事情。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人,只是代表了希望,或者光明一类的东西。面对这些猜测,我只是觉得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