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信息的寿命是指所记录信息的保质时间长短,在这段时间内,信息可以完整准确地从媒体内读出,并可被理解.数字信息的寿命由两部分构成:数字存储媒体的物理寿命与数字信息的技术寿命,数字信息的寿命是由这两个寿命中最短的一个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盛立德 《湖北档案》2005,(10):13-1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在整个社会信息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数字化信息面临着如何保护的问题,怎样才能确保数字信息的长期有效性、完整性、真实性?在数字信息利用和保护过程中,X M L已有一席之地,且其重要性日益攀升。一、数字信息保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存储载体的寿命至少有10年以上,而读取它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生命周期很短。因而,数字保护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保护数字信息存储载体,而是怎样保护信息读取技术环境和内容的问题。本文讨论的信息保护就是:当创建和读取文件的应用软件和系统…  相似文献   

3.
长期存储的数字信息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信息的质量关系到是否能成功地利用信息。本文依据数字信息的质量基本要求,分析了数字信息在各种活动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构建了数字信息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以期提高在信息采集、存储和传输等过程活动中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计算机使用率日益普及,电子数据存储、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依托计算机技术管理、存储、发布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全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这样-个大环境中,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产生,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鲜明数字时代特色,数字化形式的档案信息数据保有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的利用人群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5.
数字信息的寿命是指所记录信息的保质时间长短,在这段时间内,信息可以完整准确地从媒体内读出,并可被理解。数字信息的寿命由两部分构成:数字存储媒体的物理寿命与数字信息的技术寿命,数字信息的寿命是由这两个寿命中最短的一个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论数字信息的寿命及其保存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信息的寿命是指所记录信息的保质时间长短,在这段时间内,信息可以完整准确地从媒体内读出,并可被理解。数字信息的寿命由两部分构成:数字存储媒体的物理寿命与数字信息的技术寿命,数字信息的寿命是由这两个寿命中最短的一个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的交流媒介主要是以数字化为主,其生成简便、传递迅速,因此产生大量的数字信息,对于其中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数字信息被称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产生,使信息的存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此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库就成为必然,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使档案信息数字化,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现代信息存储设备迅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影响档案馆馆藏载体的变化.以前,进馆载体单一,基本上是纸质、磁带和缩微胶片等,都是实体和模拟信息存储类载体,随着数字信息存储载体的出现.这种单一的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另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预言"无纸办公室"将会出现,数字信息载体最终将取代纸质载体.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纸质文献并非减少,而是继续上升,且增长势头很猛.那么,未来档案馆馆藏信息载体中谁将占主导地位?各种信息载体将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笔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现代信息存储设备迅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影响档案馆馆藏载体的变化.以前,进馆载体单一,基本上是纸质、磁带和缩微胶片等,都是实体和模拟信息存储类载体,随着数字信息存储载体的出现.这种单一的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另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预言“无纸办公室“将会出现,数字信息载体最终将取代纸质载体.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纸质文献并非减少,而是继续上升,且增长势头很猛.那么,未来档案馆馆藏信息载体中谁将占主导地位?各种信息载体将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笔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社会发展,海量数字信息资源存储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普遍,使用分布式文件存储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文章通过分析HDFS本身信息存储交互的特点,给出了使用HDFS的长期保存分布式存储实现方案,为今后使用HDFS及Fedora进行分布式长期保存及管理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网络存储服务-数字资源安全存取的理想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网络存储服务提供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传统数字信息存储、备份存在的弊端,探讨了网络存储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存取的策略,建议我国图书馆界借鉴网络存储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模式,构建数字资源长期存储与有效服务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存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图书馆、档案馆、文献情报中心等文献机构十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为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许多重要的、珍贵的文献,需要对这些印刷型、视听型文献转换为数字化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馆藏文献进行压缩处理,使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源。数字信息的组织、保存、开发和利用是文献资源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文献资源的数字转换和数字信息的存储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文献资源数字化转换1.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原则。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必须先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优选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是文献资源数字化操作的基本原则。首先确定馆藏…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正在快速的建立、修正与传播,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然而由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变化的特性以及数字存储媒体寿命的短暂性,致使人类在长期保存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各种数字信息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已成为世界同行关注的焦点,并成立了众多的研究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分析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研究现状,阐述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研究的发展历程、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含义和数字信息长期保存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开放系统,数字信息具有共享、易于扩散等特点,在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又很容易被干扰、滥用或出现遗漏和丢失,甚至被窃取、篡改和破坏.加上时不时地遭受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因此数字信息的生命周期愈长.产生数据威胁的概率就愈高,数据存储设施、存储系统的环境、过程和技术支持方面潜在的威胁也愈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图书馆网络建设项目中海量信息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探讨面对图书馆成几何指数增长的数字信息资源,如何选择和设计能满足信息的存储访问、共享备份等需求的存储系统模式。同时介绍该馆在存储系统设计中提出的异地数据存储--建立校园网“数据中心”的方案,目前这一数据存储方式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6.
国外政府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政府、研究机构、商业、企业和市民经常需要的信息之一.数字信息的易失性使得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成为必要,本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政府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何桓宇 《新闻前哨》2023,(15):61-62
当今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的创造、存储和共享方式,云存储成为数字信息时代个人和组织远程存储和访问数据的热门解决方案。然而,云存储因其具有便利性和可访问性,各种版权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探讨了云存储领域面临的版权挑战,提出了优化云存储领域版权问题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字信息时代档案缩微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信息时代即将到来,深刻影响了档案缩微工作。数字信息就是用计算机语言二进制的0和1两个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的信息,其文字、数字或图像等信息由基本单元——比特构成,表现为数字0或1的不同编码组合,并通过磁性载体的磁性,或者光载体的凹凸点变化在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上来记录内容。数字信息在档案部门表现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目前数字档案馆和光盘技术的研究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档案缩微存在诸多优点,但是与数字信息的归档、存储和利用比较,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数字信息却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国内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资源存储、信息孤岛、资源整合和咨询服务等主要问题的现况。作者提出可以借助通用网关来整合数字信息资源,从而使数字图书馆提供更好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现代信息存储设备迅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影响档案馆馆藏载体的变化。以前,进馆载体单一,基本上是纸质、磁带和缩微胶片等,都是实体和模拟信息存储类载体,随着数字信息存储载体的出现。这种单一的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另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预言“无纸办公室”将会出现,数字信息载体最终将取代纸质载体。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纸质文献并非减少,而是继续上升,且增长势头很猛。那么,未来档案馆馆藏信息载体中谁将占主导地位?各种信息载体将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笔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