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玩”即“古董”,是古代器物.包罗万象.林林总总。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古玩可供后世的人们鉴赏研究.能了解古代文化。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发展历史上有价值的东西。从形式逻辑意义上来认识辨析“古玩”与“文物”这两个概念,至少存在交叉关系.即文物中有古玩.古玩中有文物:但在特定的表意区间范围内,古玩与文物确实表现为同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儿庄寻趣     
如今的时髦是玩古董,也有人炒股票,但此股不如彼古,股票纯属商业行为,古董则沾点文化色彩,这给古董玩家们提供了不少心理优势。曾有一说:乱世收黄金,盛世玩古董,古玩热预示着人心稳定,社会富裕。  相似文献   

3.
艺术资讯     
收藏·拍卖“亚洲最大古玩博览会”在在香香港港举举办办5月26~29日,“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苏富比、佳士得等近百家文博机构、拍卖公司参展,很是吸引一些国际顶级古董商。如此规模的古董展被业内人士称为“亚洲最大的古玩博览会”。据主办方透露,4天的展会参观者超万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藏家不远万里与会。100多家参展商利用此平台展现其秘藏宝物,推出了瓷器、玉器、铜器、佛像及书画等藏品。该展会展出了圆明园4件…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贺年片”□刘桂秋古代的“名片”,西汉时叫“谒”,东汉时叫“刺”,后来又称“名纸”、“名帖”等。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在拜谒结交时,就开始用它来通报姓名了。至迟到了宋代以后,由一般的名帖又分化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即在一年的几个重大节日中专用以拜年贺节...  相似文献   

5.
“斗草”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斗草』源流□刘桂秋在我国古代的游艺竞技民俗中,有一类活动可以称之为“斗戏”。所谓“斗戏”,即是使各种兽虫禽鸟相斗为戏,以供人们观赏,如斗鸡、斗蟋蟀、斗牛、斗羊、斗鸭等;除了动物斗赛之外,植物花草也可以相斗为戏,叫“斗草”,又称“斗百草”。“斗草”风...  相似文献   

6.
兰,和兰花是有区别的,但今人却多以兰为兰花。其实,兰花是盗用了兰的名称,它最初并不叫“兰”,而古人所谓的“兰”则另有所指。对此,《本草纲目》有明确的区分:“兰有数种:兰草、泽兰生水旁,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与三兰迥别。”  相似文献   

7.
顾关元 《寻根》2001,(6):103-104
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不以药物而以动作“模、接、端、提、按、摩、拿”八大法达到疗效的一种治病方法。《医宗金鉴-整骨心法要》说:“按,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谓徐徐揉摩也”,“推、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为两手捏定患处。酌其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推拿”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明代张介宾的《类经》。“按摩”与“推拿”只是名称不同的同一个治疗方法。关于按摩和推拿名词之互换,明代周于藩氏有记载说:“按即拿之说也,前人所谓拿,兹则以按易之。”此后按摩与推拿遂并用于世。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古代的君主一般称为“皇”、“帝”、“王”等。而人们通常不太了解,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君主一般被称为“后”。例如,《韩非子·五蠹》中有:“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句中的“夏后”即“夏王”之意。  相似文献   

9.
儒道周行     
辩证法有所谓正反合,或者叫概念的三个环节,用以描述发展的情景。古代中国的辩证思想中,也有类似说法;只以古人未曾系统表述,今人未能明白了解,加以古词奥颐,故罕为世人所知。 本文证明,“反复”范略所表示的由正而反,由反而返,复归於出发点的思想,便是常见的正反合格式;其“反”字强调了运动的动态和曲折,“复”字则强调着运动的完成与重张。道家以现实为反,故追求复、向往后,后归於朴。儒家视现实为正,故立志守正,以反为戒,以复为望。 反复使运动发展形成圆圈,时间于是并非直线前进。在圆周上,起点与终点是重合的,始即终,终即始。由始而极而终,也正是由正而反(返)而复。《易》道的“原始要终”观,历史的“五德终始”说,乃由之发生。 反复、终始观念指引着行为方式的屈曲迂廻,不去径情直遂,反而捷足先登。道家的尚柔,儒者之崇礼,皆系于此。 屈曲当然只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在使大道周行。周行之周,既是圆周,也是圆面即周遍。面封周行的宇宙,道家企图“得其环中”,儒家鼓吹“保合太和”;就是说,他们自己要跳出三界外,不落周行中!既已证明无物不在周行,证明者自己却追求超越这个周行;这便是一切思想泰斗宗教教主常演的大悲剧。 本文封中国古代思想中三个环节之辩证学说的论述,无疑会引起读者对中华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化市场》2002,(1):48-51
挪威,后来居上。杨卫民原是国内的一位美术编辑,因迷恋中国文物而辞职,专事寻访海外中华文化遗起来了,不是攀比着兴修坟茔,而是毫不吝惜地购买古玩。一时间,各种古董店如雨后的蘑菇蓬勃发展。其中也有不少古董店是专门做中国古董生意的.里面陈列的中国瓷器琳琅满目,应接不瑕。  相似文献   

11.
丰家骅 《寻根》2008,(6):59-63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洗澡是个人卫生的日常小事,或是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活动。但是在古代则不然。洗澡不仅具有礼仪上的功用,而且还包含道德层面上的意义。古人洗澡叫沐浴。沐,是洗发,浴,是洗身。那时无论上朝或祭祀,都必须先洗澡,所谓“沐浴而朝”(《论语·宪问》),“斋戒沐浴则祭上帝”(《孟子,离娄》),十分庄重严肃;个人平日洗澡,也要求不只洗去身垢,而且要除去心垢——澡身而浴德,这就是《汤盘铭文》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所以直到清代,故宫的浴室仍叫“浴德堂”。  相似文献   

12.
张宝明 《寻根》2003,(2):35-37
说到“文字狱”,可能谈“字”色变者首先要数古代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所谓“仁人志士”了。其实,文字狱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远古的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时代,不可能有什么文字狱。试想,我们的祖先连语言能力都不具备,我们的祖先连语言能力都不具备,“祸”无法从口出,就更没有从“笔”出的道理。即是说,文字狱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出现的一种“恶之花”。汉字之美促进了中国灿烂文明的发展,可同时也应验了一句古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所谓文字狱,《现代汉语词典》释曰:“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  相似文献   

13.
陈清硕 《寻根》2004,(1):136-137
古代的所谓“邮”,指的是官方传递文书之意,“邮”、“邮亭”、“驿站”、“驿馆”名称不同,其性质和功能都是一样的。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和它们的内部,就有了邮传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成年礼──成长的界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成年礼成长的界标□钟年许多社会在其成员达到成熟年龄时要举行相关的仪式,这就是成年礼或叫成人礼。在中国古代,男子的成年礼叫冠礼,女子的叫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男子在20岁...  相似文献   

15.
兰谱是“金兰小谱”或“金兰谱”的简称,也叫“金兰簿”。“金兰”语出《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心如金,气如兰”,即心如金子一般纯真、坚固,彼此品性投合,似兰花一样馨香。相互交换兰谱(亦称谱帖),是旧时结...  相似文献   

16.
历史泰山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座神秘的大山,叫古昆仑山。古昆仑山的地位可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媲美,是一座上帝和众神居住的神仙。大约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座“神山”周围了:大约4700年前,炎帝和黄帝活动于这一地带,创造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古箱所提到的“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昆仑山之丘、黄帝之宫”中的昆仑山,  相似文献   

17.
玩羊拐     
玩羊拐□王文宝过去,北京女孩子们喜欢玩一种叫“抓(音chuΔ)拐”的游戏。李凌燕女士介绍其玩法是这样的:找猪或羊小腿约寸长之“拐骨”四个,洗净,涂上红蓝等颜色;缝制一个约一寸见方的小沙布包儿:即成“抓拐”的一副玩具。“拐”之凹下的一面曰“土亢”;另凸...  相似文献   

18.
偶读《四库未收书辑刊》(陆辑第二十册),见一奇书,名曰《古玩正宗秘论》(后文简称《秘论》),作者署名石华伯龙。细读方知这是一本极为重要的文物鉴定书籍,笔者故就本书的相关内容作一考证。一、该书版本流传及作者生平无考书未分卷,书名“古玩正宗秘论”,同行(直行)下署有“石华伯龙录”,作者旁钤有印章,文曰:伯龙。书为手写体,前后字体一致,当为一人所书。本书正文前有封面页或扉页“寓竹斋订寒窗藏珍文苑阁锓”。所谓“锓”即雕版,据此,似乎该书曾印行。但多方查寻,未见有那家印书社名“文苑阁”。似乎本书未曾印行,其他丛书均未收录,目录…  相似文献   

19.
论“三从四德”的伦理学内涵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调节夫妻关系的伦理规范。由于古代中国是高度男权制的社会,所以,“三从四德”只是对于女性的单方面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一伦理规范,几千年来,一方面约束着中国女性的生活道路,使其遭受到比男性更多、更过分的精神束缚。另一方面,也是古代社会维持家族一体制以及家庭稳定的工具之一。后一方面的功能则构成了对“孝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张慕华  朱迎平 《寻根》2007,(5):94-100
古代散文文体形成的重要途径是“随事立体”,即根据社会生活的需求不断创立出新文体。这就造成了古代散文体类的繁多,也使有些文体的功能十分狭窄,“上梁文”就是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