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菲 《科教文汇》2008,(31):239-239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给中国社会留下了重要的经济成果,还留下了可贵的文化成果:京师同文馆和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学堂的开办,打破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一统天下;留学生出国留学,造就了一批有用之才;西方书籍的翻译出版,使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所有这些,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给中国社会留下了重要的经济成果,还留下了可贵的文化成果:京师同文馆和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学堂的开办,打破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一统天下;留学生出国留学,造就了一批有用之才;西方书籍的翻译出版,使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所有这些,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3.
赵长福  刘福金 《科教文汇》2007,(7S):170-171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由当时的洋务派推行、实施而得名。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一度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它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由当时的洋务派推行、实施而得名.洋务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一度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它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的近代化。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变革,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促进中国教育由传统封建制走向近代化西式教育的转变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其创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程曦 《科教文汇》2012,(31):75-76
众多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唯有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相始终,李鸿章的后半生就是洋务运动的缩影.因此,在教学中尝试通过反映人物观点的材料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外资银行业的发展过程,并分别就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当时洋务工业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作了简要分析,得出洋务运动时期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落后是洋务工业化失败原因之一,为了社会健康发展国家必须控制其金融业主导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作者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大地上建立起许多与旧式教育完全不同的新式学校。这是因为以科举制度为核心和目的旧式的教育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新式学校的发展,为新式学校注入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教育内容,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培养了许多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科技水平停滞在了古代自然哲学的形态。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清政府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危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内部改革,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使封闭已久的中国迎来了现代科技文明的新鲜气息。洋务运动不仅在技术层面对中国产生了影响,也在思想意识层面对中国的有识之士产生了深刻影响:洋务派由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到自编科技期刊,由依赖传教士被动接受西学到主动培养精通西学的人才,由自办新式学堂到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虽然洋务运动未能挽救清王朝灭亡的命运,但却打开了中国近代科技意识乃至社会价值观的启蒙之门。  相似文献   

12.
容闳作为近代中国的求索者,他的救国理想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并走过了一个由困惑—升华—持续的过程。洋务运动时期正是他救国理想的升华阶段。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运动的打击,面对内忧外患,清统治集团内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旨在抵御外辱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发端,中国各地区相继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沈晨 《科学大众》2015,(2):46-47
本文试图借助"动机和效果"理论来引导学生带着反思和借鉴的心态去透视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其中着重探究洋务运动推行的原因、短期影响和长远影响。让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出国旅行甚至在海外学习,工作和定居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是对于三个多世纪前清代初年的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远涉重洋是难以想象的,更不要说孤身一人周旋于探眼高鼻的异邦人中间了。南京人沈福宗(1657-1692)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于25岁时随传教士出洋,在欧洲居停十年,先后访问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六个重要的西欧国家,受到罗马教皇与法、英两国国王的接见,结识众多社会名流与著名学者,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可能也是最早来到科学革命后欧洲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张玉环  尚文君 《科教文汇》2008,(32):275-276
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有意识地致力于文化交流和传播。那么,有没有一些传播者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呢?在本文中,作者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分析了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常雅楠 《百科知识》2024,(3):21-22+29
<正>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在进行基础建设时发掘出两瓮一罐,装有各类金银器、钱币、玛瑙器、水晶器、玉器等文物1000余件,每一件都精美绝伦、价值连城。其中,笔者最关注的是兽首玛瑙杯。此杯长15.5厘米,高6.5厘米,用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而成,质地鲜嫩滋润。上口近圆形,直径约5.9厘米。下端雕刻成羚羊头,双眼圆睁,眼球外凸,耳朵后抿,两只弯角尖接在杯口外侧,角上碾出凹槽。造型安详典雅,毫不造作。羚羊的口与杯腔相通,是液体的流口,流口处用一个金帽盖合。如此造型,可以肯定这不是中国传统器物。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习惯,即使语言能力再强,在交际中也难能得心应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社会文化知识是外语教学双方都不容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袁松  刘彦欣 《科教文汇》2008,(20):107-107
中西语言的差异本质是文化差异。因此,只有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才能使学生理解语言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亚玲 《科教文汇》2010,(13):97-98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习惯,即使语言能力再强,在交际中也难能得心应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社会文化知识是外语教学双方都不容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