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日语中的样态助动词そぅだ(です)的用法及归类分析出そぅだ(です)在用法和构造上同时存在客观性和主观性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口述科技史的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科技史的客观性是个弹性概念,由于受访主体的特殊性,其客观性程度较其他类型的口述史要高一些.口述科技史的客观性体现于互动的过程之中,为了使口述科技史的实践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追求客观性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创新系统理论是西方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否同样存在创新系统呢?在深入理解创新系统理论内核的基础上,本文对1949年以来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体制下创新系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并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GDP总量持续攀升、全球竞争力指数持续攀升、全球创新指数持续攀升和世界500强企业总数持续攀升等方面阐明了不同时期我国创新系统的存在以及在相应创新系统作用下中国创新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系统都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创新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主导一个国家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关键原因,不是创新系统由哪类创新主体主导的问题,而是不论何种经济体制下,国家都需要努力建立与本国发展阶段、创新要素和制度环境相匹配、相适应、相协调的创新系统。不论创新系统如何演进,国家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彭斌  崔青山 《科教文汇》2008,(20):35-36
音乐的德育价值一直为历代的学者所关注,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音乐的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道德教育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的德育价值一直为历代的学者所关注,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音乐的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道德教育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的客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格外重视知识.随着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物质经济时代的许多原则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知识是否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或重要因素?知识能否创造价值?等等.要认识这些问题,就必须回答:知识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本文仅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证,这对于丰富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认识经济的本质、认识知识经济的实在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认识语境论在解决怀疑主义难题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也遭遇到相对主义问题的挑战。文章对认识语境论的主要构成以及与此相关的闭合论断进行了细致地解读,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认识语境论与认识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文章强调并指出认识语境论并不等同于认识相对主义,认识语境论的使用可以带来知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毕亚楠 《科教文汇》2008,(19):268-268
音乐社会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既属于社会学又属于音乐学,具有双重属性,但是,音乐与社会相互关系是多层次、多结构的,在这些关系中,既有不断运动的关系,也有相对静止的关系,更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的立足点不同。也就分析出两者之间的不同关系。本文就音乐社会学在音乐学体系中的独特性来探讨音乐社会学的特点与价值,首先分析了音乐学体系的学科特征,其次,在此基础上论述音乐社会学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武国 《科教文汇》2009,(32):277-278
有人认为系统复杂性由人的思维方法或认识工具的改进产生,不是系统本身具有的特性,即认为系统的复杂性是主观的。笔者认为系统复杂性是客观的,并在对主观性论断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复杂性的客观性认识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主体间性和客观性概念,从哲学史角度考察了主体间性的演变。论证了主体间性既是客观性的条件,又是客观性的基础。没有离开主体间性的客观性。从一定意义上讲,主体间性就是一种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客观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忽视认知主体的力量,把客观性视为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情感、偏见或利益的导向,结果之一就是认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化归或消失,认知者或观察者逐渐消失,成为一种自我记录的装置.社会建构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认识中的主体力量,视客观性为一种社会建构,客观性变成一种修辞学,一种权力,结果是滑向相对主义,并把科学意识形态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处于问题的两个极端,关键问题在于它们都是脱离了科学实践去考察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首先从科学认识主体、科学认识本质以及科学认识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自然科学的与境性。在此基础上,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际性等方面分析了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从而指出自然科学是与境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量子理论的创立,说明了“科学世界”是“自然世界”和认识主体——人相互作用的“共生图景”,其中内在地包含着冬的主观囚素,意识在科学认识中的影响是不可完全排除的。然而,这并不能导致认识客体和主体意识地位的颠覆,即不能因此以为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更不能以为人的意识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相反地,作为对“自然世界”妁反映而获得的“科学世界”,其中的客观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主观性的人的意识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家军  马婧 《科教文汇》2014,(17):100-101
翻译不是逐字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为了确保翻译更加忠实有效地传达原文交际目的,应当跨越文化间的鸿沟,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用译语再现原文本的交际目的。本文通过翻译实例,提出了文化翻译中的三个翻译原则,揭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如何用以上三个原则处理好文化间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为促进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应独立、客观地开展审计活动。以达到为企业实施必要的监督目的。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独立、客观公开地开展内部审计。笔者认为应从企业组织结构设置、经费来源、社会关系等几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客观性概念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性概念是科学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客观性的含义也不断发生变化: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反映论的客观性,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将客观性归结为社会利益,后SSK(Post-SSK)则将客观性定位于科学实践之中。与前两者相比,实践客观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均是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歌剧创作固然需要从戏曲、民歌等民族民间音乐中收取养料,但又需将歌剧与戏曲加以区别,而着力于歌剧这一特定音乐戏剧体栽固有规律的把握上,使我们的创作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8.
在从理想化的"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型过程中,什么是实际的科学?齐曼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的客观性和无私利性。透过《真科学》这部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在齐曼眼中,无私利性与客观性之间没有完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新闻媒体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迅速,这就促使新闻的发布与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也更加随意。在此条件下,公民新闻理念与新闻客观性就存在了一定的矛盾。现本文在分析公民新闻的特点,阐述新闻客观性的概念的前提下,探讨公民新闻理念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并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张睿 《科教文汇》2009,(35):217-218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现象,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学科,在教育上具有涵养、提高人文素质的价值。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涵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文素质上具有独特优势。对音乐课程人文属性的界定,对于认清音乐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