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杰 《精武》2005,(10):4-6
悟拳是郭玉杰先生受名师高人的启迪感悟而成。许多练武者苦苦追求一生,还是难有成就,甚至最终也未获得“苦尽甘来”的“快感”。既没有练出惊人的功夫。也没有练出一副好的体魄,为什么?思路不对,练法不妥,功理、功法不够充实。为满足练武者求功心切的梦想。先生在多年的练武生涯中,不断地访高人,拜名师。细揣摩,经过数百遍地推敲、总结和实践。上千遍地提炼筛选和试验,终于悟出了这套看似简单。却具有多学科内涵的悟拳。  相似文献   

2.
董凡 《收藏界》2011,(4):141-141
与当代画坛流行的那些大写意画家相比,孟喜元在人物画上精雕细琢,是一种很不讨巧的做法。我记得苏东坡论画,曾说:"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盗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由此可见,孟喜元在人物画上的功夫是一种笨功夫,也是一种真功夫。  相似文献   

3.
程元江 《精武》2008,(7):58-58
我是《精武》的老读者,从《精武》杂志创刊至今,我每期必看必读。陈平秋先生的多篇文章在《精武》杂志上发表后,我对余拳、苏派功夫着迷了,但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陈先生讲的余拳、苏派的故事,很是惊、悬、奇、疑。  相似文献   

4.
我自幼爱好武术,在加拿大读中学时,我就开始学习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当时,柔道和空手道刚刚传到英、美等国,在那里中国武术则很少见。上大学后,我认识了一位练太极拳的老师,开始跟他学习太极拳。在这之前,我对太极拳了解甚少,书本上那些传说中的太极大师们出神入化的功夫,令我心向神往。可是,当时我所接触的太极拳师们的功夫,与我想象中的相去甚远,这让我很失望。  相似文献   

5.
姜建林 《武当》2009,(11):41-42
喜欢中国功夫的澳大利亚人实在不少,不过你可认真不得。留学澳大利亚的时候,我曾在一个澳大利亚人开设的武馆里教授中国功夫,算真正见识了这里所谓的“功夫迷”和“武术馆”了。  相似文献   

6.
王承磊 《精武》2003,(1):17-17
我既是《精武》的忠实读者,又是一位功夫习练者。想当初,师父教武,除了基本功训练没有别的。六年多过去,我却从中获益匪浅,感慨之余写下此文,以告诫众多功夫爱好者:“最高深的招式,亦是最简单的。”  相似文献   

7.
祖爱民 《收藏》2007,(7):100-101
数十年来,我除了从事书画研究创作之外,还收藏了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孔小瑜先生为我作画,赖少其先生题跋的合璧作品《熊猫竹子》。30年来,我很少展视它,而是把它放入画盒,锁在保险柜里,一者怕丢失,二者担心冷热干湿的天气变化及虫子对画卷的伤害。它宛若一位沉沉睡去的美人,我不忍心去惊扰它。  相似文献   

8.
韩起 《精武》2006,(5):24-24
大家都是俗人 武林只有俗人,没有圣人。圣人都是吹出来的。狂人也是俗人,譬如宁秋离。我有一位朋友,看了宁秋离收徒的光盘后,说了一句:“他怎么也搞这一套?”朋友说的“这一套”,指徒弟向老师磕头递帖,是如今很时兴的一种么拳术,能使学生快速出功夫的方法,都是累老师的方法。倘若老师轻松了,学生就该受累了,甚至不出功夫。  相似文献   

9.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在目睹了张振岭的点穴表演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虽然我在小说中写了很多神乎其神的点穴高手,但没有想到,现实中原来真的有点穴功夫。”点穴,与其说是一门颇带传奇色彩的武学绝技。不如可以看成功夫电影和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01,(5):70-70
由武林人称“神腿大侠”梁山派掌门人、全国十佳武术教练宋义祥先生著的《梁山功夫》一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集轻功、内功、散打于一体,每日练习半个小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宋义祥先生是与杜心武、霍元甲、李小龙、蔡龙云等十二位从康熙十五年至今运用传统武术击败外国大力士史料较全的十二位武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彭文 《武当》2005,(2):18-18
记得在一九九七年秋季,我奉宋蕴华师命前往泰国传播太极易拳道。途经香港,香港一位著名拳师,也是笔者的同门师弟关荣光先生,携其众弟子在九龙道场亲身体会了我所示范的太极推手及擒拿后,对我所体现出的搏击效果深感惊讶,当即询问我,为什么他已授徒多年,同时未曾间断练功,为何他的太极推手功夫应用效果和我所演示的效果竞至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谢春彦 《收藏》2009,(4):176-177
画家马欣乐君,于我只算是新知,由一位豪迈敬业的装池大师推介而来。所留之印象倒也朴讷诚恳,谦然可掬,眼镜后见一双细眉细目,有学子之风致焉。不过他历年所请益的那些多位师长,我多相熟相知,皆于当世画坛分量自重,推及欣乐君这样的从者,当非弱辈矣。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修炼者功夫到了一定阶段,自然会强烈地关注太极拳功夫中的一个名词,那就是太极拳凌空劲。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功夫让大众感觉似有似无、似信非信。陈炎林先生在1949年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曾提到过凌空劲,并这样写道:“凌空劲此劲异常奥妙,而非目睹者所能信,实乃一种精神上之作用而已。艺高者发此劲时,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盖因被发者精神已为发者所吸引,无可抵抗;然被发者必须先明沾粘等劲,故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否则发者仍无效。此劲虽奥妙莫测,但学者可不必深求,仅作游戏观可耳。”从陈炎林先生这段话感知的信息是:其一,被“凌空劲”攻击者必须有武术的基本功夫及反应意识;其二,这个功夫很难被习武者学成上身,即使深求也未必会学到。  相似文献   

15.
张方 《精武》2010,(8):67-68
我于1975年在北京休学期间,得到陈先生传授峨眉派功夫及形意、八卦,此后勤习不辍近十年。1984年2月我购得周潜川的遗著,参照着陈先生赠送我的秘籍,以意行气,开始感觉很好,身轻如燕。1986年我回北京时,最后一次见到陈先生,老先生看出我修炼的火候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练功有窍门     
贾明岩 《精武》2007,(3):42-43
轻功不是这样练的我在习练意拳、形意拳等传统功夫前练习过散打,所以对于腿上功夫很重视。我和身边的武友都尝试过一种腿功练习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腿部缠上沙袋行走或做各种动作,还美其名曰:练轻功。因为,当我们紧缚沙袋一段时间后一旦摘下,似乎健步如飞,练功者当然会引以为豪,沾沾自喜的,仿佛我们真的得到了练轻功的法门一般。我曾很虔诚地练过此法,直至看到康戈武先生编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一书中一些关于腿部绑沙袋练习是否正确的文章,方知我们原来只是“一相情愿”。  相似文献   

17.
云阳 《收藏》2007,(9):75-75
我喜欢收藏老紫砂壶。前不久,刚巧与紫砂制壶高手徐达明先生相聚,我谈起收藏了他祖上做的一把营口福康寿星壶,听他说到其祖父徐祖纯制福康寿星壶的有关情况,长了见识。结合平时研究,兹撰成小文,以飨收藏同好。  相似文献   

18.
张少华 《收藏》2013,(10):92-97
结识章瑜先生是在2012年秋季于台北召开的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参加会议的收藏家和媒体人士开设夜间观展专场,我漫步故宫展厅,忽然听闻不远处传来爽朗的谈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魁伟轩昂的男士在众人的簇拥下正在讲解瓷器,他一身旅行装束,与其他参会者西装革履的着装迥然不同。我信步过去,好奇地探问这位先生是谁,得到的答复是他姓章名瑜,是一位祖传的收藏大家,祖上很有来历,有着了不起的家族收藏。  相似文献   

19.
出国前的准备工作离别了邮政总局邮票处,到供应局属下的邮票厂筹备处报到。筹备处处长倪贯一是一位很年轻(约比我大十来岁)、很有见识、平易近人的领导,他告诉我现在的任务是做好出国准备,到捷克后认真学好技术,回国后参加北京邮票厂的创业,我们六个出国学习的学员都归处长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20.
“提到奥运精神,人们首先会想到‘更快、更高、更强’,但它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内涵,那就是友谊、和平和理解。我理解的奥运就是经由竞争而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场激烈的比赛和对抗后,大家握手言欢。我很喜欢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高手之间的相遇往往是你死我活,昏天黑地,可一番搏杀之后,你见识了我,我见识了你,结果是相忘于江湖惺惺相惜。”  “坦率地说,我自己非常渴望奥运会能在北京举办。实际上我个人对此还很在意,不是基于经济发展或者政治影响力来考虑,我觉得申奥成功很有助于延续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那种积极性,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