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渊源于《诗经》的比兴手法和屈原《楚辞》的托物言志手法发展到唐朝更加完善起来。唐代诗人继承和发扬了寄情于物、托物寄兴的传统,将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写了许多脍炙人口、兴寄高远的咏物佳作。初唐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晚唐李商隐的《蝉》便是这一领域中一个  相似文献   

2.
唐代“咏蝉”诗中以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最为人称道,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诗坛,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相同题材的“咏蝉”诗,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由于作者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虽同是托物寓意,却显出各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请看这三首诗:  相似文献   

4.
该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虫蛹出壳未成美丽的蝴蝶的故事,是议理抒情的载体,作者依凭它生动诠释“生命需要奋斗乃至挣扎”,“如果生命中没有障碍,我们就会很脆弱,我们不会像现在那样强健,我们将永远不能飞翔”的人生道理。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出:正是因为叙述了这个故事,议论才得以顺利而有效地展开,道理才阐释得如此精深,作者的主观情感才能抒发得不显山露水,主题才揭示得如此自然显豁。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将款款的深情与精致的景物描写完美结合的佳作。文中所绘之景与作者胸中之情巧妙结合,体现了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表现规律。从作者精心描摹的景物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