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报刊和电视上,经常看到有人将“作客”和“做客”二词用混。如:①到了凌晨,作客方总要归去,吴明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十字路口。②他大学毕业后去了海外,后来一直做客加拿大,将近二十年了,我和他没见过一面。其实,①句中的“作客”应为“做客”,②句中的“做客”应为“作客”。那么,“作客”和“做客”有什么区别呢芽作客:《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做客:《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我到外公家去做客。〔辨析〕相同点:两个词读音相同,都读zuòkè;词性相同,都是动词;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式;“做客”…  相似文献   

2.
“做客”和“作客”这是两个同音词,但意义不同。 “做客”,指拜访、探望别人,自己当客人,如“到姑姑家做客”;“我和同学们访问了村长,并到他家去做客”。 “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例如杜甫诗“万里悲秋常作客”。 注意别把这两个词用混了。  相似文献   

3.
“做客”与“作客”形近音同,但含义截然不同。人们常常在该用“做客”的地方误用“作客”,例如:  相似文献   

4.
“做客”与“作客”频见于报刊、网页与电视,二词用混者亦不在少数,尤以“做客”误写成“作客”为甚。例如:  相似文献   

5.
表哥非常喜欢歇后语,简直是青蛙张嘴——呱呱叫。说来也巧,我和他可谓乌龟找甲鱼——同是一路货。一次,表哥来我家作客,我就想和他比试比试。“和你比?我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表哥十分自信。我也不甘示弱,反击他:“你别  相似文献   

6.
李冲 《语文知识》2003,(11):20-20
央视《今日说法》五一特别节目——《说法作客——请你断案》,融知识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既收到了法制宣传效果,又增添了节日情趣。但遗憾的是节目标题中的“作客”用错了,应当改为“做客”。“做客”与“作客”看起来很像一对异形词,二者读音相同,都读;词性相同,都是动词;结构也相同,都是动宾式(一称支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做客”和“作客”分得很清。前者是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后者是指“寄居在别处”。例如“到亲戚家zu&;#242;客”就得写成“做客”.“zu&;#242;客他乡”就得写成“作客”。但是近年来“做客”出现了一个新义,指应邀来到某些媒体(电视台、广播台、报刊、网站等)或团体(如大专院校),接受记者或受众的访谈,作互动交流。有这种“做客”荣幸的人多为专家、名人以及有关政府官员等,受众则包括报刊读者、电视台观众、广播电台听众、  相似文献   

8.
我到朋友家作客,把一只橡皮制的玩具老虎送给朋友的儿子。五岁的小峰高兴地接过玩具,摸摸老虎的头和尾巴,又仔细地端详着老虎的眼睛、耳朵和胡子。孩子显然被那栩栩如生的玩具老虎吸引住了。忽地,他横眉怒眼,双腿摆成马步的架势,左手揪住老虎头,右手握成拳头,嘴里哼着,浑身使劲地一拳拳向老虎打去。我问:“小蜂,你为什么打它?”孩子认真地回答:“武松打虎。”他津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在他的《作客者言》中描述了一组某客人遭主人“虐待”的镜头:譬如主人拿了一根不及半寸长的火柴为客人点烟,弄得大家仓皇失措:把客人未必喜欢吃的菜蔬堆到饭碗里,使客人无法下著;强夺客人的饭碗去添饭,使客人吃得停食;藏过客人行囊,使客人不得告辞……诸如此类情形,在所谓的“热情好客”的主人眼里绝不成其“虐待”,他甚至还会对此津津乐道。而事实上,他却扮演了一个“虐待他人”的角色,诚然这完全出于一个良好的动机。所以,站在人道精神的高度,我们暂不妨称其为“优待的虐待”。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诊所     
编者按: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方便您读书、学习和写作,本刊特开办了《文章诊所》专栏,欢迎您投稿。——本刊“惟”和“唯”文章诊所郑文“唯”,主要用在表示认识论的词语中,如:唯物辩证法、唯物论、唯心论,唯物主义等。在表示单单、只有、只是之意时,应该用“惟”,如推“惟有、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等。现在许多书报文章中,把“惟”误写成“唯”字。“做客”与“作客”文章诊所郑文“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但现在报刊上使用“作客”一词!司空见惯。“作客”,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如“作客他乡”。…  相似文献   

11.
婴儿从“认人”到“怕生”,是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变化。这表明婴儿的感知和记忆能力在发展。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去朋友家作客,看到他家三个月的小宝宝时。他总是冲着你笑。你去抱抱他、逗逗他,宝宝会笑脸相迎,手舞足蹈。过了二三个月后再去朋友家时,宝宝已经五六个月。这时,你再去抱他时,他却会大哭起来并避开你。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三个月左右的婴儿不怕生,对亲人的脸和陌生人的脸还不能区分。到了五六个月时,婴儿开始有明显的记忆力,已能区别亲人和陌生人。他们对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欢,甚至感到恐惧、不安全,并由此产生了怕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08,(8):15-15
近日,年逾7旬的杨叔子院士作客武汉桌学院,在与学院2000余名师生探讨如何“踏平坎坷,成人成才”时,他表示从大地震中看到“80后”的表现是很有希望的,绝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中国会因为“80后”而更加繁荣富强。说完,杨院士向现场的“80后”学生深深一鞠躬。显然,杨院士的这一鞠躬,蕴含的意义多多。  相似文献   

13.
熊妈妈有事要出门去,小熊问:“妈妈,晚饭我吃什么呀?”熊妈妈说:“食品柜里有块面包。”晚上,小狐狸来作客,小熊从食品柜里拿出那块面包,又倒了一杯桔子水来招待小狐狸,小狐狸吃饱了,喝足了,便坐到一边看电视去了。“我吃什么呢?”小熊东看看、西瞅瞅,忽然发现食品柜上有一个纸盒,他打开纸盒,嘿,里面有一块桔黄色的蛋糕。小熊拿起来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一”和“十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推出创意相同的“特别节目”,可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节目标题,“五一”时是《说法作客———请您断案》,“十一”时变成了《说法做客———请您断案》。“作客”为什么改成“做客”呢﹖让我们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是怎么解释的:做客zuòk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作客zuòkè<书>寄居在别地:~他乡。“做客”与“作客”是一对音同义不同,而在实践中常常用混的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参照典范性著作中的用例,笔者以为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至…  相似文献   

15.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天 ,她去了美国老师家作客 ,无意中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 ,动作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 ,想打开卧室的门 ,可怎么也插不好。于是 ,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 ,却被美国老师阻止。老师说 ,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 ,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 ,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应该怎样打开的。果然 ,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 ,终于如愿以偿 ,他欣喜地大拍其手 ,那兴高采烈的程度绝非大人帮他开门所能比拟。我的女儿有一次因好奇心发作 ,想“鉴定”一下瓷碗究竟会不会破碎 ,竟当着我的面拿…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形容词都有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三种形式。今天作客“实话实说”栏目的嘉宾就是形容词比较等级“三兄弟”。瞧,说曹操,曹操到。他们来了!  相似文献   

17.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18.
基因怪兽     
离苏州不远的无锡市住着一位爱写童话的青年作家,他叫李志伟。欢迎他来到“旅途故事会”作客。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Ⅰ)巴金散文《小狗包弟》中有这样一句用到"作客":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作客"一词使用是否妥当,是"作客"还是"做客"?值得推敲。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为——作客:〈书〉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根据以上解释,不难判定,语句中由起女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人们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一生艰苦朴素.他对人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我从来不把舒适和享受看作是生活的目的.”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作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