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绩效技术作为一个实践与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引起教育技术学领域学者的关注。对这个历史不算长的研究领域作较全面的把握,需要对其发展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这一领域的演化过程的追踪视角相对单一。因此,从对绩效技术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协会及其权威出版物、标准与道德规范及资格认证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视角,勾勒出绩效技术领域演化过程中专业协会的重要影响,有助于较全面地把握该领域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回溯,从学科研究思维的发展入手,简单剖析了教育技术研究的演化过程;同时结合当前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总结了教育技术研究思维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把握教育技术自身进步的内在规律,并为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发展,部分教育技术研究的效用价值必然逐渐衰减。本文将教育技术研究的生命周期界定为其效用价值演化过程中的产生、传播、成熟、归宿等四个基本阶段,从研究主题的成因上剖析了生命周期的类型,并选取教育技术主要专业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引文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教育技术研究生命周期的统计规律和总体趋势,以期为拓展教育技术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推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国家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眼光,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远见卓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对于推动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视野是技术之于人类重大意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建构技术视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并建构其理论体系的必须;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弥合差距性、加强针对性、凸显全面性、提高实效性的必须。技术视野的呈现是多维的,其中技术关注维度、技术研究维度、技术实践维度是其基本维度,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形成了技术视野的维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从古代的口耳相传之术,历尽几千年,终于演变成为“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古今涵义之所以发生如此嬗变,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教育技术是由视听传播教学、个别化教学、系统化教学设计等领域溶合演变而来,三个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无疑推动了教育技术的演化过程,这在许多论著中已有详细的论述。本文试从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教育分支学科的角度,来对推动教育技术演化的几大因素作一次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影响技能变革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广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对技能的演化过程展开分析发现,工场手工生产系统下的劳动技能与生产技术并重,而在流水线生产系统里的劳动技能却因技术进步发生了“退化”现象,但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系统中的运用所带来的信息化却逆转了这一退化趋势,劳动技能出现了“再技能化”现象。可见,技术进步与劳动技能之间存在一种波动式动态演化的趋势,技术是驱动技能变革的内生动力。由此可能蕴含的启示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成为产业智能化背景下推进技能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软件可靠性是软件质量评估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系统的一个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对现有的软件可靠性技术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各类软件可靠性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软件可靠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关于技术的观点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巴恩斯以建构主义视角对技术进行了解读。首先阐述巴恩斯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看法及其批判“技术决定论”思想;继而着重分析了他的“社会建构论”思想,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巴恩斯提出应当以一种整体互动的观点来对待二者才不失偏颇;最后探讨了巴恩斯技术观的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技术思想的伦理视野角度出发,探察科学课程中的技术伦理内容.通过对技术思想概念的界定以及技术思想的层次和要素分析,指出,在科学技术日趋发达、且技术双刃剑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科学课程中已经逐渐渗透与技术思想相关的内容,尤其体现在科学课程目标当中.  相似文献   

11.
颠覆性技术的路径演化过程会经历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在这四个时期中,新技术成长过程由技术到市场、由市场到产业化会形成两次"死亡之谷"。运用SNM理论为颠覆性技术构建"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范式生态位",可实现三个生态位对颠覆性技术成长五阶段的全过程保护,使技术顺利跨越两次"死亡之谷"。  相似文献   

12.
刘瑾 《文教资料》2013,(19):55-56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与他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他道出了现代技术的“集置”本质、形而上学的思想根源及现代技术所导致的人类与现代科学受控于“单向度”的技术意志危机。他认为追问构筑思之道路.思之道路即语言之路,人类应通过“思”与“诗”的对话拯救技术带来的种种危机,探求人类进入“诗意的栖居”的出路。其独特而深刻的技术批判思想对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技术文化是指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狭义上说,技术文化指技术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当前对技术文化认识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不少人认为技术文化就是技术史,有些人认为技术文化就是介绍一些趣事,更多的人认为技术文化也就是技术本身。在中学技术教学中体现技术文化的途径有:在各章引言中体现技术文化;在新课引入时体现技术文化;在案例分析中体现技术文化;在技术与设计中体现技术文化;在技术评价时体现技术文化;在思想方法中体现技术文化;在实践活动设计中体现技术文化;在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体现技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引入了三维扫描技术使构造物理模拟结果的表面能够被正确地轮廓化、可视化,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和许多次要断层的同时,还反映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结合相机拍照和三维扫描对构造模拟过程的记录结果,通过分析和解译,明确了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成因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三维扫描技术在研究琼东南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软件演化过程描述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建模语言.使用软件演化过程描述语言,在建模过程中不仅可以建立整体的软件演化框架,还能以极强的描述能力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描述演化过程.软件演化过程描述语言编译器作为软件演化过程的CASE环境的基础,基于Java的软件演化过程描述语言编译器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编译器平台性问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但数字技术也有着自身局限性,存在一定的边界和限度。因此,在享受数字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正向赋能和便利的同时,也需要从本体、认识和伦理三个方面客观认识数字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限度,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反思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隐忧,进而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与教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创新教育的涵义、特征以及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特点。从而得出创新教育和教育技术理论上都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实践中教育技术上都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实践中教育技术能够使创新教育思想得到体现。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要以创新教育的思想来作指导。并且在此思想指导下就如何找准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着力点发现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技术的日臻成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描绘出崭新的实践图景,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从价值维度看,数字化技术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活动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崭新样态,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虚拟体验场景。但在现实维度,教育主体“技能恐慌”、教育内容“庞杂碎片”、教育方法“喧宾夺主”等多方面挑战,日益成为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式微性”力量。因此,在实践维度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优化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呈现、重视教育方法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数字思政”育人效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的有效手段。从理论上把握好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进路,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潘懋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是其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对潘先生的高等教育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旨在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在高校技术物资供应和管理领域借鉴“电子商务”在线服务模式,依靠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系统,优化物资采购和领用流程,降低仓储管理成本,加强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技术物资供应的运行成本。同时对系统的设计思想,组成结构和部分功能模块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