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细读阿契贝的小说《瓦解》(一译《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不难发现小说包含有丰富的身体叙述,这些身体叙述展现了在伊博文化的规训之下,氏族内部男性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而且主人公奥贡喀沃自己的身体在不同场合也存在差异。本文将对小说中的身体叙述作详尽的解读,分析在规训之下这些差异在小说中如何呈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尼日利亚四部曲”之一的《瓦解》,是“非洲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的主要作品之一,讲述了非洲氏族文化在白人的到来下土崩瓦解的过程。通过荣格的性格哲学可以看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奥贡喀沃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导致其自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石黑一雄的《千万别丢下我》是一部涉及克隆人身份的小说。这部小说对书中主人公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对他们的身世秘密和未来命运一步步披露。虽然《千万别丢下我》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这并不影响小说文学性的发挥。还有主人公们在自身命运前所表现出的那份尊严,与在悲剧命运中挣扎前行的希腊英雄有着相同之处。个人的渺小无力,和悲剧中的尊严,是这部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小说"走向城市"叙事蕴涵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英雄悲剧的普通人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看,悲剧在文本中主要表现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人性迷失的悲剧等四种形式。文本呈现悲剧风格缘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矛盾、作家的立场和视角等。  相似文献   

5.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被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其小说主要关注的是非洲的传统文化及其与殖民时期外来文化的碰撞。《瓦解》作为阿契贝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奥贡喀沃的一生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灿烂丰富的伊博族文化以及在白人殖民者入侵后氏族生活逐渐没落的场景。在该小说中,阿契贝作为了一个站在非洲的立场上的内部书写者,通过对伊博族独特风俗、宗教信仰等的描写,打破了以往西方作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向读者展示了真实的非洲文明。  相似文献   

6.
与古典悲剧相比 ,现代悲剧在表现内容及特征上都发生了变化。古典悲剧往往是写人与神的冲突 ,而现代悲剧则是写人物过去与其所寻找的“归属”的冲突。悲剧的主人公也不再是英雄 ,只是一些平常人 ,他们为实现个人理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努力。伍尔夫小说正是通过主人公之口 ,道出历代善于思考的人们所探讨的问题。因而 ,从小说的内容及特征的角度上看 ,伍尔夫的小说都具有现代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白鲸》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亚哈船长,是一个敢于挑战自然、而又注定失败的英雄人物。亚哈的动机、性格和命运折射出了他身上的悲剧英雄主义气质。麦尔维尔成功地塑造了亚哈这一悲剧英雄,揭示出人与自然必须保持和谐统一关系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尽了“爵士乐时代”的繁华与虚空.通过表现主人公盖茨比的理想和爱情与当时社会和环境的冲突,菲茨杰拉德揭示了主人公的毁灭性命运,塑造了一位社会悲喜剧中的“反英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盖茨比的“反英雄”形象和展示“爵士乐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价值观,来揭示盖茨比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反英雄”形象内涵丰厚,形式独特。从“反英雄”视角出发,契诃夫用幽默、嘲讽的手法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失败的“反英雄”形象,而约瑟夫·海勒却在《第22条军规》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胜利的“反英雄”形象。二者虽都以一种荒诞怪异的方式揭露出“世界的荒谬”和“人的孤独”,但其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却截然不同,由此缔造了失败向胜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小说《长日留痕》主人公史蒂文斯展现出相互矛盾的性格倾向:对职业生活忘我投入,对个人生活十分漠视;对贵族极尽谦卑,对下属趾高气扬;职场上对下层人士冷若冰霜,退体后对陌生人彬彬有礼.小说的主题也尽显相互对立:个人的得与失,昔日的荣光与今日的虚无,达林顿府昔日的荣耀与今日的落魄,大英帝国昔日的繁荣昌盛与今日的式微衰败.从二元对立视角分析小说人物性格与主题,也是探究主人公史蒂文斯悲剧命运成因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12.
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齐诺瓦·阿切比的著名小说《瓦解》描述了一个悲剧的一生从顶峰走到终结的过程。本文将分析的主人公奥康考在跨文化冲突中的不正确态度带来的悲剧结果,从而得到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康天刚是骆宾基短篇小说《乡亲——康天刚》的主人公,小说讲述了他为求娶财主女儿,尽快筹齐财主所需要的礼金,迫不得已闯关东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康天刚的人生际遇暗含一种无可逃避的悲剧性。本文通过对《乡亲——康天刚》的文本解读,主要探究了隐含在作品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是反抗,一个人抗击大自然、社会、命运悲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英雄悲剧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英雄悲剧小说的美学追求刘新生新时期的英雄悲剧小说是悲剧小说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它对生活的表现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在文学领域的积极探索追求,它透视出一个民族真实、坚强的心灵,体现出生命意识冷静与镇定的理性自审。从美学角度鸟瞰新时期英雄悲剧小...  相似文献   

15.
满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着意混合才子佳人和狭义小说的文法,创造出“英雄儿女”的模式,力图弥补《红楼梦》之遗恨,探讨新的叙事体裁。吟梅山人的《兰花梦奇传》采用了同样的文本对话和体裁混类的手法,但却对文康的“英雄儿女”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吟梅山人写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失败婚姻,由此对文康小说中所营造的那种“英雄”和“儿女”、“义”和“情”、私欲和社会责任、以及男女立场的和谐提出了疑问。在《兰花梦奇传》中,女主人公松宝珠的文才武略变成了在家庭场域中对夫权的威胁,引起了她丈夫的妒嫉和夫妻之间的权力之争。在暴露“英雄儿女”小说文法所存在的矛盾的同时,《兰花梦奇传》触及了“‘大团圆’之后如何?”这一小说盲点,不仅对“英雄儿女”的模式给以了新的演绎,而且以悲剧的结局批评了文康小说的粉饰现实。论文旨在探讨两本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兰花梦奇传》对“英雄儿女”模式的翻案和改造。  相似文献   

16.
钟菱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154-156,162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大多是凡人悲剧,而非英雄悲剧。二、注重表现主人公身上的欲望即物欲、情欲是张爱玲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三、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强调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四、善于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烘托悲剧色彩。张爱玲创作悲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跟她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二是跟她自身不幸的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视角,对哈代笔下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进行思考。通过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认为女性与自然具有相互融合性,二者均与男性相对立,而且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经济扩张过程中的受害者,是男性扩张和侵犯的对象。苔丝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女性的悲剧,同时也是自然界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浅析《奥瑟罗》的种族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描写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从种族歧视的角度探讨奥瑟罗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人生海海》是麦家转型路上的一次创新实验。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英勇,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对晚清通俗文学的借鉴,也是对传统叙事结构的一次回望。作者主动放弃"宏大"的历史叙事,使作品中充满人心与命运、偶然与必然的纠缠,借由独特的叙事视角,写出了对命运裹挟下赤子英雄孤独归乡之路的悲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