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作品缺乏阅读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文作者提出应当从发掘人文精神、倡导经典阅读和讲求阅读方法等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期变学生的消极被动阅读为积极主动阅读.  相似文献   

2.
部分工科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学习,课程设置上只重视专业课,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观念淡薄;还有的学生虽然对文学经典感兴趣,但仍希望老师能给予一定的指导。本文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这门课程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文学阅读课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探索如何平衡传统文学阅读与新媒体阅读对经典文学的影响,从师生各自角度出发,更新经典文学阅读的教学方式,使经典文学阅读课焕发新时代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阅读清单在阅读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针对英语经典文献阅读教学中阅读清单的应用展开行动研究。通过阅读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前测和后测的对比来对阅读清单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英语经典文献阅读教学中引入阅读清单,可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尤其在教学初期阅读清单发挥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立人",文学经典阅读对"立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解决目前因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中小学生文学经典阅读量明显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积极指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学生有书可读.  相似文献   

6.
张佩贤 《阅读》2023,(7):45-46
<正>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做一名智慧的语文教师,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才能提升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再次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他的文笔流畅清新,作品有着感人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首先,要善于讲述,做一个“讲故事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人生的体验、感受,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学生?林清玄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他的一篇篇散文,就是一个个来自生活中的小故事。其实,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也大多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应让课堂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丰富学生语文阅读素质的内涵,使文学阅读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最富有个性、最具有魅力的精神创造。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社会转型时期,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语文教学应适应新形势,开展素质教育,利用这一工具性学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如何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凋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小语文”为“大语文”,除了改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外,在语文教学的外围,本人做了如下尝试: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绝不仅仅局限在一周几节课的小课堂,囿于校园。语文教材上的那么二十来篇文章对高中学生来说,其阅读量远远不够,阅读范围狭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大量新课文,使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气,又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阐述了阅读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多重功能,也相应的要求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出文章独特的意旨,感情和韵味,读出文章所反映的社会、时代的“个性”,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积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个性与个性的碰撞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试”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学生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语文这一生存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成为“生活语文”。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天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唤醒他们沉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体育教育观对经典教育思想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历史上一些经典教育思想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指出改革的方向是对经典教育思想的回归,体育教学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是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经典教育思想的回归。充分吸收经典教育思想的精华会使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有别于过去的新要求。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 ,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人的素质、素养的养成上 ,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文学素养”。要做到这一点 ,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 ,必须坚持“阅读经典名著 ,才能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王孙洁 《阅读》2023,(39):13-15
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已纳入新课标。科普作品整本书导读课需要教师从学生阅读需求出发,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灰尘的旅行》导读课为例,浅谈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自主学读”阅读教学模式,提出以“读顺、读懂、读会”为阶段目标,以“会渎”为目的,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学会读书,使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改探索,我深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自主学读”,能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真正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主动地学习阅读,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在将来的终身学习和工作中去创新,创造奠定基础,以下是我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6.
许燕平 《阅读》2023,(95):36-38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阅读之眼”:以“飞鸟之眼”通览,以“蜻蜓之眼”慢品,以“蚂蚁之眼”细读。这三只眼睛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反复精读关键情节,培养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7.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从不同角度理解阅读材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置阅读的“主问题”;在适合朗读的阅读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语文阅读量的减少以及由此引起的阅读素养的下降,日益成为语文教学的痼疾。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更新对阅读概念的认识,转变传统阅读教学的观念,明确阅读对象的丰富性,在保持已有阅读教学成绩的基础上,重视课外阅读,重视当代文学作品,重视现代形式的阅读,重视大众通俗文学的阅读,重视少年文学作品,全面指导高中生向广阔的文化世界进军。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现代不少教育家也指出,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朗的读书声回归课堂,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师终将走出讲的误区,而带领学生读进语言中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读书确实可以导思,开启理解、记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日趋多元化、现代化,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语文教学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脱离文本的空谈就是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对文本的阅读就是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融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情”,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去品出文本的“味”,悟出文本的“旨”,并能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获得阅读上的超越,从而拓出文本的“境”,以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