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蕾  晋炳坤  刘振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243+270-243,270
腰部损伤是篮球运动员很严重的职业病。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访谈法对参加在黑龙江省中学省运动会篮球比赛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篮球运动员腰部损伤的患病率较突出。建议在篮球运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练习动作的正确性,重视训练后的放松练习,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医疗监督,以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结论:当前福建省举重在培养后备人才时应当依旧采用"政府管理模式",举重后备力量较为充足,以5岁-9岁的初选后备力量为主,运动员参与训练动机主要以家长意愿为主,训练年限在1年-2年和3-5年的举重运动员为主;建议:教练员在对运动员选材时要注重运动员性别的平衡性,并且要在平常的训练当中培养运动员对举重项目的兴趣,最大限度的降低"训与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多方面分析提高举重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提高举重运动员爆发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举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途径.但举重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跳跃训练、柔韧性训练等诸多方面的训练手段对举重运动员爆发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举重是一项重竞技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随着近些年来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运动员都存在超负荷训练,所以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因为年龄小,训练年限短更容易发生损伤。本文对青少年举重教学中经常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学堂 《今日科苑》2009,(18):278-279
在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体能模型评价体系中,虽然不同性别各重量级别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各不相同,但对其综合评价时,各等级标准相差不大。本文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指标模型、指标权重模型、指标均值模型与评价体系等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体能模型,以弥补以往对举重体能模型研究时指标权重不清、且缺乏评价的不足,旨在完善举重项目中体能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举重比赛是所有综合性体育赛事中的重头戏,也是少数几个首届奥运会就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运动项目。举重比赛之所以好看,主要在于运动员力量爆发的一刹那,充分展现了力量型竞技体育的惊心动魄。而举重运动员之所以能在瞬间举起重量超过自身体重2倍还多的杠铃,除了与专业的技巧、训练有关之外,更与人体中的"快肌纤维"密不可分,真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使赛场上的大力士们拥有了超常的瞬间爆发力。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16日,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首页发布了一条新闻:北京2008,1055名运动员治疗伤病,占总数9.6%的,伤病风险最高的项目是跆拳道,足球、曲棍球、手球、举重和拳击。相关跆拳道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显示,膝关节受伤比例最大。有关跆拳道运动员损伤部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损伤部位的比率由高向低排序,前三位依次为膝关节(52.1%)、足踝(33.6%)、腰(28.6%)。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甲A女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受伤率达82.10%;中度运动损伤部位的主要集合为踝部、膝部、腰背部、小腿;重度运动损伤部位的主要集合为膝部、踝部、手腕部、腰背部。中度损伤的发生率多于重度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经常受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同时调查成熟度对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测定骨龄来判断成熟状态;采用追踪调查法,连续4年记录13~16岁男子田径运动员受伤情况。结果:田径运动中短跑和跨栏组的运动员受伤率最高,达94.7%;受伤部位主要发生在足/踝/小腿,达39.42%;损伤中轻度损伤占的比例最高,达46.2%;与早成熟EM(0.656)和正常成熟NM(0.281)的青少年运动员相比,晚成熟(LM)运动员的受伤率(1.45)有明显的增加。结论:在田径运动中,青少年男子运动员中LM或EM的运动员受伤率都比NM运动员高,尤其是晚成熟的运动员受伤率最高。建议在预防田径运动损伤时应该考虑成熟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4,(8):9-13
《科学生活》: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可能引起肩关节的损伤? 何医生: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它在多个方向上都能运动,如向前、向上、外展、内收以及后伸等。但肩关节活动度大的同时也更易受伤和出现不稳定。某些职业也与肩关节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清洗墙壁、挂窗帘和做园艺工作的人;游泳、网球和举重运动员,尤其是投掷运动员易发生肩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举重项目对运动员要求极高,而在举重运动中,选材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现阶段,随着体育科学性程度的不断增强,竞技运动的整体水平也随之提高,基于此,选材重要性就体现得愈发明显。本文针对举重运动员的具体要求,就其选材现状,浅谈了几点笔者的分析,旨在促进举重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个国家对举重运动员越来越重视,因此一些体育学校聘用优秀的举重教练对学生进行举重训练。在举重训练过程中,教练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特点,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举重成绩。  相似文献   

13.
女子举重不同于男子举重,由于女性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与男子相比有所限制,所以女子举重过程中更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抓举作为举重的一个项目,其本身对选手的个人素质和身体能力有一定要求,同时更需要在发力的过程中应用技巧。因此,文章就将以某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情况和特点展开分析,探究其发力技巧,从而将其应用在女子举重抓举过程当中,以期提升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举重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参加2007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运动员为调查重点,辅以多年的观察及访问,对我国专业队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经期训练情况做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分析总结出她们在经期训练的特征及差异,试图为女子举重运动员在今后经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军 《知识窗》2014,(12):37-38
竞技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训练,最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技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竞技能力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它主要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尤其以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状态为主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选取某省重竞技队男、女举重运动员各8人,共16人进行实验,运动员共进行12周训练,并同时进行营养干预。观察血红蛋白(Hb)、体重值、血睾酮(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值和体成分等指标变化,目的是为更科学地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实验依据。结论:运动补剂配伍使用可以全面提高重竞技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减少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减少大强度训练给机体带来的损伤,同时提高肌肉的力量及耐力。改善运动员心血管机能,心率储备能力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耐氧能力。主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也发生程度不等的明显升高,使运动员在不同阶段能够维持与提高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7.
孙凤春  李学堂 《今日科苑》2009,(14):285-285
随着举重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实力日益接近。在综合运用有关科学知识,训练器材的改变,场地条件的改善以及物质保证,训练方法等因素的差异逐渐缩小,相比之下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以及先天条件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各体育强国都把选材工作,作为在国际舞台上进行角逐,并保持和创造优异成绩的一项战略措施。选材工作越来越引起体育工作者和各项专业教练员的广泛重视。本文在分析举重运动员选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举重运动员选材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运动员机体各系统的发育会呈现各种不同的特点,在这一时期运动员的部分机能特征有利于举重训练的开展,专项技术的定型,同时另一些发育特征可能会阻碍制约举重项目的训练,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这一时期的举重训练,趋利避害,抓住青少年敏感发展期特征,使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举重训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王烨妮 《内江科技》2019,(6):116-117
<正>1引言举重、摔跤、散打,柔道等重竞技运动项目都是按体重级别进行的比赛项目,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在赛前都需要减轻体重,特别是举重项目同级别、相同成绩下,最后以体重较轻者胜出,有些重点运动员根据参赛级别的设置,为了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甚至需要大幅度的减低自己的体重或使用不合理的减重方法—如使用泻药脱水、自我催吐、服用食欲抑制剂以及完全禁食等,必然会对运动员的比赛成  相似文献   

20.
花秀芹 《内江科技》2011,32(2):29+22-29,22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三大关节之一,是人体运动的重要枢纽及承重关节,也是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的综合反映。同时,躁关节又是体育运动中最易受损伤的关节,其发生率占运动性损伤的10%-30%,尤其是篮球、足球、排球、田径运动员易发此病,是使许多优秀运动员倍受困扰的运动损伤之一,踝关节稳定性与本体感觉系统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踝关节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为预防踝关节损伤及损伤后踝关节的康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