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的激励功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听障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美的情感与美的形象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情感因素。要抓住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营造恰当的美学气氛,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认识、  相似文献   

2.
听障学生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传统正式的教育.由于丧失听力,缺乏语言,他们对文字,对语言,对数字缺乏起码的敏感性。众所周知,听障学生由于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迟缓的缺陷,使他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了障碍。实践证明:听障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形象的直观性,他们在直观分析上并不比正常儿童落后,还可以分析得更细微、更具体。培养听障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抓得过死,放不开手。  相似文献   

3.
视频作为一种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呈现媒介,既符合听障学生认知特点,又契合地理学科特性。聋校地理教师可在地理教学中为听障学生提供适合的地理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4.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基本丧失了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借助视觉成为他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听障学生直观感受力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视觉能够在听障学生获得信息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代偿作用。可见,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对听障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调查并比较随班就读听障学生及其教师对听障学生日常生活交流困难的感知情况。采用改良的助听器效果评估简表 (APHAB量表 )调查听障学生及其教师。结果发现随班就读听障学生自身及其教师对交流困难的感知情况在交谈舒适度 (EC)和背景噪声 (BN)两类问题上的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出应该重视对随班就读听障学生的教师关于听力损失相关常识的教育 ,以促进听障学生成功地随班就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听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应用自编课外阅读情况问卷,结合分层抽样访谈,调查了120名听障学生。结果表明:听障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与阅读资源欠缺的矛盾突出;听障学生阅读效果反馈信息缺失;阅读交流形式单一;学科教师忽视听障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听障学生阅读层面表浅,以及参与阅读的途径较少。通过调查与分析,以引起特教教师关注听障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古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语言清新,有利于听障学生陶冶情操,开启思维。本文以《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为例,力求探讨听障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方法,为聋校古诗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年级的升高听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或提问的次数减少.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 第一,笔者认为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所造成的影响.(1)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听障学生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的"看"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回答问题的障碍;因手势汉语会造成大量的有效语言信息的流失,使听障学生有时无法完全看懂或了解教师所表达的内容,在没有看清楚教师(手语)"问题"的情况下,听障学生怎能会举手回答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教师形象是影响学生的关键所在,挖掘体育课堂教学的美育功能,就要从树立教师形象做起。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传道、授业、解惑、示范和美型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形象。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从自身做起,重视教师形象的美感效应,真正成为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示范者和美型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术融合教育模式下"美"的教育是按一定顺序发展的,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一致。给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纵横码汉字输入法引入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后,如何有效提高听障学生汉字输入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根据听障学生学习纵横码汉字输入法的实际情况和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听障学生纵横码汉字输入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听障学生听力缺陷的限制,综合认知能力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到听障学生物理知识系统的正确构建。在聋校物理课堂中,针对听障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教师通过亲切的体态语言、艺术化的手语、直观教学法等综合沟通办法,能刺激听障学生视觉补偿以调动学生所有的内在情感和理解能力,搭建互动理解沟通的学习平台,激发听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吸收知识的最有效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因为听障学生受到生理的限制,所以他们不能应用常规的方法学习句式。语文教师在对低中年级听障学生开展句式教学活动时,需结合听障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本文探讨了低中年级听障学生开放式学句教学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各界对听障学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听障学生的发展特点就如何对听障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改善听障学生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实践教学是听障学生全面康复的新思路。优化社会实践教学,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后续延伸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工作,帮助听障学生拓展眼界、提高兴趣、丰富认识、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104名听障大学生和101名健听大学生的数据,探究听障大学生的数学焦虑情况,结果显示,在数学焦虑总分、数学个体焦虑方面,听障大学生高于健听大学生,女生高于男生,一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焦虑方面,女生高于男生,一年级学生高于二年级学生;在数学考试焦虑方面,听障大学生高于健听大学生,女生高于男生;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结果,学校应加大听障教育投入,学院应加强教师培训,学生也要积极面对困境,配合教师完成课程学习。  相似文献   

17.
杨景国 《辅导员》2010,(14):76-77
听障学生的道德表现有两个较明显的现象:一是模仿性,二是不稳定性。针对这两个特点,教师在对听障学生进行良好道德行为教育训练时,要抓住提高道德认识这个关键,使他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道德行为的教育训练的过程与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并要根据听障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听障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体现的是各类形象美。教学内容的形象美就是展示教学内容中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审视、感受、理解、再造形象美的过程中获得知、性、意、技、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揭示美、理解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听障生因有声语言与视觉形象不能统一,造成很多视觉影象事物只能观其表面,其本质与内部联系完全不知晓,即使是很平常的、联系很紧密的事物,理论之间也不能很好的沟通,这就造成听障生学习效率低下。随着年级的升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学科教师都发现教学的难度增加了,越来越迫切需要一种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听障生学习特点,不断研究,大胆尝试,形成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多媒体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两方面的资源整合,来提高听障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1.以美激情,开拓形象美.   “形象“是美的载体.在各类作品中,作家用语言文字创造形象,使“美和形象“成为有机的统一体,离开了形象就无从谈美和美感.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带领学生,寻找作品中优美的崇高的以及自然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