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武当道教的发祥地。武当山道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武当山及其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洞等自然景现的命名,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蕴涵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武当山地名或体现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或宣扬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反映了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久视、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武当山自然景现与人文景现圆融会通,辉映成趣,既增加了武当山的神秘空灵,也使武当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王光德、杨立志所著《武当山道教史略》一书,是以武当山道教为研究对象的通史著作.它所考察的对象自有史以前直到现代;所涉及的领域,道教思想自不必言,此外还有自然、文化、政治、宫观的建筑样式和艺术功能等,几乎包括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东西.为完成这一研究,著者参考了道教文献、正史、野史、地方志、个人文集,甚至小说笔记等方面资料.准确地说,它是以处理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问题为目标而成书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武当山走向了旅游文化的多元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人文底蕴重塑了中国最大的道教名山形象。从自然景观和人文罱观两方面对武当山旅游形象进行美学分析,武当山应尤重人文底蕴的开掘,为其旅游形象的美学设计做好前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人信奉道教,道教对武当山地区的婚俗有着巨大的影响。武当山古婚俗分为大接、小接和迎棺磕头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既是武当山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作为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一方面具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分析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是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可行性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位于丹江口市境内.其道教的思想文化,斋醮设坛,教规教义,祭礼仪典等,对武当山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武当山现在流行的许多习俗、礼仪,均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里阐释的武当山地区民间的丧葬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9.
神圣的道教古印 一九八九年,在武当山剑河畔出土了一颗被道教视为“神圣”的端石道教占印。该印长六点二厘米,宽六点一厘米,厚四厘米,是武当山所存元、明、清道教印玺中,首次所见到的一面元代“神圣”印。 该印印文,皆为阳文云篆(九叠文)。其篆书,铁画银勾,独特而富于变化。第一面印文,从右至左、从上至下顺读,为“道经师宝”;第二面印文,从右至左,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同读,为“雷霆都司”。  相似文献   

10.
粗粗翻阅一下武当山道教的历史,即会使我们感到,庞大浩瀚卓异的中国道教文化之光彩,在它历史的一步步足迹中,都在武当山道教史中得以闪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