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运用DEA模型测算并分析了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行业差异较为明显;金属制品业技术创新效率要高于其他行业;能源的可获得性和政府创新经费的投入对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提高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为例,运用DEA和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10-2016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4个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静态评价结果发现重庆市高端装备制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但有部分行业未能达到DEA有效,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最弱的,主要原因是R&D人员以及技术经费出现了投入冗余;动态结果发现2010-2016年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缓慢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效率的贡献度并不大。最后得到继续加强人才、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鼓励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合作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上。本文采用多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因子定权法等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15家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为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方法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2006年高技术企业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收益等三方面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高技术企业创新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基地与资源大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运用典型相关分析(CCA)与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的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得到山西在2004—2010年装备制造业七个子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大小,并采用横向与纵向比较法给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的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管理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装备制造业特点,构建装备制造业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的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9个主要门类的管理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为提高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管理效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即DEA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15个具体行业在2004—2007年期间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在对各行业的效率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改进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效率,价值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医药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化效率达到了DEA有效,但是研发效率较弱;小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和价值化效率均达到了最佳;而大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投入冗余,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所以医药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模式的优势,获取外部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小型企业资源利用率较高的优势,鼓励大众创业,有效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政府应稳步推进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工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军 《科研管理》2012,33(11):16-23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2009年工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阶段DEA模型对工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比传统DEA方法更为合理;资源利用水平、人均居民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民营资本所占份额和对外开放水平等环境变量对工业生产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各省市应该努力改善环境要素,创造工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良好环境;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所处工业生产效率类型采取提高技术效率和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等措施,增强工业生产效率发展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我国医药制造业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时R&D投入前二十位的省份(自辖市)进行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差距的分析,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和医药制造业企业制定技术创新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分析法的产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也是国际竞争力的最终体现。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动力的、演化的产业创新观点,以能够较好地理解产业的结构与边界、机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创新和生产过程以及系统的协调演化过程等。在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效率评价模型。对中国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为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价值链优化的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E时代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系统,识别E时代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形成关键环节,构建基于价值链优化的E时代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使装备制造企业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实现E时代装备制造企业上游价值链优化,企业生产过程价值链优化和下游价值链优化,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范式,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倍增,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湖南制造企业将自主创新战略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地位,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湖南区域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存在一些问题,但湖南制造业具有很多技术后发优势,建立在内生性技术创新努力的基础的优势可通过技术后发优势突破外部条件障碍,充分利用技术后发优势以解决问题,促进湖南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顺利完成工业化,实现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必须在开放、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塑造、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视角,以配套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对从事配套加工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典型式问卷调查,分析当前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选取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FA方法进行创新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发现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较低。为了更好地研究影响创新绩效的原因,引入政府科技财政拨款、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出口强度作为外生因素,研究其对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RD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锦阳 《科研管理》2011,32(6):42-48
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现实中其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仍有待加强。为提高环境与能源政策的针对性,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动力的真实状况。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回顾,提出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可能的几个动力源,建立了动力源分析框架,然后以浙江某开发区为主开展问卷调查。论文将该调查结果与同时进行的上海某区调查进行横向比较,以考察当前企业低碳活动动力的分布特征;并与1994年许庆瑞研究团队的调查进行纵向比较,以考察动力源的变化和演变特征。最后,本文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理论涵义,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影  张鹏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5):93-103
将合作博弈方法与网络DEA相结合,构建合作前和合作后的效率评价模型,证明该博弈是超可加的,并采用Shapley值分配合作收益,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产学研创新主体中任意两方合作或三方合作时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效率高于或至少等于合作前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效率,且在大联盟状态下,系统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鲁成  张红彩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79-282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定权法测算了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发现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其技术创新效率却较低,而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其技术创新效率反而较高。针对这一结果我们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北京制造业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市场环境是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