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荟 《高中生》2011,(10):60-61
机器人杀人案件1978年的9月6日,在日本广岛一间工厂里,发生了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情,一台专司负责切割钢板的机器人,突然"狂性大发",向一名值班工人举起"屠刀",把这名活生生的工人当作钢板,切成肉片。这一惨案是世界上第一宗机器人杀人事件。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主任宋爱国教授告诉记者,他对机器人杀人事件早有耳  相似文献   

2.
皮埃尔·依夫勒康在1967年让罗伯特当着全班学生和检查员的面遭受了一次奇耻大辱,这次事件可以被称为是他教学生涯中的"滑铁卢事件。"十年以后,吉约姐妹们的把戏对他来说就好比一场噩梦,幸运的是,这件事情并没  相似文献   

3.
擦黑板"事件是班级里出现的一件"小事",如果班主任不开批评班会,学生们也许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4.
1"叙事作文"的误区教科书上说,作文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长期以来,多数老师和家长习惯于用这个方法引导小学生入门作文,其好处是易于上手,坏处是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误入"叙事作文"的歧途,可以说贻害无穷。在"六要素"的主导下,孩子们习惯于机械地"依葫芦画瓢",着力于把一件或几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而不是有意识地通过这件或几件事情集中表达某种中心意思,其结果常常是流  相似文献   

5.
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二战"后日本"回归国际社会"的开始。日本高度重视"UNESCO外交",在迄今为止的64年时间里,与教科文组织保持了紧密互动。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始国与重要成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进程,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比日本,中国其实拥有更多的优势,教科文组织也将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多边外交平台。  相似文献   

6.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多年来已有许多论著对这次起义作过详细的研究和评述,这对我们了解这次起义的具体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我在南下江西等地进行社会调  相似文献   

7.
仲达 《辅导员》2011,(28):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付出巨大艰辛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三件大事"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最波澜壮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几个并排的分类垃圾桶,多日的采访与观察下来,发现这真不是摆设。我们的司机杨师傅,从中国来到日本已经近二十年,做其他的选题,他很少评价,然而见我们做环保与垃圾分类,他的话多了起来,"你们早该做这件事了,太应该拍了!这件事情如果中国能够做到百分之五十,环境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但是,想很快做到百分之五十,却绝对是一件十  相似文献   

9.
最近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推出了弘扬中国传统道德的"新二十四孝",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可以说,这件事情本身还是产生了较好的正面引导效应。但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问题,"孝"应该是一项从"娃娃抓起"的基础性德育工作,而不能等到成人后才试图通过一种宣传和倡导来改变不容乐观的现  相似文献   

10.
从拉车门开始做起,一直做到联想科技的总经理--在联想工作了12年之后,郭为不得不离开联想,带领一个叫做神州数码的公司重新创业.人们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郭为带领的是联想的将来",而将来是什么呢,郭为说是"IT服务中国".神州数码集团的总裁郭为,一位正在创造传奇的企业英雄.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年第1期"苏派名师"栏目刊登了历史特级教师周明的一组文章,读后让我颇有感触,也引发了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历史教学要"链接古今",确实,把握好历史教学与现实热点的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又能彰显历史教学的实用性。"链接古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冒险"的事  相似文献   

12.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的发展前途。通过这次战争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赔款”和各种特权,割走台湾、澎湖列岛大片土地,加速了向帝国主义转化的进程,从一个受欺凌,受剥削面临沦为欧洲的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了凶残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朝鲜在这次战争之后,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经过这次战争的打击,更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这次战争不论在中国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次重大事件。本文试图就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作一些剖析,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15——1916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的事件。这一事件,再次显示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强大力量,鼓舞了人们建造理想中华的斗争意志,促进“五四”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加快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在这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李大钊正在日本留学。正如人们所知道的,他组织过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有幸认真拜读了由薛其林教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主编的《辛亥革命与长沙》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感受颇深。人们常说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它最好的写照,因为它有着湖湘文化千年传承的文脉。余以为长沙还是一座"英雄之城",自近代以来,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志士和革命领袖;是一座"坐标之城",近代以来,长沙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往往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而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也是一座"军事之城",不仅仅是近代以来它产生了无数的军事家,更重要的是,它是  相似文献   

15.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大众文学家,他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但他关于战争和历史的很多观点在日本影响甚大。对于这样一位影响了许多人的历史小说作家,我们有必要对他及其作品进行一番分析研究。1975年5月司马辽太郎开始了他成为一名作家后的第一次中国之旅,其后便出版了《从长安到北京》一书。本文以这本书的内容为中心,重点讨论在这次旅行中,他对中国历史以及当时中国现状的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6月15日—16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未来十年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学术研讨会",对未来十年中国数学教育进行了展望。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自己也有一个展望和期待:期待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一目标能够初步实现。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对什么是"良好"刻画清楚。尽管大家可  相似文献   

17.
(一)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辞①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件。"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举一反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683页是这样解释的: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照这样理解,能否这样说,"举三反一"就是依据许多事情类推而知道某一件事情.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小学数学改革,以及这几年"新课程"的出现,其实就是一个从"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举三反一",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颜炳罡先生撰文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否认了"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肇端".这一认识和观点值得商榷.实际上,从"现代化"本身的涵义看,其主要标志是工业化,其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专制下的小农社会向近代民主制下的工商社会的转型.而洋务运动所掀起的工业化浪潮恰恰推进了这一社会的转化进程,因此,洋务运动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前后相续,旨在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两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只是继承和发展了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现代化事业,可以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不能作为整个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山舰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国民党书刊历来污蔑说:这次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倒蒋阴谋”;我党也一直宣称:“这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反革命活动”。事实真相究竟怎样?弄清它,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一、事件前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中山舰事件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至20日,故又称“三·二○事件”。总的来看,中共与蒋介石的关系在事件前还是比较密切的,蒋介石也确实以左派面目出现。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前后,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镇压了商团暴动,进行了两次东征,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