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以南京财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着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参与度、参与机制三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岳 《华章》2013,(32)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以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参与志愿服务本身所具有的志愿精神是一种优秀品质,是开启美好人生的理想信念,而高校共青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志愿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已不仅仅成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身心素质的平台,也是当代大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人生体验,更重要的是一项着眼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高高校共青团社会先锋作用的巨大工程。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托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引领作用和实践育人功能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实施志愿者分类管理,强化志愿服务能力培训,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动员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机制是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微公益理念,与志愿者精神一脉相承,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契合,开拓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路径,为创新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提供了机遇。目前,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参与志愿服务不广泛、行政干预影响行动效力、工作实效性和持续性较差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创新志愿者工作应从形成微公益工作理念、建设微公益平台、依靠志愿者组织进行项目运作、以微公益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等方面入手,将公益行为转变为普通人随手可做的"微行动"。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弘扬大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及相关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途径来推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高校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抓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以南京大学商学院为典型案例,总结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七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指导三大育人环节,引导、教育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通过开展高校与地方团组织服务新农村共建合作、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性地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鼓励大学生赴农村基层挂职锻炼等,创新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大学生抗疫志愿服务,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意义,然后从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9.
搞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处理好志愿服务与课堂教育的关系,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处理好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处理好志愿服务与就业教育的关系,提升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处理好志愿服务与共青团工作的关系,推动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华章》2013,(14)
大学生志愿者是指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地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倡导的志愿者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服务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素质、在志愿服务中充实生活、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价值。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本文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作用及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动机,阐明了心理学视野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本质体现,指出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且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时效性,推进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更顺利持久地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4,(A2):145-147
通过对江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300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非志愿者未参加的原因和阻碍因素,以及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种因素,提出应通过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保障信息渠道畅通;扩大社会支持和关注度,营造积极的志愿服务氛围;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参与度等策略,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吴桂碧 《甘肃教育》2023,(17):25-29
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参加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具有一致的价值趋向。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是青年大学生提升专业核心能力、涵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技能的可靠途径;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跑好“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是青年大学生增强劳动认同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文章就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面临的现实困境、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与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试析高校公益性社团在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接受生活实践教育的基本途径,高校公益性社团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满足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基本要求,在培育大学生公德意识、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模式和提高其有效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经历20年的蓬勃发展,在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试通过分析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专业化对促进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所发挥的内外因作用,提出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内外因共同作用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志愿文化,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动机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财经大学200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进行调查,将大学生参与动机归纳为四种类型:自我发展型动机、功利型动机、消遣型动机、服务社会型动机,并对这四种参与动机所占比重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出树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等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11,(18):129-F0003
5月13日,广西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广西大学君武楼报告厅举行。会上,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秦敬德、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严霜、自治区文明办副主任宋家浩分别作了讲话,他们分析了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形势,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志愿群体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通过对M师范学院142名学前教育四年制本科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了解程度不高,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未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学校缺乏完备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鉴于此,高校应该着重培育新时代的志愿精神,建立专业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与政府等部门通力合作,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