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玉香 《文教资料》2011,(30):137-139
中国目前的教育只重视理论教育.只关注智商教育,往往采用灌输的方式。通过惩罚错误而培养出具有服从意识的雇员,而不是独自决策的老板。我国的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具有循规蹈矩、思维僵化、没有自信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本论的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格式化”,而应该是富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人。是只会呼吸的人体标本;没有个性的时代是没有发明创造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邱磊  傅国涌 《教师》2013,(10):5-7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中国人眼中,其实"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只有"教",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养育……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我们把这个"育"当成"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你只看到结果,那不是教育。所以,当我们理解"教育"这个词的时候,只把重心放在前面那个字,那就是注重结果的教育;而事实上,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语言表达;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是学会依赖书本;如果老师、父母追求的是符合标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中国社会的新思想、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今天在这里召开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集》首发式,这是教育界的一件盛事,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原创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出现和成熟,也标志着我国一批当代教育家的涌现。长期以来,我们只介绍宣传外国的教育家,把他们的学说拿来推广引用,总说没有出现我们自己的教育家。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教育家,看到了她的教育思想体系,看到反映她教育思想的八卷本《李吉林集》。  相似文献   

6.
江宝知 《师道》2007,(10):36-37
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人说,最大的不同是,外国教育是教人怀疑,学生因而思维活跃,问题多多;中国教育注重灌输和记忆,因而学生问题少,赖动脑。而且越到高年级,课堂上学生疑问越少,气氛越沉闷。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没有有意识地培  相似文献   

7.
我所受的教育力图将我塑造成另一个人,而不是我自己。——卡夫卡近日,中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2011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几十年的教育在培养人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自主创造性,没有注意培养人的道德。张维迎还说,如果所有的学校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大降低,但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会大大提升。"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都培养大家在说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是缺乏人性关怀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工具性、群体性,忽视人的精神性和个性,导致培养出一批只识德性、没有个性的人.文章在回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缺失的同时,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宏观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9.
巧用家长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班主任》2010,(6):32-3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只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开家长会的契机,努力调动家长资源,共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界对教育目的问题的讨论没有间断过。我国教育学著作大都注重研究教育目的,而教学论和课程论著作却只探讨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忽视教育目的。本文结合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出对教育目的的思考必须与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目标关联起来,认为建立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教育目的、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周彬 《上海教育》2008,(1):32-33
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名师的时代。中国教育需要名师来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需要名师来担起中国教育的脊梁,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急迫地需要名师了。可是,名师是等不来的,恐怕我们也等不及,于是名师培养工程与名师评选活动在这片热土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具体的学校,都不乏名师评选的踪影;留给我们思考的,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名师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开放教育与教师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读到一则教育信息:<美国孩子学什么>.文章介绍了美国教育从幼儿园到九年级毕业,在孩子生理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融入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科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在生存、感知、合作、数算、阅读、观察、信息、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有详细的规划.笔者思考:自克林顿号召也要进行教育改革之后,美国人确实在研究基础教育新的发展模式.我们的教育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材、教法培养学生,势必只会教出只懂"本本"的学生.世界走向开放,我们要走向开放,我们的新一代更要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教育科研的发展环境和历史舞台,伟大的教育实践呼唤伟大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实践反复证明,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成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第二只手。  相似文献   

14.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的模仿能力强而创新能力相对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F0002-F0002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为什么中国孩子年年获各种奥赛金牌,但中国高校却无人获诺贝尔奖?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大智慧”的孩子?中国的实验班教学,美国的天赋教育,美国“神童”练什么童子功?“大智慧”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和老师?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这块“短板”!北京101中校长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  相似文献   

16.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专家、学和教师已经或正在提出许多有益的见解。但我感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民主的教育为前提和保证。我们不能设想,在一个充满思想专制的教育氛围中,会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民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离开了教学民主,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围绕“李约瑟难题”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解读,揭示了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一些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科学教育的改革要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史教育的内容能够十富学生哲学思想,发展其自然观、培养其科学思维与创新思想,并改变传统科学教育方式,提高科学教育水平,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的职责视为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一直被看作是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的重心.所谓能力被理解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操作技能.在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中,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做着系统传授知识的事.今天看来,这种教育体系明显有所偏差,根本的是:我们忽视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与欧美的教学体系相比较,中国的教育可谓基础扎实、知识系统,但是高分低能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通病.而所谓低能,并不是没有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是缺乏创造性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一、将“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着重研究和解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问题。从它的本质和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源于基础教育,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的重组和再造的创造性,就谈不上创新教育的开展。但从实际情况看,传统教育模式只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传授和积累,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了今天不少的中学生成了书呆子、知识的继承者而非发展者。因而,“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是一种辩证关系,只抓双基忽视创新不行,同样,只抓创新而忽视双基教育将更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20.
阅读     
我在近年反思建国以来的教育,成绩巨大,有目共睹。但是有一个问题总是不断地引起我深深的思考:50年来,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培养出特别出类拔萃的世界级大师,没有培养出顶尖人才与巨人?没有一个在国内工作的人获得诺贝尔奖,甚至几乎很少有哪一个领域有人超过我们自己的前辈,除了体育。为什么?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责任也不全在教育。但教育难辞其咎。这同我们同步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策略有关,同我们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有关,更同我们的教育观念有关。例如,长期以来我们只讲全面发展而不讲个性发展,把两者对立起来,而且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平均发展,门门满分才是好学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