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烙画历史】烙画又名烫画,古称“火针刺绣”“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它是用温度在摄氏200度左右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便出现烙有竹、梅的筷子。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并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成为达官显贵宅屋的装饰品和互赠的礼品。当时流传至河南、河北、山东和东北、安徽及南方一些(图一北海公园)省和地区。期间几经衰落,直到光绪三年,才被…  相似文献   

2.
烙画是中国的一门古老艺术,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目前,我国烙画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安徽、天津、山东等地。山丹烙画2007年被张掖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2月,被甘肃省文化厅确定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和传承山丹烙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烙画葫芦     
<正>烙画葫芦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葫芦,谐音“福禄”,在我国一直被视为吉祥物,可以用来祈求幸福。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艺术难以传承,曾一度失传。用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起就有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南阳烙画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它巧妙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南阳烙画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文章说,“剪刀先胜”策略具有心理学依据。文章说,众所周知,“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的规则是:石头磕剪刀,剪刀裁布。布包石头,而科学家研究发现,玩游戏时人们最常出的第一招是“石头”,因此,稍微精明一些的玩家第一招通常会出“布”,而假如你出“剪刀”,就可出其不意地获胜.  相似文献   

6.
争看电视     
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里看电视,正在织毛衣的妈妈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是家里的‘老大’,这个电视应该让给我看。”我说:“我在家里最小,应该让给我看。”正在聚精会神看报纸的爸爸听见了,也走过来说:“你们来一个‘石头剪刀布’,谁胜了就给谁看。”我和妈妈点点头同意了。“石头剪刀布”开始了,爸爸当评委,只听爸爸一声令下:“开始。”我出的是剪刀,妈妈出的是布,第一次我胜利了。第二次妈妈出的是拳头,我出的是剪刀,妈妈胜利了。我气坏了。第三次,妈妈出的是拳头,我出的是布,又是我胜利了。二比一,我得意洋洋地去看动画片了。这时候,妈妈…  相似文献   

7.
电烙画葫芦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学校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乡镇学校可以就地取材,学生了解材料的质地,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材料。学生通过国画、素描、毛笔字来学习电烙画葫芦,既可以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技之长,并且可以把电烙画葫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7):165-166
烙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是用烙铁在物品上烫出烙痕作画,它的创作具有浓厚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如何让幼儿欣赏感知烙画作品及其创作呢?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爆绘作品恰巧与烙画的创作方法类似,都是火烧痕迹形成的作品。运用"仙女棒"自由创作泉州古城榕树的不同姿态,不仅能让幼儿在别样、趣味的绘画中感受榕树包容、有力、温暖的乡情,还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烙画的魅力。如何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烙画美术活动,让幼儿用"仙女棒"替代"烙铁"作画,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布趣者     
《大中专文苑》2014,(3):M0002-M0002
按照传统文学理论,首推“文以载道”,每一位作家都应该是一位布道者。在写散文时,因为世界观出了障碍,我布不成道,只有“布趣”。  相似文献   

10.
袁玥 《新读写》2009,(9):17-17
漫步在典型的江南小镇,伴着乌篷船“咿呀咿呀”的桨声,小月信步走进一家土家工艺品小店。一边饶有兴致地听老板娘用甜糯的吴侬软语张罗着生意,一边抬头欣赏着土家手染的布饰服装。突然,目光被角落的一箩红豆吸引,小月好奇地走过去,原来这箩红豆被刻上了祝福语,作为幸运物出售。随手拣出一颗,上面刻着“朋友”两个字,小月不由得眼眶一热。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小朋友,你玩过或者听说过电烙画吗?它可是一门很神奇的"妙妙手工"哟。今天宋卉老师就来教大家制作电烙画——可爱的小蜜蜂。  相似文献   

12.
亚细亚洲:相传古代腓尼基人站在爱琴海边,把大地分为两部分,太阳出升的那一方,他们称为“亚苏”(ACU),即“日出地”的意思。“亚细亚”就是“亚苏”字音转化而来的。欧罗巴洲:古代腓尼基人把太阳落下的一方叫做“意列布”(Er eb),是“日没地”的意思。后来“意列布”的字音逐渐转化为“欧罗巴”。阿非利加洲,一种说法认为,“阿非利加”在拉丁语中是“阳光灼热”的意思,这里赤道横贯大陆中部,热带气候占全洲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另一种说法认为,古代的卡尔法根地区,主要居民是阿非利加族,罗马人占领该地后,建立了“阿非利加省”,以后这个名称被扩大到整个大陆。  相似文献   

13.
荆州烙画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然而,烙画的传承面临着多种阻碍:烙画艺人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烙画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不足,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市场经济的冲击等。只有取消对传承对象、地域的限制,不断创新工艺,进行合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强化主体保护意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烙画艺术。  相似文献   

14.
葫芦烙画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使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葫芦烙画的兴趣。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潜能又能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5.
宁河烙画     
宁河画坊宁河画坊是重庆市巫溪县城厢小学于2016年成立的烙铁画工作坊,主要招募三年级至六年级有美术爱好的学生。画坊开设了烙画葫芦、烙画摆件、烙画挂件等课程,还加工制作了扇形、椭圆形等异形板材,让学生自由熨烫山水、文字,挥洒童年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这是在春游归途中游轮上的一幕:客轮前舱里,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欢声笑语,且一浪高过一浪。原来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与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只听围观的同学一声喊:“金苹果金苹果金金金,银苹果银苹果银银银,骨碌碌猜!”教师出了“布”,孩子出了“剪子”,“哈哈,老师输!”围观的同学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游戏,叫做“石头,剪刀,布”.玩法简单,两人或多人同时做出“石头”,“剪刀”,“布”的三种手势.“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若手势相同则平手.多人游戏中三种手势同时出现也算平手.这种游戏胜、负、平的概率都为31,是既公平又简单的游戏.我又想到一种新式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或许它更有意思.两个人中每人同时两只手做出手势,手势可以相同可以不同.这时一共有四个手势,大家互相看对方的手势再同时收回一个手势,比较剩下的两个手势,看谁获胜.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刚开始每人同时出的两手势中,是…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册课文中少数民族简介广西凌世朗壮族(《一幅壮锦》)壮族是我国人口中最多的少数民族,据1982年统计,有1336万余人。自称“布壮”、“布依”、“布土”、“布僚”、“布偏”、“布越”、“布雅伊”、“布板”等。它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秦汉后泛...  相似文献   

19.
石头剪子布     
以下是江苏省淮安市2003年中考数学试卷的第29题: 例题下面是同学们玩过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游戏在两位同学之间进行,用伸出拳头表示“石头”,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剪子”,伸出手掌表示“布”,两人同时口念“石头、剪子、布”,一念到“布”时,同时出手,“布”赢“石头”,“石头”赢“剪子”,“剪子”赢“布”.  相似文献   

20.
刘兵良 《江西教育》2003,(24):30-30
很小的时候,听大人谈论“宁送人一匹布,不带人一条路”。带人路只是跑跑腿,送人布不是要花钱吗?我那时懵懵懂懂,怎么也想不通大人的脑筋。后来,读的书多了,听了“金子”与“点石成金的指头”的故事,使我联想起自己的教书育人生活,才算品味出一点“布”与“路”的奥秘。商人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