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坚 《高教论坛》2012,(5):78-8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正在或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探讨。其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化建设成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非遗”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建议从学科基础理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流动性、活态性、民族性等特点,旅游开发很容易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和破坏。目前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就存在过度开发、碎片式开发、孤立式开发等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完善建立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监督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规划”、“重视人这一核心载体的保护和提高”等一系列对策,尽快挺高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的人才培养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高校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作用也显得非常重要。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任务大体有三:培养高素质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培养优秀的传承人,培养关心、支持保护事业的文化新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应该通过课内教育、课外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环节综合实施。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牵动着每一个燕赵儿女,而井陉拉花、常山战鼓、沧州落子戏、耿村故事等一大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淡出青年人的视野,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的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新的途径。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应建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上,通过非遗项目与高校课程体系的融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和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传播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十大中国名城”等称号。加强吉林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宣传,能让更多人了解吉林市、发展吉林市文化、吸引高校毕业生人才留吉就业。本文介绍吉林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它们在保护以及利用方面的现状,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存在理念缺失、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高校应结合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教育理念,合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多向交流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程琳  刘丽华 《时代教育》2013,(13):126-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蕴含着特殊而丰富的德育资源。近些年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研究逐渐升温,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遗产教育为研究视角,对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遗产认知状况调查,通过SPSS13.0对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特征,并详细分析其影响因素,结合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特征和课程与教学的相关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教育传承、提升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漳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对漳州文化遗产合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将推动漳州经济、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作者通过深入实际调查、思考与分析,从中认识到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及现代化发展,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继承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对于象征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当相关领域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博物馆就在这个时候被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在台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博物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何种功能,并以台湾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得出结论博物馆在保存和展示的功能之外,更应该注重收藏之后的后续规划和教育工作。由“传统”转入“现代”再转入“传统”的经营理念也有利于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存。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一是由政府与民间合力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构成,二是数量极大、散落或彰显于民间、为民众日常应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主流构成,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和非主流的两个语域中心。宜采取的挖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期及长远对策是:加强对河南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发及特殊的民俗活动的组织开发;保护中原文化链,构筑河南“大文化”格局;加强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纳入学校正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体育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少数民族体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的现实途径。抢花炮是在侗族、壮族等民族中流行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抢花炮的特征价值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抢花炮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间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国际间的利益争夺,催生了国家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既有利于保护目的又有利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与意图、保护的手段与方法、保护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高等旅游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提出了在高等旅游教育中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编写特色教材、大力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生社团,广泛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们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都不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保护效果,因而应强调从转变观惫、更新理念、深层研究、动态保护等方面加以认真思考。本文以四川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力求通过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以此更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教学资源,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利用高校这个平台,研究教学内容、交流教学经验、扩大影响,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水平,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培育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是高校立德树人和社会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具有历史之美、文化之力、工匠之道,能够赓续中华文脉,并以“求美”“求善”“求真”的生涯教育价值涵养时代新人。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育人在环境、认知、教育、传承等方面多重矛盾交织。涵养时代新人既需完善社会支持,共建家校育人共同体,又要加强资源共享,打造增强文化自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圈,通过多维共融,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育人新路,实现守正创新,赋能以文化人新阵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育人绽放时代光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数量、种类、所处时代朝代和分布等方面对属于或与宗教有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述评分析;指出了其所具有的世界性价值和意义;认为“国保”和“国遗”不仅分别为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和精华,而且两者之间有不少属于同一种宗教,是密不可分、静动相关、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相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