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牧区初等教育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的研究刘文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实现"两基"、"两全"的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藏族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为此,研究牧区普及初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扎木聂弹唱"是广泛流传于安多地区的藏族弹唱艺术,距今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牧区广大藏族群众的喜爱。但是受现代流行文化和传媒普及的影响,"扎木聂弹唱"对藏族青少年的影响日渐萎缩。如何让"扎木聂弹唱"走进青少年中间,让这藏族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发扬,本文就此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3.
藏族酒文化与高原、草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民族酒风酒俗与民族的性格、自然环境、饮食礼仪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密切相关。作为酒文化,它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藏族的酒文化是以"酒文化"为载体,反映藏族人文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将数学定义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科学语言与工具,对各个学科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现形式,使得它不仅仅是"工具"与"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地思维"。这样的地位使得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数学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认可。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有它的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和公共性。面临2 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牧区的语言教学在学习和利用本民族自身母语的前提下,必须学好汉语,为实现更广范围和更大频率的交流打下语言基础。而频繁的国际交流要求我们必须学习英语,在WTO大环境中让牧区的孩子成长为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栋梁。一、藏族学生应该继承和发展民族的悠久文化,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有用人才而学好藏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作为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她经历五千年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6.
青海民族教育的重点是藏族教育,难点是牧区教育。寄宿制这一办学模式,是多年来青海省在藏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牧区教育的发展的实践中,逐步探索积  相似文献   

7.
薛德华 《考试周刊》2011,(18):74-74
面对青海牧区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方面的现状,本文对小学汉语文的教学新方法进行了探索,以使青海牧区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海民族教育的重点是藏族教育,难点是牧区教育。寄宿制这一办学模式,是多年来青海省在藏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牧区教育的发展的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起来的一条符合我省农牧区地域辽阔、群众居住高度分散实际的成功办学路子。不仅赢得了农牧民群众的接受和拥护,而且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学中。运用概念图就"基因的表达"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青海牧区藏族儿童进行了藏汉口语发展水平与图形推理能力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藏族儿童藏汉口头言语的发展水平与图形推理之间并不是线性的高相关,表现了牧区藏族儿童在图形推理中,思维活动独立于言语活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制订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和依据。由于受特殊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诸方面的影响,西藏农牧区的教育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农牧区的教育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充分认识农牧区的教育需求,承认这种需求的合理性,从而对农牧区教育从政策的角度进行改进和调整,是实现农牧区教育内涵式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包容性”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发挥和回应.在“包容性”基础上,结合西藏农牧区社会发育程度和社会对公共品的接受程度,改善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在政府提供资金以及政策支持的前提下,鼓励农牧民参与其中,发挥农牧民的主体能动性,建立起农牧民平等的话语权,体现农牧民在经济、社会等与自己发展密切相关的事务中具有决策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牧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4大功能,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牧业和牧区发展所需资金未能与经济增长同步增加。这与牧区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不相匹配。文章在中央、地方、牧民和金融机构等从不同层面实证分析了内蒙古牧区和牧业资金投入现状,从二元经济结构、畜牧业脆弱性和牧民自我积累等方面探究了资金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增加牧区资金投入除了必须做到加大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以外,还要通过大中城镇对牧区的辐射带动、充分利用外资、组建牧民合作金融组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居住分散、生产力落后、公共产品覆盖率低的牧区实行生态移民也得以开展,目的是使居民搬迁到各方面条件较好、相对集中的城镇去居住,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其生活水平。为此,内蒙古、新疆等省份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中,三江源牧区生态移民工程是整个移民的高潮,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讨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将主要问题加以归类分析、综合,从生态移民的含义、重要意义、安置模式、生产生活转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生态移民研究进行归类型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牧区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内蒙古自治区以切实加强党对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为新视角,积极探索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新模式,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基层党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开拓内蒙古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模式创新路径是推进内蒙古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藏族学生汉语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799名牧区藏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语听、说、读、写及语词思维(语词推理、语词联想)能力进行测验的结果表明:(1)通过测验藏族中小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预测其汉语水平;(2)藏族中小学生的汉语水平表现出由低向高、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的趋势;(3)汉语水平的发展与语词推理、语词联想之间相关显著,表明藏族中小学生语言与思维间的关系是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  相似文献   

17.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18.
龙羊峡作为黄河上游一个水利工程型小城镇,因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而产生,具有明显的“人为”和“镶嵌”特征。文章通过对龙羊峡三十多年来社会变迁历程的浅述,分析了变迁的原因,考察了龙羊峡镇与周边农牧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其变迁历程对其他类似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参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摘要]新一轮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及其理论研究中,理念的创新及其重要意义被普遍关注。推进牧区社会管理创新,应立足于对牧区民生与社会管理创新特殊性内涵的全面理解和把握,重塑并切实贯彻包括项目设计和实施中的人本、民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核心理念,监督考核中的政绩及考核理念,工作推进中的协同联动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既是普通居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牧区公共服务供给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又选取我国牧区典型代表内蒙古地区为例,将对内蒙古和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从可持续发展对牧区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来看,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理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牧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需要不断提高,公平需要不断增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