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德地方菜特色鲜明,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加注等方法翻译承德地方特色菜名、探讨承德地方特色菜名的翻译标准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席绪云 《海外英语》2012,(6):157-158,170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该文旨在翻译对等功能功能的指导下探讨汉语诗词中颜色词的翻译。针对的颜色词的概念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不同情况,该文提出了直译、意译、词义具体化和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许峻铭 《考试周刊》2014,(65):89-90
翻译数字时,有些教学可以直译,有些如果直译则会让人不知所云。翻译数字有一定难度。如果分清数字的精确与模糊,摆脱语言形式对等的束缚,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数字就可灵活处理,进行相应直译或意译。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直译翻译策略的坚定拥护者,他的译文占其文学作品的一半以上,但其直译翻译策略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备受冷落。鲁迅同时代的翻译家对直译翻译的反对、当代翻译家对直译翻译的排斥以及特殊时代意识形态的操控是导致其直译翻译策略备受冷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海丹 《海外英语》2014,(9):148-150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翻译活动。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通过对直译、转译以及意译等翻译方法的灵活使用保证目标语言能够很好地与原文本表达意图对等。所以,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用恰当的表达方法把原文本的信息传递给目标文本的使用者才是对药品说明书进行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晓云 《文教资料》2009,(11):71-72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了几道荆州菜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重点探讨了如何在了解荆州菜名的文化内涵的前提下,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准确翻译,旨在对荆州菜名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卢贞媛 《海外英语》2011,(10):208-209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最重要理论。该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董秋斯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直译"方法的原因,以帮助人们对董秋斯的翻译方法做出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8.
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怎样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苏珊·巴斯奈特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处理,而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文化功能的等值,使原语文本的内容在译语文化里发挥同样的功能。以翻译等值理论为指导,采用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替换等方法翻译动物名称,能消除因动物名称文化差异在文化交流中所引起的误解,从而有效地传递动物名称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转换。  相似文献   

9.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以功能对等为译文评判标准。《儒林外史》杨宪益译本The Scholars依据叙事方言的陈述功能、评述功能和描述功能,通过直译、意译、变译的翻译策略,实现叙事方言翻译在赋形、寓意、移情上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歌英译历史由来已久,关于中国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应该直译还是意译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定论。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直译或意译是就翻译方法而提出的争论,对诗歌翻译本身有着重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直译和意译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及如何使直译和意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1.
对于科技文本中的真实数字,直译是最主要的方法。但科技文本中仍有一些除数值概念外尚兼具修辞、表情等其他功能的数字,直译并不能实现其语义和功能的完全对等或基本对等。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数字采取变译的方法。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出发,通过译例分析探讨科技文本数字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做好翻译不容易,特别是直译还是意译的争论由来已久。通过翻译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作品《尖枞树之乡》中的一章,并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直译与意译两者需要互补,能直译的时候就直译,不能就意译。另外,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些翻译技巧和策略非常重要,译者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准确地做好翻译,同时,译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新直译主义”(Neoliteralism),是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罗斯(M.G.Rose)于1993年提出来的一种对欧美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评估和判断。“新直译主义”是在“直译”“意译”的矛盾发展和争论中形成的一种翻译理论,是一种后结构主义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的哲学和诗学本质。“新直译主义”启发了韦努蒂的“异化论”的翻译理论。然而,由“异化论”引发的“异化”“归化”的翻译理论之争使中国译界的“直译”“意译”之争集体失语。韦努蒂的“异化论”掩盖了“新直译主义”的光芒,加上传统“直译论”的影响,以至于造成“新直译主义”在国内译界的模糊认识,国内译界几乎没有学者系统研究“新直译主义”。在西方翻译理论界,“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也被忽略,它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试图分析“新直译主义”特点以及与“异化论”的区别,并进一步探究“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从而摆脱异化、归化的樊笼,使“新直译主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文学翻译真正具有“文学性”。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方法上,翻译界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直到今日,理论界还各执一词。本文简要回顾了贯穿翻译史的直译意译之争,探讨了直译意译之争的根源,并力图超越直译意译之争,转向动态对等论。  相似文献   

15.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英语教材的最重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龙璐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01-102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国佛经翻译和古代《圣经》翻译的历史,总结了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对其中的直译现象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宗教翻译中直译现象占主导地位的本质并阐明了直译法在古代欧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直译说起     
王建国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69-73,175
直译的概念原为词对词翻译,后来演变成一个松散的概念.因此,直译和意译之争在古代译论中和现代译论中性质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现代的直译概念的松散性是导致现代直译和意译之争的根源,而古代的直译和意译之争起源于对神的信奉.本文还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提出了明说翻译和含意翻译的概念,提出当前直译概念缺乏科学性的观点,呼吁停止这场毫无结果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在高考语文中.文言翻译共有三题。占有九分。除作文分数外。它占有总分的十分之一。而翻译得好的,可得七八分,甚至满分:翻译得差的,只有三四分,甚或一两分。得分多少固然与理解有关,但与直译技巧也有很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许多学生是因为不懂直译技巧而丢掉了分数.是因为直译不够准确而遭到了失败。因此,文言翻译必须讲究直译技巧,力求直译准确。那么,如何讲究直译技巧、力求直译准确呢?  相似文献   

19.
具有文化内蕴的中国菜菜名中有着中国独有的文化意境美,在翻译菜名时要准确地体现这种文化意境应当采用以下5种方法:采用意译加音译的方法传递出菜名的方言音韵美;直译加注释法表达以吉利的数字命名的菜名;意译法可以较好地表达以美好的植物和器物命名的菜名;直译加典故注释能确切表述含有文化典故的菜名;而菜名中蕴含的造型艺术采用意译或直译加食材注释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20.
"忠实性"是翻译中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直译与意译、功能的忠实性、文体的忠实性这三个方面对该原则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