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本文以课改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一种面向21世纪、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理想的小学德育课程学力评价模式.新型评价模式的实施,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综合优势,实现课改与队改的结合,体现德育的整体效应.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凸显,使评价不再是儿童的压力,而是快乐成长的"加油站",让更多的儿童在评价中找回童真和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正>德育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德育课程评价主要涉及非认知领域,评价主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其影响制约难于控制和把握,如何建立与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德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德育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变革,改变德育教学"知行脱节"现象。德育学科评价方式的科学和合理对于推进德育课改,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科学有效的德育课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完善应该是德育课改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叶飞 《人民教育》2022,(24):34-36
德育评价在德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关注儿童道德发展的生成性、整体性,构建德育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真实生活的“嵌入式”评价模式,形成互动式评价、增值性评价、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等方式,更好地推动德育评价回归儿童的全面发展,以评价改革促进儿童健全品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林玲  章乐 《中国德育》2022,(14):9-16
传统德育课程考试评价面临着困境,虽然人们已从考试功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还需进一步探索。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道德学习,评价亟须从质量指标转向促进学习的后果指标,对学生的各种进步给予肯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考虑个体差异以求实现促学效果最优化。同时,评价也应从学习效果转向教学过程,从儿童的道德需要或困惑是否得以诊断、儿童的生活经验能否有效地进入课堂、儿童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是否得到尊重、教学过程中是否包含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四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综合取向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任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五年制高职学生是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笔者从德育评价模式构建上谈一下如何改进德育评价模式,注重德育的实效性与学生的有效参与性.  相似文献   

6.
张晓艳 《新疆教育》2012,(17):120-120
新的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在中国的大地上吹拂着师生们的心,让许多教师耳目一新,也让许多学生终生受益。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有了自由伸展的空间。在与课改同行的日子里,我实践着、求索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局限在学习结果上,且具有鉴别和选拔“精英主义”功能倾向,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黄瑞 《今日教育》2012,(Z1):37-40
十多年过去了,改革评价的呼声越发高涨——高考不改,课改难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是十多年前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评价改革目标。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改革现行评价制度的呼声越发高涨——高考不改,课改难行。究其原因,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口教授撰文指出:5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学业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名校。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我校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何重新认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效应,形成评价体系,让每位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真正促进教师发展,是我们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攻坚战。几年来,我校在教师发展性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构建学校德育课程是基于中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的德育模式探索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构建学校德育课程需要具有关怀儿童全面发展的坚定信念,需要围绕德育课程目标进行高质量地实施,需要更新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机制,需要围绕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目标并紧扣儿童发展审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评价对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标体系、目的功能、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进步的评价体系。评价在课程改革中没有现成的模式与方法,只有在实施中,发挥参与实施课改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92):9-10
如何将"让儿童追赶课程"变成"让课程追随儿童",真正确立"儿童中心说"的课改理念呢?学校经历了16年的探索,打造了"城小之最"特色课程,蹒跚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成人看世界的视角与儿童看世界的视角是存在差异的,了解儿童的学习需求,寻觅满足儿童学习需求的方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满足儿童需求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200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监控与评价工作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17个区县实验班的1259名一、二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获得有效问卷989份,了解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课改的感受与期望。  相似文献   

13.
启动于世纪之交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期课改)正向纵深发展,这次课程改革是一次涉及面极为广泛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面对这场宏伟的改革,如何认识和把握德育在二期课改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德育的功能,将教学与德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上予以整合,需要作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面对二期课改,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本文就以下德育热点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德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德育的主旨是育人,它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德育课程的改革体现了围绕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我们力图从新的德育课程设置、实施及评价三个重要方面深入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评价既是一个激励的过程,又是一个价值趋向的导向、一种激励的手段。因此,科学的评价模式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达成。针对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的目标内涵,以及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力求在传承传统评价模式的精髓基础上改革评价,在新的评价模式中注入生活教育的思想,因此我们首先对新旧评价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推动德育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课改中推出的新型德育课程。《课标》指出:德育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是“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  相似文献   

16.
听评课即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诊断、研究和评价,是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改进学习的一种研训方式。在当今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听评课存在的功能错位、主体缺失、方法简单等问题愈加突显出来,赋予听评课以新的理念和方法,使之更好地适应课改、评价课改、促进课改已成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课堂,大多数仍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尤其是乡村中学,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这种教育现状着实让人堪忧,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推行课改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质疑权、思辩权交给学生。课改还要与德育并重,二者互相依托,互相促进。课改的核心是打造高质量课堂,要从预习、小组建设与合作、激励评价等多个环节建设完善。总之,课改的主旨就是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做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音乐课中,“分数”只是衡量一个学生会不会唱歌和唱得好坏的一个量。而贯彻课改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程的评价则应该更多地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在评价方式上要有所改革,要让“分数”评价的内涵丰富起来。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一谈对音乐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徐秧银 《陕西教育》2003,(11):23-23
高中化学要改变原有评价中过分注重甄别和选 拔功能的模式,过分注重鉴定功能的模式,优化评价 方案尤其重要。能否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机 制,是此次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呼唤着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如何紧紧围绕课改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在评价的功能、内容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如何让评价从注重教的评价走向注重学的评价,如何从结论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如何从绝对性评价转向差异性评价,这需要广大教师拥有崭新的评价理念、创设体验成长的评价文化,让学生在赋予生命意蕴和情调的教育教学评价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