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内容:练习册 P2、第2题 P3、第4题教学目标:在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背诵。运用游戏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师述:上二节课学习了进位加法,这节课我们继续上练习课。出示课题“进位加法练习课”一、归类:(一)9加几的进位加法。1.先出示 9+4= 问这道题等于几谁会算?出示 9+7= 谁会算? 出示:9+9 等于几?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课本第三题和练习册 P1—P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方法。2、会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过程: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出示课题“进位加法练习课”一、指导做练习册上习题。第一层次:师:我们先练习看图列式计算。  相似文献   

3.
一、加法 1.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以及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十位满10向百位进1)。这些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虽然进位加法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所以这既是笔算加法的重点又是难点。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调研的缘由 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用竖式正确计算出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口算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有关“速算与巧算”内容的计算课。主要讲了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凑整。  相似文献   

5.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较好地掌握口算步骤,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技能,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摆学具说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道理;2会说口算步骤;3能正确口算;4培养学生的操作、语言表达和计算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难点是会说口算步骤。一、以旧引新加强联系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是20以内进位加…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20以内进位加法”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复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对一道口算题,教师就表扬“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已发放了大半盆小红花,教师只好歉意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应有名字,每篇文章都应有题目,每节课也都应有课题。上课的时候,教者常常把它写在黑板的上方。课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它能提示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它能启发学生探索研究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3.它有利于学生弄清这一节课与前后其他节课的联系和区别。 4.它有利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课题虽然重要,但是,有的教师却没有重视它。我在听课中发现,有些小学数学课在课题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有些课无课题。从上课开始到下课,始终没出现课题。这样,上面所说的课题的各种作用全部丧失了。 2.有些课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对学生起了副作用。如课题为“加法应用题”,有的学生会这样想:这节讲的是加法应用题,列算式时一定用加  相似文献   

8.
以前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我总是运用多种手段讲解“凑十法” ,然后学生模仿做练习。大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9加几”的“凑十法” ,但在下节课学习“8加几”时 ,很多学生又神情茫然。经过讲解后 ,除了原来已掌握了“凑十法”的学生有笑容外 ,其他学生毫无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想出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 ,而且都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 ,…  相似文献   

9.
“连加”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节教材。三个数连加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要进位,有时不要进位,有时完全用笔算,有时完全用口算,有时既要口算,又要笔算。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同时学生在计算连加式题时,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多。所以,“连加”这一节教材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这节教材的教法,我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采用“加”变“减”的巧算法,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还能提高计算速度,从而节省教学时间。按常规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常是用图形摆一摆,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算理,如9+2=11,可用图形摆成○○○○○●○○○○●。这种方法可被多数学生理解,但对“加”变“减”的巧算,学生就十分陌生。如何把“加”变成“减”呢?如9加几这类题的得数都是十几,十位上始终是1,只要把个位上的数求出就行了,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求出个位上的数和寻找求出个位上数的规律,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每个…  相似文献   

11.
在听课时,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误解”一类数学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教学时,老师不仅要学生说“对不对”,还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1)(4)两图学生的判断、说理都非常正确。当老师问学生为什么(2)(3)两题中阴影部分不能用25和13表示时,学生异口同声答到:“因为没有平均分。”老师给予了肯定,而且讲这个内容的几位老师都是这样处理这组题的。当时我总感觉这里面好像还存在着点…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位农村教师的随堂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一册“9加几”。这部分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知识,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位教师在新授阶段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强化口算,淡化笔算。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为例,许多老师在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后,往往通过大量的有关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也许学生能达到老师所期望的水平,但训练是否“科学、价值高”,恐怕就没有更多地去深思了。笔者认为,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训练题中,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对后继学习有用的题,例如:“64+7=?”……另一类是对后继学习用处不大的题,例如:“65+7=?”……对于教师来说,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训练中,尽可能地选…  相似文献   

14.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算理和算法与不进位加法完全相同,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对这种新旧联系密切的知识,关键要以旧引新,使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类推、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一、加强复习,铺路搭桥 由于口算时需要用到的旧知识较多,对这些旧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学习质量,所以应加强20以内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复习。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补充一定数量的口算题。第一组:2…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45页。【教学背景】《回收废电池》主要内容为三位数笔算加法,学生已经有计算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在这节课学习三位数进位加法所接触到的新知识只是计算数位的增加,应该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进行了三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前测,表现出的情况是:全部学生都能将数位对齐,但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进位,或是忘了加进位1。  相似文献   

16.
9加几     
本节教学内容为9加几(教材第78~80页例1~4),第1课时,新授课。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的加减法。“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亦即“凑10法”的入门课。在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启迪思维、领悟为什么要“凑10”,怎样“凑10”,发现基本规律,逐步形成技能。起步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和十以内加、减法计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讲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退位减法。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这一部分内容是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教材中还出现少量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这是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9加几”说课设计□大连开发区新桥小学孙立红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9—80页。二、关于教材的分析。“9加几”这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学习的。这节知识不仅...  相似文献   

19.
“9加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3~84页的内容,它是教学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本节课我尝试运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准备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我听取了多位老师演绎的同一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同课异构最利于比较,对比之中最易于感悟。在实际听课中,老师们的过程设计都较为精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练习设计却有不同的味道,有的老师基于学生,立于教材,开放设计,巧妙沟联,这样的练习让人流连忘返;有的老师则就题论题,做完即对,毫无深度,不做延伸,这样的练习便觉索然无味。徐长青老师倡导的简约教学理念之一——"三不讲"原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要通过开放的设计,有效的练习,让数学变得简单、好玩。下面,就这节课练习的几种不同设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思。文本教材掠影教材的想想做做(练习)共安排了7题。第1题为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口算方法。第2题是四组进位对比题,每组中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个位数相同。第3题则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第4题以旧带新、方法类同的口算题。第5题先估后算、估算结合。第6题是学生运用估算和口算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