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请看《三国演义》中,“用奇谋孔明借箭”,把周瑜故意刁难、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却当众立下“三天后江边搬箭”的军令状等情节,写得“山重水复”,险象环生,令读者爱不释卷。运用的也是曲笔。绘面也离不开“曲”的艺术。我国国画主张“一波三折”,画面上要有起伏变化,切忌板涩平  相似文献   

2.
3.
张正勇 《江苏教育》2007,(10):35-36
近年来.数学校本教研常采用一种被称为“同课异构”的方式,即让几位教师就一个课题授课.以此分析教学、研究教法.这种方式让老师们从中体验到了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和不同途径达到相同目标的可能性。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两节国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教学,又让笔者真切地感受了一回“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4.
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取”、“去”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口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简述如下: 一、从“取”理解算理 在学生理解了“一个数的倍数的质因数,一定包含这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及“几个数的公倍数的质因数,一定包含这几个数中每个数所有的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数学》曾经刊载了《中考也考高等数学》一文,作者对2008年杭州市一道中考数学试题作出解答及点评,令读者深受启发.笔者再提供两种解法,仅供大家参考.原题(2008年杭州)如图1,记抛物线y=-x~2+1的图象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为A,将线段OA分成n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_1,P_2,…,P_(n-1).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_1,Q_2,…,Q_(n-1),再记直角三角形OP_1Q_1,P_1P_2Q_2,…的面积分别为S_1,S_2,…,这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用向量法求二面角越来越重要了.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避开思维的高强度转化和添加各种辅助线的困难,而且还将灵活的逻辑思维推理转化为机械的代数运算.但教材在处理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时,对两个面的法向量所成角与二面角大小是相等还是互补的判断,不好操作.  相似文献   

7.
1.求变力做功 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时,不能用W=Fscosα直接求功.若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始终不变,可以将曲线分为无数个小段,每一小段可视为沿恒力方向的直线运动,先求力在一小段所做的功,再求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即为变力所做的总功.  相似文献   

8.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为研究中学物理中一些复杂的运动如曲线运动等提供了简捷的方法.通过物理必修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对于它们的运动规律和分析方法也已非常熟悉.因此把一个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分解成学生比较熟悉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直线运动来研究也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如果能对运动进行合理有效的分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从直线运动的分解和曲线运动的分解两个方面对"化直为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艺术的创造,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运用"曲"与"直"的作用,是成功地上好历史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一对欢喜冤家,因为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  相似文献   

11.
《湖南教育》82年10期《运用“对应图”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文,介绍了“斜下拐箭头——用乘法”、“横上拐箭头——用除法”两个箭头法则。我在教学中试用后,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它,而且还创造了求分率的箭头法则:“直上拐箭头——用除法”的法则。现举例介绍如下:①某校有学生800人,其中一年级有140人。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2.
直与曲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芦苇与橡树比赛看谁更有力量。高大的橡树看着纤弱的芦苇,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赢得胜利。一阵猛烈的强风吹过,芦苇弯下腰,顺风而倒,幸免于被连根拔起。而橡树迎着风,笔直地站立,尽力抵抗着狂风,结果却被刮倒在地。橡树虽然为失败而伤心,但看到身后由于自己的保护而在狂风中幸免于难的小木屋,不禁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相似文献   

13.
舒苏 《考试周刊》2013,(79):49-50
在积分理论中,微元法的基本思路就是以"直"代"曲".但是,大部分教科书碍于时间和篇幅等条件的限制,对以"直"代"曲"的理论渊源并未加以论述,这就使得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变得比较模糊.本文试根据达布理论,对以"直"代"曲"在积分学中的可行性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曲与直     
初二《思想政治》教材,通篇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支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根据教材中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复习教学中我用了如下“社会发展曲线图”:  相似文献   

15.
樊根发 《教师》2011,(16):30-30
在前不久举行的"凤凰语文网"版主会课活动中,江苏名师魏星为众多网友展现了一节精彩的《村居》,赢得了与会专家与网友的一致好评,听过他的课,我想起了他说的一句话:"在教学设计的层面上,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他的充分预设,让我们享受到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如何做到充分预设,我们需要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两者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相辅相成,只有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平衡,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课程改革时期的老师,我们知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要以生为本。所以,我们一切从学生出发,创设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情境,充分挖掘利用学生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尊重他们个性的张扬,时时联系生活实践与数学,让学生体会它们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可是,很多时候,面对这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精心预设预约出的不是"精彩"而是"尴尬"。我到底应该做怎样的预设?带着这个疑惑,反思那些曾经的"尴尬",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一、换位思考——预设立足于学生本位对于学生的了解过于片面化、理想化,对于学生思维特  相似文献   

18.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弹性"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动态"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预设”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与“蕴含”的区别做了一番简要的陈述,接着分析了影响句子“预设”的几种重要因素,包括语音、词汇和具体的交际环境。最后结合对歧义现象的研究进一步阐明“预设”对话语表达和人们交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课程改革时期的老师,我们知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要以生为本。所以,我们一切从学生出发,创设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情境,充分挖掘利用学生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尊重他们个性的张扬,时时联系生活实践与数学,让学生体会它们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