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幸结识齐家文化玉器,且十分偏爱齐家文化玉器,不仅仅因为地处齐家文化发源地域,占据地利之便,更重要的是因为齐家文化玉器所独有的美深深吸引了我们。材质好齐家文化玉器所用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这主要受制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其  相似文献   

2.
刘继卿 《收藏界》2014,(11):35-39
在玉器收藏品中有一个最值得收藏的类别——俏色玉器,它们是构成艺术精品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俏色玉器的主要特征:玉器造型的局部或整体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与它所表现的器物应有的色彩相同或比较相似;或者出现在玉器的某些特定部位上,使玉器产生某种特定的涵义。对这种玉器制作的要求原则是:俏色玉器上所出现的色彩必须是天然存在的,即便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而让人视觉上产生色彩、光泽或质感的变化,也不存在任何人工添加色彩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21)
正杭州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古代玉器,本文拟以馆藏春季意蕴玉器为对象,选其精要,通过对宋、元、明、清各时期此类玉器的梳理,探讨其所表现出的时令自然物候,分析玉器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清爆竹辞岁白玉佩(图1)白玉,圆角长方形,双面雕。长5.7厘米。额首琢双夔龙纹,器身四周留有方形边框。正面开光内浅浮雕三童子于庭院游戏玩乐的温馨场面:一童点引爆竹,一童折梅围观,一女童掩耳  相似文献   

4.
李惠新 《收藏》2007,(2):90-92
在高古玉器艺术的长廊里,上自红山、良渚,下迄汉唐的玉器,异彩纷呈,各领风骚。而时下常的人们所钟情的,多为战国及两汉玉器。这当然无可非议,战国两汉玉器俊逸潇洒,堪称一绝。但我还是要说,爱玉何必唯重战国两汉?商周玉器,未尝不是古玉中另一奇葩。且不说其精巧剪裁、厅妙构思、简洁明快之工艺令人慨叹,就说题材,缤纷多彩——凡飞禽走兽,鱼虫百怪,神人物象,无所不有。从礼仪佩饰,到王室重器,不胜枚举!从艺术上讲,商周玉器空灵写意;从题材上讲,商周玉器诡秘奇幻,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戴应新 《收藏》2008,(6):88-95
本刊2008年1斯刊发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在玉器研究者及收藏者间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藏友打电话给编辑部,认为戴文对一批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加以认定,值得赞扬。也有很多藏友打来电话或撰写文章,认为这批玉器的玉质、工艺都 有明显问题,纯属赝品,有的还指称其为近时兰州或甘肃某地所造。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本期我们推出“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发表戴先生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另一篇文章《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同时刊发陈国英、李江平、李焕三位先生《齐家文化玉器初探》一文,介绍出土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工艺、沁色等特征;以及檀瑞林先生《真假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刘继涛先生《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对戴文商榷、质疑。本刊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意见的互相辩难。我们认为,这对净化收藏市场,规范收藏行为,提高鉴赏水平,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9)
正中国玉器的发展,从史前的古朴稚拙到战国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到明清、当代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由"物——神——人——物"的发展历程,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思想观念下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明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探索。玉器为历代所珍视,而古玉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是被收藏家所青睐。对于古玉器收藏者来说,不能不了解一些有关玉器的知识。一、了解玉器发展的历史玉器是中华文明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7,(9)
现代精品玉器,主要分为玉质精品玉器和艺术精品玉器两种类型。由于自然界产出的高档玉材十分稀少,能用其制作成体量大的玉器更是稀少,即便其艺术性不太突出,其价格也非常昂贵(图1)。大多数玉器,由于玉质、工艺和艺术价值一般或较差,收藏的价值不大。极少数造型讲究和气韵生动的艺术精品玉器,尽管其玉质档次不够高,由于艺术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增值性,是收藏追求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继涛 《收藏》2008,(6):99-99
读《收藏》2008年第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笔者认为所刊布玉器多属伪造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保华 《收藏界》2010,(6):53-54
清代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型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朝所未有的。玉器千姿百态,品类层出不穷,借鉴多种表现手法,圆雕、浮雕、镂雕、俏色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1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7,(2):95-95
清朝乾隆时期垢玉器制作水平和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器大件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秋山行旅”“南山积翠”等玉山子,还有“九龙翁”“乐寿堂玉海”双樱观鱼玉海”等,都是国之重宝,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巅峰之作;所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玉器。  相似文献   

12.
高塽 《收藏》2014,(21):91-99
明代玉器与明代社会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成熟并孕育着新的萌芽,相对而言,皇权被空前强化的现实造成上层社会制度对前者产生了制约。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社会背景下的明代艺术也呈现出更多样的层次,玉器也不例外。唐宋以来,社会风气变化,玉器的题材和寓意向着更加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北京、苏州成为玉雕艺术的两个中心,受市场发展的影响,玉器不再为上层统治阶级所独有,而是和市场结合得更紧密,特别是明代中后期的苏州地区,买卖精美玉器的  相似文献   

13.
刘继卿 《收藏界》2011,(2):38-40
玉器自身的各种因素,奠定了它的社会功能基础,其社会功能又决定了它的价值地位。自新石器时期的玉石磨制工具开创了原始玉器,到原始玉器工具使用功能的逐渐衰退,继而到图腾崇拜、礼仪信仰、装饰佩带,甚至标志着身份地位的功能的确立,使玉器走完了从初创到成熟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14.
赵爱军 《收藏》2008,(3):114-116
清代太雕在造型、设色、质材及雕琢技法上集历代玉雕工艺之大成,深得世人赞誉。内蒙古博物馆所藏玉器多为传世品,现将部分精品分类选择,介绍如下,以使读者领略清代玉器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韩建武 《收藏界》2014,(10):27-34
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再代的史料缺乏,一般认为其活动中心在山西、河南等地;夏之后是商,其统治中心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陕西商文化遗址全省各地多有发现,但玉器发现不多;陕西是周人的发祥地,又是西周建都之地,所以出土玉器非常丰富。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成长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首先是神权和礼仪特征。商周玉器是在原始社会及夏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时,玉器在品种、数量、使用范围上更加丰富,在祭祀、丧葬和礼仪的运用上更加规范。相比较而言,“神玉文化”在商代玉器反映的更加突出,玉器成为天地入神之间交往的神玉,并表现为王权和神权的合一。  相似文献   

16.
刘继卿 《收藏界》2011,(3):25-27
现代工艺精品玉器出现在广泛的玉雕体裁之中,其中以器皿类玉器最能展示出其造型设计之巧妙、做工技巧之精良、选用玉料个体相对较大且材质精美,因而表现出较高的玉器价值。玉器皿的常见品种有瓶、炉、壶、笔筒、洗、碗、杯、盅、盏等等。根据玉器皿的器型高低,可分为"立型器皿"与"矮型器皿"两种类型;根据玉器皿的俯视几何图形,又可以分为"圆形器皿"和方形、多边形等"非圆形器皿"造型。品种和造型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丁哲 《收藏界》2011,(3):28-31
镂雕,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镂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源于钻孔工艺。玉器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下面笔者对史前至明清各主要时期的出土玉器进行考察,以分析历代镂雕工艺的特点及制作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刘继卿 《收藏界》2011,(7):41-43
本文谈谈收藏类艺术精品玉器中的俏色精品玉器。俏色精品玉器是艺术精品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玉器是把玉材局部上的天然色彩部分设计制作到玉器的某些部位上,使这些部位产生符合玉器造型表现的物体实际色彩,或者使玉器内容产生某种特定的涵义。将玉料上的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7,(8)
玉器的质量优劣是收藏玉器的首要条件,优质玉石材料对于一件玉器来讲至关重要。近年来,玉材及玉器的辨别在玉器鉴定中已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各个时代使用玉器的产地、种类、质地都不相同,确定玉器的产地、种类、质地对玉器鉴定中断代、评定价值等能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是购藏近现代玉器、玉材,质地的优劣更为莺要。材料是载体,是一  相似文献   

20.
丁安徽  江用虎 《收藏》2010,(5):90-9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器收藏家、爱好者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玉器的收藏不只是追求年代,而是趋向于多元化。玉牌因其大小适中,适合佩玩,又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深受人们的喜爱,从而确立了其在现代玉器市场的独特地位,成为了收藏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