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适的白话诗歌理论及“诗体大解放”的主张,立足于平民大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习惯,使诗歌从“庙堂”走向民间,体现了可贵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诗论和其新诗创作实践一样 ,有不可抹杀的启蒙和开路的意义 ,但是它也有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胡适早期新诗主张中自我论述部分的梳理、分析 ,揭示其“向后”(立论的文本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古代诗歌 )特征和封闭性 (缺乏向西方现代诗歌借鉴的成熟心态 ) ,从而进一步反思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新诗理论对后来新诗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工具意识与胡适的诗歌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话与白话文学运动中具有标志性地位和影响的理论设计者胡适 ,是从关心语言的教育问题 ,进入文学特别是诗歌问题的 ,有着极为强烈的语言工具论和文学工具论意识。按照他所置身的时代语境与逻辑 ,他认为诗歌问题的解决在于语言的解决 ,文字工具对于诗歌具有决定性。对于语言与文学的二元对立的分解 ,从工具着眼并且止于工具的理解和处置方式 ,是胡适论证和设计白话诗歌的基本原理与依据 ,以此诉诸文学与文化改造 ,隐含了简单化和自我丧失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在晚唐诗歌潮流中的意义,在于他个人的悲剧乃是晚唐那个时代的悲剧的缩影。这种个人命运与国家气运的契合,才是这个典型的主要审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在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着眼于现实,主张"(新)诗是贵族的";提倡"主情主义",在自然活动、社会活动、艺术鉴赏活动中进行情感的培养;提出"自然音节"论和"诗可无韵"说,追求内在情感的自然律动;推崇诗体解放和创造的新观念,勇于尝试新形式和新方法。其新诗理论既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感,同时还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中国诗歌界独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在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着眼于现实,主张(新)诗是贵族的;提倡主情主义,在自然活动、社会活动、艺术鉴赏活动中进行情感的培养;提出自然音节论和诗可无韵说,追求内在情感的自然律动;推崇诗体解放和创造的新观念,勇于尝试新形式和新方法。其新诗理论既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感,同时还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中国诗歌界独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以胡适为研究个案,追溯他的诗歌历程,在分析社会文化系统与诗歌系统多元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前后相继两个时期内的诗歌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影响情况。社会文化系统会影响文学系统,进而影响诗歌系统,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也是多元互动的,这在诗人兼翻译家胡适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李磊 《考试周刊》2009,(38):25-26
作为当时主流诗学形态的国语运动操控着胡适的诗歌翻译。国语运动确立了白话语体的书面语地位,操控着胡适诗歌翻译的语言变体从文言转向了白话,并采用新的节奏。国语运动确立了"音本位"的原则,操控着胡适诗歌翻译承载了诗歌音乐美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固定话语的终结与嬗变,起因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之“务去烂调套语”。本文从诗歌的形象思维特色、中国诗歌体式限制及词语的联想功能等入手,分析套语形成原因、美学作用及其局限,并以部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证实胡适“不用套语”并非为无稽之谈。但近百年新旧体诗的创作实践也说明,固定话语如改造成功,仍有征服读者之魅力,而胡适以“陈陈相因”为由过分否定套语,确缺乏更加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朱湘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力争用复活的旧诗词语灌注的新诗语言系统来恢复古典诗歌的理想形态,他从爱国热情下的文学责任、无苦不成的文学之旅、诗歌的唯美和唯用、诗歌形式的技术化、复古迎外以获今这五个方面建构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诗歌的试验性意义大于其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晚清社会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科举浪潮。这当中,早期改良派的活动更显突出并有一定深度,为戊戌维新时期进一步的科举改革作了舆论准备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早期改良派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变革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论诗论人。他所提倡的“诗界革命”,力求推动文学革命,以改变民族素质,使新体诗具有了特定内涵;诗话阐发梁先生所提倡的新思想、新文化;阐述诗话中知人论诗,缘事论诗的写作方法。本文在论述梁先生论诗方法的同时,探究诗中蕴涵的精神实质和至真性情。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代是新的,评人的标准却是旧的;胡适是一代先驱,是民主与自由的倡导,但他在婚恋问题上却完全遵从东方传统。情诗最能袒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本欲借情诗这一特殊角度探讨胡适性格的二重性以及形成这种二重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创始人。胡适在尝试“白话诗”创作的动机,是为了证明“白话语词”也可以入诗。不过,后来胡适所提出“诗体大解放”的理论实质,却是“打破中国传统诗歌形式”。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之中所列举的众多传统白话诗人的诗歌作品,证明了白话语词可以入诗的观点,同时证伪(而不是证明了)他的“诗体大解放”的诗学主张。胡适不能区别“白话语词入诗”和“诗体大解放”的两种诗学主张的不同学理,源于胡适对于白话概念的模糊认识、以及他对于白话诗概念的两次不同定义。  相似文献   

16.
李佳 《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41-142
"新文化运动"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要了解思想解放运动,需要了解运动中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本文以胡适为例,试图说明高中历史教学中讲授"新文化运动"时需要多介绍一些思想家的生平和主张,增强历史的细节感。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胡适在其著述中并没有确认新诗理论与意象派诗歌的渊源关系(只承认两者有相似之处),其《谈新诗》中的诗学主张也并没有与意象派的"六条"完全对应,因此,关于胡适的新诗是否受到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的问题,学界一直存有争议。争议的根源大概在于对胡适受西方诗歌资源影响的程度及胡适接受影响的方式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其实胡适对西方文学资源的接受是偏取的和局部的,而不是全面的和整体的。这种偏取的接受方式服务于其白话诗(新诗)创建的阶段性任务,符合胡适对中西诗歌发展历程的认识以及对中西文学传统进行会通的目的。对西方诗歌资源进行偏取的客观事实,可能正是胡适没有直接承认其新诗理论(甚至可以扩大到胡适文学思想的全部)受到某个具体文学流派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公鼐《问次斋稿》出版发行。公鼐曾崇拜拟古主义者,后来成为拟古主义的反对者,认为文学创作是时代的反映。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政治主见和思想倾向。公鼐对多种诗歌体裁运用自如,艺术特点鲜明。公鼐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胡适寄予章回小说研究以理想的纯学术姿态,这可见于他考证小说时的传统学术功底。当然,胡适研究章回小说的方法不仅考证一种,也有关于文本层面的外来元素,即小说叙事,在胡适建构的白话文学系统中体现出他对于叙事的兴趣。而作为白话文学史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章回小说,其白话叙事功能可以促成新文学的建设与传播。这样一来,章回小说研究不再是纯学术的工作,而是能指示出现代文学生成的历史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