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道路 《考试周刊》2015,(38):164-165
在过去的几年中,作者所在的法律诊所成功发起了多起公益诉讼,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参训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公益精神。实践证明,法律诊所公益诉讼是培养法科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公益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克服民事诉讼代理人资格这一法律问题之后,法律诊所公益诉讼仍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强化环境法学教育,多数学校开设了环境法律诊所课程。在诊所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着案例陈旧、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对此,在分析强化环境法律诊所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基础上,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来强化教学,从而实现课程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民诉讼强调任何私的主体(个人或组织)能够针对环境违法行为发挥实施环境法律的作用,是确保环境法律权威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更因为其使环境法律实施中充满竞争而导致民主与法治的实现。注重公众参与环境法律实施的加拿大构建了系统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从环境公民诉讼的案件适用范围、原告资格、被告到环境公民诉讼的程序都有细致的法律规定,值得我国在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时吸收和借鉴:我国应当允许公民提起环境刑事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应从过于注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转向"民行刑三位一体";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诉范围应该扩大;允许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审查原告诉讼资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明责任应该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在法学教育体系及其法律实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行政法诊所教学法是提高法科学生的行政法实务操作能力、培养法治思维能力、参与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最佳方法.行政法诊所教学法需要制度性创新,行政法诊所教学应单独设置学分,并列入正式课程;注重行政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赋予在校法科学生的部分律师权利;高校自身要重视法律诊所的教学设施的经费投入;以及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改革来加强对法律实务知识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似乎有其天然的优势,学者们对其原告身份的正当性基本达成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文章通过阐释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总结了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分析了其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障碍,并对其在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环保法修订以来,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受理量显著上升。但相关数据表明,本应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环保NGO,由于自身能力、法律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局限,其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被抑制。在现有规范框架内,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对内提高环保NGO自身能力,对外寻求可行的资金扶持及激励措施,为提高环保NGO诉讼积极性探索出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是当前司法界和法学界一个崭新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法律和社会利益以及诉讼实践为依据,分析了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应当着重关注的原告资格、诉讼类型、赔偿金、举证责任等问题提出了设想。希望能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一种,其核心问题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它主要涉及主体范围、主体要件、原告资格、被诉范围等方面.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下,由于公民"环境权"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构建合理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存在着种种障碍.因此我国急需修订现行的<宪法>、<行政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确认公民的"环境权",拓展诉讼主体范围,加速我国法律制度"绿色化"进程,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以法律援助为载体的法律诊所课程是法学专业的重要实践课之一。改革的出发点在于打通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以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为改革主线,改善理论教学与职业实务脱节状况,从而解决学生难以接触实务的现实问题。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是以律师基本技能为中心,按照“一流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诊所方法组织教学,由100%“双师型”教师组团授课,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学生在提供无偿法律援助过程中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法学理论修养、形成批判性法律思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是环境保护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法律特征和种类,有益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是完善我国环境诉讼立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法人、团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违反环境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害后果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检察机关作为政府或公益代表参与行政公益诉讼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特点;检察权和行政权目标一致,这一特质决定了检察机关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参加人的地位;同时,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分离是检察机关进入行政诉讼领域的必要性.确立检察机关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参加人地位应结合<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受案范围及参加诉讼的方式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综观世界各国及我国已开展“法律诊所”教育的高校的情况,各院校法律诊所的教学模式各有其特点,根据一般层次本科、专科院校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法律诊所教育通过依托法律诊所这一平台,开设诊所课程及办理案件外,还应多种途径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现提出如下建议:1.设立“法律诊所”。开展法律诊所教育,设立“法律诊所”是首先必备的前提。依托“法律诊所”下设各分所或实验室、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法学会”、“维权中心”等,以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性、操作性活动。同时将“法…  相似文献   

13.
法的价值是我们研究法律制度的基础,诉讼的价值是我们研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诉讼的程序公正价值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举证责任的配置等提出了要求,诉讼的效益价值要求设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诉讼时效应当不受限制及免除诉讼费用等,诉讼的和谐价值要求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领域适用调解。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而原告资格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我国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了过多限制,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应通过扩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来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法》英汉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该门课程进行英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其教学目标既是国际商事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是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鉴于目前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及条件限制,双语教学应采用过渡型与沉浸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法律英语》等前置性课程以及大班讲授与小组辅导相结合实现过渡,通过课外学习小组和辅导等“诊所式学习”营造语言环境,使学生尽可能沉浸在国际商事法律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以最终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公益诉讼及环境公益诉讼的涵义界定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阐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旨在探索一条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影响的个案展现了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良性运转不仅因为美国环境保护法律有相应的公益诉讼条款赋予原告的起诉资格,而是美国环境法律的其他规定与美国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石,保障原告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规定来获得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所必需的相关信息、相应的诉讼经费与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贾丽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67-16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公益诉讼及环境公益诉讼的涵义界定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阐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旨在探索一条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是与“私益诉讼”相对应的一种制度设计,是“社会本位权利观”在诉讼制度上的体现.广义的公益诉讼除了民事公益诉讼外,还包括行政公益诉讼,但行政公益诉讼目前尚在理论探讨阶段,并未形成诉讼制度.本文以民事公益诉讼为视角,从公益诉讼的概念、产生的背景、我国的立法实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公益诉讼进行探讨,并提出通过司法解释等途径明晰“公共利益”、“公益诉讼的范围”以及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似乎有其天然的优势,学者们对其原告身份的正当性基本达成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多样,但仍存在障碍,应完善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