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咏叹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已是杳无踪迹。温习一下这随手撷来的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洁寂静……今安在?今安在?  相似文献   

2.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咏叹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已是杳无踪迹。温习一下这随手撷来的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洁寂静……今安在?今安在?  相似文献   

3.
古典之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  相似文献   

4.
古典之殇     
正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激凌的现代孩子,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令之  相似文献   

5.
月之距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一个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年代,多少人对月咏叹,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月光是月亮的长发,犹如丝丝细细“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枝,直垂到窗台上,给整个大地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寒霜,恍惚问,拉近了万水千山的距离。苏子与客泛舟赤壁,诵明月之诗,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在语法习惯、字词含意方面的确等与现代白话文之间相距甚远,但是正所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话语之间,是有着紧密关系的.而且,"千古情怀,古今如斯",古代作者、读者与现代作者、读者在情感上、心灵上是相连一体的,不会因岁月的风霜而蒙上尘土,而是可以跨越时光的隧道在一起促膝谈心.我以"促膝谈心式"的教学总是比"居高临下式"的教学方式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7.
<正>【主题导语】王开岭在《古典之殇》中深情痛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堕雾中。"回望身边,确实如此。日渐繁  相似文献   

8.
<正>与咏史诗并行不悖,且有着相似抒情轨迹、有时甚至可以等量齐观的一种诗歌,是怀古诗。说起怀古诗,我便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相似文献   

9.
《左传》"寤生"一词,历代学者考证颇多,但多从义理和音韵着手探究"寤"字本源,所得皆难自圆其说。考论"寤生"词义应结合当时社会状况和人们认识社会的水平。姜氏何故厌恶庄公,并非庄公出生给姜氏带来痛苦,而古时封建迷信所致。"寤生"乃古时婴儿忌养民俗,应与"五月五日生"关联甚密。  相似文献   

10.
几个月前,我搜集了一些文革期间的打油诗,寄与广东《当代诗词》编辑部,其中一首是梁 漱溟的作品: 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 倘若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满街走。  相似文献   

11.
楹联趣话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之楹柱,故得此名。对联滥觞于古诗文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五大学习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师生的重视.学生既可以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单一的自我学习,又可以集中进行综合性研究.仅以"雨"为例,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描写"雨"的优美的词、句、篇章. 一、搜"雨"词,集"雨"汇 雨是自然现象,吉往今来,人们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描写雨势、雨声、雨量及通过雨表达情感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月牙之泉     
王老师絮语:楼兰,一个神话,一种传说。楼兰如今安在?月牙泉,一个神话的传说,一直沉睡,一直等待,希冀那楼兰盛景再现。作者用诗的形式写出了希望,写出了心情,写出了神住——我在月牙泉底睡了太久太久,醒来时所见的只是一片黄沙。梦消时所闻的只是一阵狂风!风儿吹,沙儿飞,古时盛景今已非!我在月牙泉边沉睡了太久太久,醒来时所见的只是一野荒芜,梦醒时所闻的只是无休止的哭泣!风儿吹,沙儿飞,楼兰盛况今不回。这一次,时间太久太久,醒来时,梦消时,竟已是千年之后,惟有黄沙哗哗作响,响声如歌,狂风萧萧如泣,泣声如雨。楼兰啊!你如今何在?我孤独地在…  相似文献   

1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咏叹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已是杳无踪迹。立在常年断流的黄河岸边,除了满目的干涸及河床爆裂的皴皮,除了缺水的焦渴和唇嗓的干燥,你纵有天才之想象,又如何模拟得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之势?谁能打捞起一千年前太白心中的那份感动与豪迈?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分析:《峨眉山月歌》是诗人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而此诗所表现出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自由驰骋的境地。全诗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秋高气爽,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  相似文献   

16.
副词"忒煞"在近古时期的文献中为"太甚"之词,通过对该时期的大量语料研究发现:一、近古时期"忒煞"主要集中使用于南方;二、近古时期"忒煞"使用频率远低于"忒",而造成现象二的主要原因是"忒煞"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溶溶月华净。独坐书桌前,案上是早已诵熟的《唐诗选》。清冷的月光从窗外透进,染白了窗棂。轻轻吟咏着李白的诗句,顿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几千个日夜前,太白,你是否又吟成了一首绝唱?我不知道为何偏爱李诗,只觉得浅声低吟之间,有一股雄浑的气魄,使人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气场所震撼。那是一种豪迈不羁的王者风范,凌脱于凡尘之上,直冲向那无限皎洁的月色。  相似文献   

18.
《好同学》2005,(1)
高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高三:1.高三资料常和往年重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高三体育课经常被占用、节假日不放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9.
尴尬     
注:据说古时的计量单位是一斤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为八两。尴尬@雨帆~~  相似文献   

20.
五月的雨     
五月的雨 飘在天际 因你的离去而哭泣 五月的雨 洒落大地 淋湿了你匆忙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