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诗人们巧妙地将数字运用到诗歌中,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平添艺术魅力。晏殊"四三二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破阵子》)。清明在望,气息芳润,良辰佳景,触人思绪之闲情。春水池塘,点缀那么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碧苔""黄鹂"看似极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综艺节目,其中一个节目是一群小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演唱了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下子这首诗成了网上的热搜。其实在《苔》这个总题目下,袁枚一共写了两首诗,除了孩子们唱的这一首,还有"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这两首诗,如果只从"其一"看,当然有赞美苔花自信、自强的意思。但是如果结合了两  相似文献   

3.
拜读陆愚同志大作《从“谢公屐”想到<游园不值>》一稿(载本刊1991年第四期),很受启发,得益不少。据我所知,对“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诗句的争论,一般都集中在“屐齿”是印在园门内的苍苔上,还是印在园门外的苍苔上。陆同志的见解颇有新意,首次提出诗人“穿着笨重的齿屐翻山越岭,艰难地在长满青苔又非常滑的崎岖山  相似文献   

4.
<正>"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是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写就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苔》。我喜欢这首小诗,常常觉得自己就是那小小的青苔。一、从求学他乡到反哺故里,教育征程自  相似文献   

5.
西窗 《课外阅读》2013,(8):18-19
<正>关于苔藓,王维这样写":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巧的是,大洋彼岸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也曾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诗句:"如同亲人相见在一个夜晚,我们隔墙交谈——直到青苔长到我们唇上,且淹没了我们的名字……"王维说的是:这是个下雨天,他在庭院枯坐着,不想开门纳客,就一个人发着呆,看天,看一地苔藓,坐了很久,苔藓像蛇一样都要爬上脚背,漫上衣服来。  相似文献   

6.
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教过《游园不值》这首诗,诗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解释———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这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青苔上留下脚印,所以我轻轻敲那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教学参考书上这一答案早已熟记于心。多少年来就这么理解,就这么教。也许是参加“作文个  相似文献   

7.
<正>秋日树叶渐黄,令人不由得怀念起层峦叠翠的"绿"来。古诗词中的它更是常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绿"可以是抽芽待出的春、荷叶田田的夏、绿退黄染的秋……本文试以绿色为切入口,从多种角度对诗词中的色彩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8.
又见苔花     
正傍晚,放学回家,走过小路边一片潮湿的地方,累了一天的我突然感觉脚下一滑,一个趔趄连忙站稳,蹲下身来低头细看,竟是一片青苔。那片青苔长在小径的石板间,青绿着,上面闪着点点米粒般的小花。细细辨认,原来是盛开着的苔花啊,星星点点一如被遗忘的精灵,凝望间,我不由得忆起与苔花的初遇。那年暑假,我与几个好友相约一起爬山。那天阳光灿烂,天蓝蓝的,不时飘过几朵松软的云儿。我们踏着林间的青石板路,呼吸着清新的泥土的气息,手儿拂过路边的野花,一路拾阶而上。虽是盛夏,在林间穿行的我们却感受不到炎炎的暑热,一丝丝凉意沁人心脾。抬头看,原来是一丛丛绿色  相似文献   

9.
在中考作文命题中,用"最""也""又""更""就""常""都""还""其实""原来"等副词设置适度障碍的题型渐见其多。例如"爱让我更加美丽""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也是一堂语文课""因为有____,我更____""____就在我身边""每天都是一首诗""____,也是一种享受""学中记忆常追忆""其实,我也很____""我最宝贵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说句心里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我是外婆外公带大的,童年里有庭院深深的花园,有一口清冽的水井,还有景观鱼池。随着年月,藤蔓低垂,青苔遍布,更有几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古意。旁边那棵五十多岁的龙眼树,叶子清透无邪,树的根基被无数外婆浸泡药材的井水滋养着,时不时会冒出几株赤小豆、木瓜苗或红背草。庭院中间搭着一个凉棚,下面摆着摇掎,以及摆放菜篮子和晾晒药材的桌子。凉棚是外公身体好的时候和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字王国里,有一个"辛"字家族。在"辛"字家族里有几个"孪生兄妹"。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它们就是"辩""辨""辫""瓣"。你看,这几个字多么相像啊!都是胖乎乎的,两边都是"辛苦"的"辛"  相似文献   

12.
<正>如今打开电视,什么都"进行",到处都"进行",你听。10月12日央视5分钟说了3个"进行":赶到车祸地点"进行处置",赶到村民发现手榴弹地点"进行处置",运到安全地方"进行销毁"。报道云南6.6级地震:"在这里进行午餐。"23日报道:"机器人进行走路。"央视如此热衷"进行",全国各级各地也都争相"进行":"进行收网""进行收缴""进行围剿""进行指挥""进行演练""进行建设""进行计算""进行清扫""进行娱乐""进行观看""进行修养"……  相似文献   

13.
星稀 《快乐阅读》2014,(10):7-7
<正>小时候我是外婆外公带大的,童年里有庭院深深的花园,有一口清冽的水井,还有景观鱼池。随着年月,藤蔓低垂,青苔遍布,更有几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古意。旁边那棵五十多岁的龙眼树,叶子清透无邪,树的根基被无数外婆浸泡药材的井水滋养着,时不时会冒出几株赤小豆、木瓜苗或红背草。庭院中间搭着一个凉棚,下面摆着摇掎,以及摆放菜篮子和晾晒药材的桌子。凉棚是外公身体好的时候和  相似文献   

14.
河北孟村方言约量表达方式多样。本文描述孟村方言的七种约量表达式,它们是副词"毛""小""待自"、数词"数"以及动词"出头""挂零""郎当"。"毛""小""待自""数"都可以与主观大量标记"子"连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看法。对于副词"小",本文将其与霸州方言的用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谢"从表达道歉、谢罪的意义转移到表达感谢的意义,是受汉语中使用道歉的方式表达感谢的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的影响."致谢""感谢""谢谢"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谢类动词"谢""谢谢""感谢""致谢"的语法化过程表明,言语行为动词在意义、使用上的发展与文化心理、构词格式、言语行为本身、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先后参与了"五步三课型""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角色转换""271高效课堂""一纸通高效课堂"和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十一五"课题"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等课堂教学改革,每次都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闷,更多的是每次参与改革后的困惑。困惑的是语文教学改革模式五花八门,名家众多,但都是昙花一现,未曾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口语及小说等书面文体中, "好个鬼""好个头""好个乌""好个屁""好个球""好个屌"都用得十分广泛,山东部分方言里甚至还有"好个腚"的说法, "鸟""鬼""屁""头""屌"(通鸟)"腚""球"等在此类格式中都是用来表达一种强烈的否定意义.本文试图从认知及语用的角度作出相应的解释,我们认为一方面与它们的使用频率和约定俗成有关,另外一方面是民族的心理因素和传统文化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词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日语中的"心""気""胸""腹"四个词在一定的语境下都具有和汉语"心"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但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和汉语的"心"完全对应。本文立足词义民族性的对比,分析汉语"心"和日语"心""気""胸""腹"的对应关系和四词之间意义表述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亲""网红""然并卵""我想静静""细思极恐"……近年来,一种缩略性中文词句,不断在网络空间潜滋暗长。与其他流行语不同,这些都是在原有词句基础上做了减法,却颇受网民欢迎。词句的缩略或简称,最初一定是便于传播,而不是好玩或哗众取宠。缩略语最广泛的适用主体一般是孩子,大人和婴幼儿说话,一般都是"饭饭""觉觉",而不说"我们一起吃饭吧""请上床睡觉吧"。孩子储存的词汇尚少、理解能力不强,所以要尽可能说他们懂的词句。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道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真谛。在立德树人的校园里,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相处的时间久了,师生之间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从学生写的作文里,分明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教师"婆婆妈妈""絮絮叨叨""吹胡子瞪眼""老爱批评挑刺""什么都是别班的好"等"做派"很不"感冒"。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几乎整天都和学生"腻"在一起,什么事情都操心。就像两口子一样,恋爱期是甜蜜的,对方的缺点在"眼里出西施"的情人看来都是可爱的,但一旦组成家庭,面对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